……
火铳厂一号车间内,实习工匠正坐在十人一桌的桌案上,仔细检查击发装置的硬度和韧性,确保每一件都能达标。
如今的火铳厂基本都采用流水线方式,各自分开生产火铳所需的配件。
这么做既简便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数量和质量,也起到了保密作用。
随着击发装置质量愈发精进,尤其硬化弹簧的普及跟上品燧石的应用,燧发枪的哑火率由最高的五成降到了百分之十以内,基本取代了火绳枪在军中的地位。
然而,引燃火药的燧石依然受气候影响,一旦进入潮湿天气,燧发枪的作用甚至不如劲弩明显,且弹簧工艺虽然改进不少,但每隔百发之后要保证哑火率就必须要更换燧石,这在平时还好,一旦上了战场更换枪械零件将十分麻烦。
铳管的制作工艺相比火炮而言则要简单的多,刘策军中很早就开始利用水力替代人力,标准化的生产让铳管合格率始终保持在九成以上。
而且,随着蒸汽钻床和蒸汽锻锤的应用,冬季水力不稳定的因素也被完美解决,且蒸汽钻床制作出来的铳管更加精良,效率也更高。
不过蒸汽钻床拖拽转轮的皮带却得时常更换,这也是没办的办法,在没有橡胶原料的情况下,只能用兽皮制作皮带,但皮带的韧性较差,基本一两根铳管钻完后,就必须得更换了。
可即便如此,大汉军工发展依然走在世界前列。
当然,这其中也有冶金工艺提升的缘故,让火铳从最初几十发就报废一根铳管,提升到了现在延长到了三百发易善复,大大提升了铳管寿命,也节省了财政开支。
现在仅长安三家火铳厂,只要材料给的足,每月能产燧发火铳两万杆,火药厂一月能产定装纸壳弹二十万发,黑火药五万斤。
注意,这还只是长安兵工厂,并未计算远东军工。
军备的稳定,以及大量财政支持,让工部军器局的工匠、匠师能从容研发新的武器装备。
比如五号车间的几名工匠,想凭借子母炮原理,打算搞个后膛火铳,只是因为密封问题,射出去的弹丸无论威力还是距离都不尽人意。
还有另一处一群工匠鼓捣着一门转轮燧发铳,一次能装填六发铳弹,只是击发装置并不完善,哑火率高达四成,根本没办法使用。
更有一群匠师在设计一款完全密封的前膛步枪,可以让火铳手无视气候影响,照样能使用火枪,只是同样因为击发装置而头疼不已。
而杨思诚的办公室内,放着一把他自己鼓捣出来的大口径短铳,口径足有二十二毫米,能发射霰弹的后膛击发枪。
且他的弹药纸壳弹底端铜片内装有一种不明晶体。
只是这支火枪一样因为无法解决密封性能的问题,有效射程只有不到十步距离,唯有靠装填霰弹才有近距离自保能力。
为此杨思闲来无事时,总琢磨起如何解决密封性问题,但却又不敢跟刘策说。
殊不知,杨思诚还未意识到,自己到底造出了一个什么可怕的玩意儿,未来将会改变汉军现有火器作战模式!
尤其那不明晶体,那是一次偶然巧合下,进入化学车间时,用汞和处理后的硝酸融合,再与乙醇作用下鼓捣出来的晶体。
他发现这玩意儿似乎很不稳定,尤其跟铜之类的金属接触摇晃后就会炸响产生强烈火花。
杨思诚一时间也摸不着头脑,努力想等将这玩意儿搞清楚倒到底怎么稳定后再提也不迟。
为此,这位工部尚书几次翻找有关化学类的书籍,奈何里面公式太过深奥,一时间也看不明白,暂时也就放在那里不管了。
如果刘策看到的话,一定会喊出它的名字,然后把杨思诚狂揍一顿,大喊一声:“为什么不早来汇报!”
因为这玩意儿叫雷酸汞!
火药击发的必需品!
有了它,才有火帽枪、线膛枪、以及后装枪、定装炮弹等军械的问世!
以大汉现有军工科技,搞无烟弹或许还困难些,但火帽前膛步枪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了。
可惜的是,杨思诚暂时没有跟刘策提及那不明晶体的由来,毕竟那杆枪只是实验品,闲时拿来研究把玩而已,并没有想到那晶体对目前军工枪械的改革将会产生划时代变化。
他这一疏忽,直接导致军工枪械产业在未来几年走了不少弯路……
不过总体来说,大汉的军工,正日复一日有序良性的发展起来。
刘策抓着一杆刚拼装完成的燧发火铳,仔细打量着每一处结构,就在他看到十二毫米口径的铳口,准备评价几句时,焦络来报。
“陛下,南方消息,许参谋已经平息了江南士族,那些罚没的财产数额已上报户部,秦尚书请卑职前来询问,如此大一笔款项,该如何分配?”
刘策闻言,放下手中火铳,对杨思诚说道:“杨尚书,这里就有劳你了,等过几日朕再和你仔细谈谈。”
杨思诚拱手回道:“只要陛下愿意支持臣,臣一定会为陛下,为我大汉造出更多军工利器。”
刘策摇摇头:“不单军工,民用这块也不能落下,朕还指望着你工部科技司,来增我大汉财政呐,哈哈哈……”
说完,刘策摆驾回宫,留下有些懵逼的杨思诚在车间里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