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武五年,四月十六,江南景州县……
“大家快去街市看看啊,从青州来了一批能吃苦耐劳的工人,男人女人都有,价格实惠啦~”
酒肆茶坊外,不断有人大声吆喝。
他所说内容立马引起众人瞩目,不由齐齐顺着吆喝声所指,决定去街市看看。
茶楼内有个四十出头的商人,名叫吴有志,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把玩着手中两颗红木核桃,也起身闲庭信步打算去街市看看。
吴有志家中世代经营的是纺纱生意,可由于倭寇和前朝官员盘剥无度,最终生意越做越差,到了他这一代,也只能靠一些店铺租金勉强糊口。
但随着改朝换代,刘策又在江南对那些说人话不干人事的虫豸们重拳出击,又将盘踞江南沿海的倭寇来了个毁灭性打击后,吴有志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由于倭寇和虫豸们的覆灭,江南各地治安秩序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改善,大家出行都不用担心被倭寇绑票,也不用担心那些虫豸们耀武扬威找麻烦了。
原本已经颓废的商市再次蓬勃发展起来,也让吴有志的纺纱作坊得以起死回生。
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大汉时报上发现了一则招商新闻,原来工部研发出一款全新的纺纱机,言效率是传统纺纱机的十倍。
对与这样的新闻,很多守旧商人以及士卒觉得纯粹就是唬人手段,纷纷嗤之以鼻。
但吴有志敏锐的察觉到商机,毅然带上全部家当二千银元,踏上北上的路程。
等到了长安会所,由工部和汉陵商会联合举办的招商现场,亲自观看到那新款纺纱机运作效率后,立马二话不说,甚至向安户银行借贷了三千银元,采购了二十台回到了景州县。
这哪是十倍效率?二十倍都有了好么!一台机器一个时辰能顶二十个纺纱工徒手一天工作量。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江南吃到第一批工业红利的商人们,几乎各个都已经成为一方不可小觑的人物。
吴有志现在经营着拥有一百台新式纺纱机的大号工厂,并与北地姜宁夫妇的“联合布行”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他家纺织的纱布如今都已卖到了塞外。
想着自己从一座小作坊,做到拥有三百工人的大厂,吴有志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
最近他又打算扩大工厂,准备再去一趟长安,购置两百台新氏纺纱机,扩大自己的产能。
只是,让吴有志有些不爽的是,自己的工厂是要缴纳工商税的。
这倒算了,商税也不重,一年也就缴纳一成,相比前朝明文规定三成至四成,加上私下里的“孝敬”,已经算是无足轻重。
但让他不理解的是,还要缴纳什么卫生税、环保税等,又是合计为百分之五。
当然最无法接受的还有一成半的个人所得税,这实在有些意外了。
不过那个人所得税是以你个人每年纯利中抽取,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是,汉律出台的《商法》规定,持汉籍百姓在工厂上班,每日时间不得超过四个时辰,超过二刻则按半个时辰算,支付这半个时辰双倍薪水,且工人每月至少休息三天,最低薪水不得低于七十铜元。
这就让吴有志难以接受了,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些工人为何身价如此值钱?以前作坊工人每月管饭就行,哪还要支付工钱的?
但没办法,地方刑部的办事效率高的很,一旦你敢违法汉律,这要赔偿的数额能让你几个月白干。
那些官吏说的好听,叫什么“保障工人权益”,实际上巴不得你赶紧触犯汉律,好罚钱罚的你手软。
这罚钱可是真的重,某个厂的掌柜因为拖欠工人三月薪水不发,工商署司几次派人来警告不听,结果最后工钱照给不说,还罚了这家厂足足五千银元,外加封厂十五日整改。
自此,那些办厂的掌柜东家立马老实了许多。
为此,为了能多获取利益,江南各地的商人们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找汉律漏洞。
虽然他们中大部分人在工业红利中已经发了家,有的一年甚至有几万十几万的银元进账,却依然不曾满足。
这真的适应一句话:资本,是把两面刃,带来文明进步同时,也伴随着腥风血雨。
作为景州县第一个实业家,又是本地纺纱业龙头老大,吴有志可以说是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