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入了初夏,天儿也就热起来了,好在桃树湾依山傍水的也算凉爽。不过因着天儿黑的晚了,而且村里如今河滩地那边成亩的荷叶煞是好看,所以往往吃过后晌饭以后,村里人都喜欢结伴带着孩子去河滩地那边溜达着玩会儿。
也有老人会过去做着唠嗑说闲话,整个村子倒是一派悠闲舒适。
去年时候,几家跟着林宝珠种茶田的人家,都得了好。整整采了一季的冬茶,而且茶树下边的洋芋蛋蛋,也都卖给了张记的吃食作坊。还有几个挂着豆子的,也都得了好价钱。相比于往年没白天没黑夜的种地,可是强的多。
也有人觉得那些豆子不值个钱,死活不接张记的铜板,要知道往年家,那些豆子也就是磨个豆腐罢了,就算是熬豆浆,都没多少人稀罕。就更别说去卖给粮行了,压根就是贱卖。
现在不同了,自打张记开始收购村里的粮食开始,甭管是五谷杂粮哪一样,都没让他们吃过亏。
余下的一些人家,瞧到了盼头,这不一开春就寻到了林宝珠跟前,想着说道说道,也让自家跟着种茶树。林宝珠自然是不无不可,想着自个现在身子不便,就把余下的事儿交给了茶园的董师傅管起来。
现在,就算是村里最执拗最觉得林宝珠儿戏的人,都没在说什么风凉话,反倒是紧紧跟着董师傅学的认真。谁也不会跟银子过不去啊,种粮食甭管是苞米还是麦子,一年也不抵一季的茶叶收入高,这笔账他们还是能算清楚的。
不说现在村里是如何如火如荼的大兴种茶树的风气,就是外头,那些个种着各种蔬果的村子的人,都开始感念桃树湾张记了。要知道,往年里他们往外售卖青菜果蔬,多就是给酒楼地方送一些,余下的若是在集市上能卖的出去就卖出去了,若是卖不出去指不定就蔫烂在家里了。
可自打张记吃食作坊开始收果子跟蔬菜,他们的日子也跟着好了许多。等到年底时候,人人都会乐的眉开眼笑,恨不能多说张记的几句好话。
而那些事儿,林宝珠现在基本不在顾着了。现下若是无事,每到傍晚,她也会常常去河滩地荷塘那边溜达一圈,既消食儿打发时间,对腹中的孩子也好。只是担心村里人不习惯,所以每次出门时候,就只带刘嬷嬷跟大丫青青红梅几个,一来是去玩闹,二来也不兴师动众的。余下的几个丫头,若有喜欢玩的,自是单独去就好了,现在桃树湾都知道她们是跟在林宝珠身边的,自然也不会排斥了去。
好在几个丫鬟瞧着规矩大,但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并没有孤傲或者眼皮高的情况。再加上她们说的都是外头的稀罕事儿,所以村里人尤其是妇人们也都喜欢跟几个丫鬟凑到一块说话。
看着含苞待放的荷花,感受着微微的凉风吹过,那莲叶刷刷作响的动静,也不知怎得,林宝珠突然想起了酸辣藕梢来。说起来,藕稍也叫藕尖儿,也有人叫藕带,是藕跟嫩荷叶相连地方的茎,前世时候她吃着,感觉脆的很而且水分大,味道极好,可以说是回味无穷。
去年入了夏,她也寻人打问过,然而却并没寻到有卖藕梢的。等到后来问过崔嫂子以后,才知道,就算是她们当初自个在水洼里种藕,都没舍得采摘过藕梢。一来是没听说过,二来就算知道,那也舍不得啊。要知道要是摘了藕梢,那当年的莲藕收成可就少了。哪个藕农舍得那般糟践物件啊,谁不知道去了茎,藕就长不成了。
当时她也就是觉得有些遗憾,不过眼下瞧着远处几多正在盛开的荷花,想必今日采摘藕梢,正是时候。这么琢磨着,她就有心等会回去了,让王大奎转天给摘些藕梢来吃。想了想,又觉得这么一大片接天莲叶的荷塘,要是进去玩耍也得是美滋滋的,干脆回头让石大勇帮着买搜小舟回来,平日里若是闲来无事,也去采莲赏花,那滋味肯定是好的。
这会儿天儿已经热起来了,所以大老爷们也都不怎么怕那荷塘里的凉水了。一听林宝珠想要吃藕梢,王大奎就招呼了几个人去挖了起来,想着夫人难得开口,再加上村里的大夫说藕梢对安胎也有益处,所以王大奎几个可是结结实实的挖了一篓子出来。
边上瞧着的乡亲们,瞧着那一段段嫩白嫩白还没长成的藕梢,可是心疼的很。这要是长成了,得多喜人啊。不过他们觉得可惜归可惜,但边上候着的人,还是忙不迭的把一篓子藕梢送去了张家灶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