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水下契棺> 第726章 率多寒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6章 率多寒素(1 / 2)

4.率多寒素


绿营办学较晚,学习条件也差。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马兰峪镇总兵钟昌“见斯地僻处山隅,人皆尚武,且在营兵丁,率多寒素,无力读书。”故此,创办义学一所。“捐银二百两,交给遵化州发商生息,以作塾师束修之用”。  由于当时守陵人生活富裕,学习条件优越,所以这里文风很盛。仅清末期人们所熟知的知名文人就很多。如:住南大圈画兰草的训伯文;画梅花的福绍贤;住马兰峪的末任景陵内府郎中,画羽毛花卉的明松泉,都曾闻名全省,艺盖京东;末任裕陵八旗总管继祺,医术高明,不仅为当地人治愈很多绝症,还常被请进京都,为各王府治病;家住马兰峪的裕陵末任翼长阿和轩,书法精湛,且有高风亮节,日本人屡以重金索买他的字画,都被其严辞拒绝。他们的文化艺术在后来都生产了很大影响。


还有就是他们的特殊地位,清朝时,守陵的地位很高。清东陵位于遵化县境内,可掌管全县大权的知县在守陵人之中,其地位都是微不足道的。遵化知县原为七品,而在守陵人中,七品以上官员就有423名,因当地知县代管辖区内皇陵一般诉讼公事,于康熙十五年改县升州,后又生直隶州。直隶州官为五品,按光绪年,东陵五品以上官员为273名,其中高于五品的四品至二品官员(不包括王公五臣)就有57名,而七品以下官员则比比皆是。  守陵人之间也常有以尊欺卑,以强凌弱等斗欧之事,而他们又依恃皇威欺辱村民。当被告发时,他们根本不把遵化州看在眼里。对遵化州衙的传捕,多数都故意刁难,抗拒不服。至于被解往遵化州衙的人,被说成是:“松包”。当地嘲笑软弱人有句俗语叫“小辫朝西”,(当时男人脑后留发辫,东陵位于遵化之西)就是被带往遵化去啦。所以被派往东陵的遵化州差官,多数都难以完差。故此,遵化州衙的官差之间如果发生口角,赌咒发誓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谁要欺心,让他遇东陵三镇的差事”。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