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崛起在漠北> 第十五章 到达之建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到达之建设(2 / 2)

在从开原出发之前,刘源已经做过一次类似的动员演讲了,当时效果就很不错,煽动得众人热血沸腾,这才使得北迁的决议得以顺利成行。


这次的动员会是已经抵达了目的地,想再回头都已经不可能了,并且此地看起来也的确不错,是个建立家园的好地方,所以动员效果自然是比出发时更好。


随着刘源的发问,只见众将领们轰然应诺道:“愿为皇明效死,愿为二位大人鹰犬!”


动员过后就是具体的规划执行了,经过连续两天的密集讨论,众人群策群力,建言献策才定了各种规划方案。


具体安排如下:


原开原军一万余人、青壮新军一万两千余人、叶赫军三千余人,共两万五千余人按比例打散分编为三营。


其中左营,也就是东营五千人由副将余化龙、游击何懋官等统管,于中军大营以东五十里择地扎营筑城。


右营,也就是西营五千人由参将高贞、游击于守志统带,于中军大营西五十里处择地扎营筑城。


其余一万五千余人为中军大营,由马林和刘公公坐镇,亦筑城为营。


原来营兵、卫所兵所属的各级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千户、千总、守备、都司、游击俱随本军分遣各营。其中营兵和卫所兵把总、千户以上的军官家眷可以随军住在城内,除此外所有无官职官差的民人都住在城外村屯。


当然,原来的开原士绅和有名望的大户是不包括在内的,他们可以居住在城内。


在阶级社会里,特权是约定俗称的,大家都能接受,普通民人和普通官兵的家眷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公平的。


三座大营全部建在因果达河北岸,俱筑城为营。因为建奴和蒙古等比较强大的外部威胁全部都在北迁众的南方,故营地建在因果达河北岸,万一遇到敌人偷袭时多少可以利用河水迟滞下敌人的袭击或攻势。


三营沿因果达河呈东西向一字排开,互为呼应。jūn_rén 和官员眷属等居于城中,其余百姓则散居原野,在三座大营周边各择水草丰美处营建村屯堡寨。


因为时间紧迫,筑造不了可以容纳全体军民的大城,只能先筑三个屯军的小城,把jūn_rén 先保护起来。只要jūn_duì 保护好了,只要jūn_duì 能提供足够的威慑,百姓就算是住在城外,也无人敢欺。


另一个原因则是,全体百姓都住在城里也不现实,会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将来就算是强大到足以建造大城,也不可能把全部百姓都居住在城里。其实以北迁众现有的实力,除非漠北三部联合,否则任何一部都不敢单独攻击他们。


为何漠北三部都不敢单独攻击北迁众呢?因为得不偿失,漠北三部虽然任何一部都比现在的北迁众强大,但他们要是哪一部想要吞并北迁众必然会导致元气大伤,等把北迁众拿下了,自己也基本被打残了,那么等待他们的命运就是为其他两部做了嫁衣,所以正是这种微妙的平衡,北迁众们才能平安地抵达漠北。这和马爌刘源等事先估算的基本差不多。


再往北,都是些零星的蒙古和通古斯小部落,更加没有实力攻击北迁众。


按照计划,从明日起,所有弓马娴熟或者持有火铳者全部参与大规模围猎,准备捕猎过冬肉食,同时兼顾斥候哨探功能。


其余不参与围猎的青壮和所有成丁,包括未参与围猎的军士及壮妇则分做两班,一班在工匠们的指导下协助伐木、挖掘建造三座军城的基础及百姓木屋,争取在冬天来临前为每家提供一座御寒木屋。还要建造大量的牲畜圈舍,以备牲畜越冬。


另一班则开垦荒地,按每人至少需要两亩口粮田计算,争取在大地冻结前开垦出不少于二十万亩的荒地以备来年春耕。另外,每亩耕地按照三十斤种子的量留足,就算饿死人了也不能动,以上两班人,哪一班先完工则必须协助另一班,其他老弱男妇及未成年的幼丁负责捡柴做饭等后勤工作……


所有百姓按照什、百、千户编制,选德高望重善管理者任什、百、千户长。


随后又一一确定具体分项的主管人员,如:马林是军事总管,刘源是民事大总管,所有民事、后勤、生产等相关工作都归刘源负责。


金台石和布扬古升任中军大营副将,暂时分管训练士卒和围猎,他二人原本因为jūn_duì 族人被打散分于各营而心里很是忐忑,以为自己两人因为是外族人要被排斥架空。如今安排二人负责最重要的军事任务,心里的疙瘩一下子就解开了,因为围猎是现今北迁大众们的大事儿,参加的都是各营精锐,等同于把军权给了他们这两个外族人,这可是很大的信任。


其他的各级将领和开原的各级大小官吏,都各有分任,如有人主抓房建,有人分管开荒等等。


原军中匠户和民人中的所有工匠都被单独编为匠户营,总数大约七八百户,编为一个千户,由马爌讨了去统带,他原本就是世袭的千户职位,军中诸将和匠户们也都知道马爌的能耐,由他统带匠户营大家都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翌日起,全体北迁大众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人人各司其责,北迁众们全体出动,开始了大规模的开荒、筑城、建房、围猎等建设和生产活动。


马爌把匠户营参照明军卫所的模式按什户,百户进行了编制,提拔了几十个什长,除了原来的刘百户外,又提了七八个百户官。原来改造火铳的老石也提了百户,然后安排木匠协助百姓军丁等建造军寨、木屋等。老石等铳匠和铁匠们则继续改造剩余的五千多杆鸟铳。


所有从事过矿业或者曾在各类矿井、矿坑干过的人也全部都编了在匠户营,由原来的开原矿监、山首们带领出去找矿,首先是煤矿和铁矿,其次是制作火药必须的硝石,因为从开原带来的铁和火药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必须保证铁和火药的供给,这是在漠北能否站住脚的基础。


在没找到煤之前,老石他们改造火铳只能先用木炭凑合,效率不会太高,但好在这里有的是烧炭的木材。


根据后世的印象马爌确定找到煤和铁矿都不会有问题,这地方在后世煤和铁矿资源都很丰富。并且煤和铁都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矿产,一般都能找得到,但硝石可就不好说了。


建造三个军城的城墙倒也很简单,就是在内外深埋两排四五米高的平行树干,然后再在两排树干中间填充上土石,这样就形成了非常坚固的城墙。木屋更是简单,就用原木层层垛起,留出门窗就可以了,然后再用泥巴、苔藓等把原木间的缝隙糊平抹严实尽量不透风即可。屋顶用木板交错钉实,防止漏水。


以上这些工作看似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每样都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北迁众们看似十余万人,但要想在入冬前全部完成,却也不易。


马爌把自己的匠户营的事情安排妥当后,自己在营中也帮不上多大忙,就主动跟随找矿队出去找矿。


马爌前世就地理学的最好,在马爌的记忆中,外贝加尔地区煤铁矿都很丰富,金银铜锡也都有,但唯独对硝石却心里没底,对哪里出产硝石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找矿进展得很顺利,在几百名工匠的配合下没几天就发现了好几处煤和铁矿,虽然储量都不大,且铁矿石的品味也不高,但毕竟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