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到达之建设
马爌回道自己的帐篷倒头就睡,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随身小厮叫他起床吃早饭时才起来。
早餐后北迁军民拔营出发继续北上,时间已经到了阳历的六月中旬,北迁军民在路上已经走了二十多天了。
按照马爌原来计算的距离,开原大约是北纬四十二度多一点儿,目的地大约是在北纬五十二度左右,差了十个纬度,直线距离大约一千一百公里左右,再加上经度差异后,直线距离估计有一千四百公里左右,也就是两千八百华里,虽然不很精确,但大差不差的,应该也不会有很大的出入。
但路上不可能全是走直线,所以需要再加上一些冗余,就算三千里吧。出发前和父亲及刘源计划的是争取一个月抵达,最多不能超过四十天。
现在自出发二十多天以来,大约走了两千多里,离原定的落脚地——石勒喀河上游支流“因果达河”流域估计还有一千多里,基本在计划时间内。
之所以选择在“因果达河”流域落脚,是因为马爌记得后世俄罗斯外贝加尔的首府“赤塔市”就在那儿附近,连后世人都选中的地方,马爌认为应该不会错的,并且因果达河向东一直到额尔古纳河流域都是后世外贝加尔地区最主要的农牧区,向西翻过亚布洛诺夫山脉后不远就是着名的贝加尔湖,且因果达河可经石勒喀河直通黑龙江入海,可为未来北迁军民沟通海外提供方便,综合分析下来,是北迁军民初期比较合适的落脚地点儿。
按照后世的地理记载,这里的生长期很短,基本就是阳历的五月份至九月下旬,可供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还不到五个月的,但由于纬度高,作物生长期白天日照时间很长,完全可以满足农作物需求。
正是因为这里的冬天来的特别早,才需要北迁军民尽早到达早做准备,到达后北迁众们需要打猎、捕鱼、准备食物;搭建房屋准备过冬;开垦荒地准备来年春播等等。
而这里九月中下旬就会有初霜冻,十月下旬以后就会大地冻结,地面上的积雪直至来年四月中下旬后才会消融。现在时间已经到了阳历的六月中旬,也就是说从现在算也只有三个半月顶多四个月的时间可以做过冬前准备了,一旦大地冻结,今年开不了荒,就会导致明年开春无地可种,先前所有的计划就是一场空,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几天后,北迁众们行进到了一条大河旁,说是大河,也只是针对蒙古高原的河流而言,马爌估算了下,这条河应该就是斡难河——也就是现在的鄂嫩河。
马爌对父亲和刘源介绍说:“按照推算,这里应该就是斡难河了,就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出生地的那条河,蒙古人的母亲河。”
刘源听闻感慨道:“没想到咱家能有如此际遇,恐怕从古至今也没有几个汉人能到达如此之远的北方吧?霍骠骑‘封狼居胥’的狼居胥山还有多远?”
马爌笑道:“刘大人,咱们现在到达的这里比狼居胥山还要远,还要更靠北,霍骠骑到过的狼居胥山在咱们的西南方,现在咱们已经比霍骠骑当年走的更远了。”
“狼居胥山在西洋被标记为肯特山,就是史书中蒙古人的圣山‘不儿罕山’斡难河就是发源于狼居胥山,然后向西北方向流去,过了斡难河,按照西洋舆图记载,正北方直走,遇到的下一条大河就是咱们此行的目的地了,西洋人标记为因果达河,到时候咱们就在那里寻找合适的落脚地点。”
刘源听马爌说完叹到:“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此行后觉得果然有些道理,咱家经此一行,就觉得咱们汉人过去的眼界确实小了点儿,只知道‘坐而论道’,却不知‘知行合一’想我在辽东、在此行途中看到的处处都是沃野千里,皆可耕稼。可咱们汉人几千年来却从不正眼看一眼,只认为长城以外都是不毛之地,塞北皆苦寒之所,孰不知天下之大,处处膏腴!几千年来咱们的祖先只在所谓的中原杀来争去。就如此次北迁,全靠万里之外的西洋人记载的地理舆图才能知晓情况,倒是我华夏天朝,离此地相比西洋人可算是咫尺之遥,几千年来对此地却几乎一无所知。”
“想我刘源虽然身体残缺,但肚子里也算是小有笔墨,自从听你马爌讲了泰西——哦、不!西洋人关于漠北、极北之地的记载后,我翻遍史书,想找找咱们老祖宗的记载,结果只有《史记》《唐书》里有寥寥的数言,且还都是道听途说的春秋笔法,云山雾罩地一带而过,哪如人家西洋人记载的这般详尽实用。”
听完刘源的感慨,马爌心想:“没想到这个太监出身的刘源竟然有如此的心胸眼界,假以时日,恐怕他将会是中国古代史中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也会是第一个正眼看世界的太监。”
过了斡难河继续北行后,沿途就很少再遇到车臣汗所统辖的部族了,偶尔遇到一些不知名的小部落,着叶赫人上前询问,其中有几次竟然发现其中还有说女真语的通古斯—女真部落。
遇到同族的叶赫人很高兴!感慨着说看来今后在漠北之地也不会孤单了,女真的老辈传说果真没错,我们女真人果确实布广泛,听老辈人说就连北山之北(北山指外兴安岭)直至极北的冰洋之畔都有女真人居住,这会儿虽然还没法证实,但看眼前的情况还真的有很大可能。
六月下旬,经过三十多天的长途跋涉,北迁军民终于抵达了斡难河北方的又一条大河之滨。着叶赫斥候找到当地人询问,这条河的当地发音还真就是“因果达河”。
目的地终于到了!
果真是个好地方啊!几乎所有人都这样认为,只见大河两侧是一望无垠的森林和草原,草长得足有半人之深,由此可见土地的肥沃程度。
这里不像典型的蒙古草原那样平坦单调且极少树木。而是森林和草原相间的地貌,在辽阔的草原上或呈点状或者带状点缀着成片的森林。
这里的绿是一种幽深的墨绿,和中原汉地夏季的明亮浅绿截然不同,给人一种辽阔壮美而又深沉悲怆的感觉。
身处此间,一个原本浅薄的人也瞬间显得深沉起来,仿佛不如此就要和当地的环境违和一般。马爌好像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北方民族的整体气质总显得沉静厚重的缘故了。
因为热情奔放或者欢快轻灵天然就不属于这种真正的北方。那是丰饶的非洲热带旷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才会孕育的东西。
这里的地形总体上为略有起伏的微丘地貌,这种恰当的起伏给此地墨绿色冷冽的原野增添了一些妩媚,极目西望隐约可见远处的山峦叠嶂,那正是外兴安岭向西南方延伸出的余脉,亚布洛诺夫——肯特山脉。
“果真是个好地方啊!听说这都是四公子根据古书上的记载知道漠北有这块膏腴之地,世外桃源的。”
另一人看着脚下的草原上溪流纵横,不由地赞到:“是呀,是呀,大家看看这里到处都是大小河流,将来绝对不会有缺水之虞,再也不会像山西老家那样年年缺水了。”
“四公子真不简单,小小年纪就能从古书上参研出这世外桃源之地,我等自认也是熟读圣贤书的,却从未见先贤们有此记载,可见还是书读的少了……”一些读书人说道。
抵达的开原军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多是在夸赞总兵大人的英明决策和总兵大人的四公子聪慧博学。
稍事休息后,马林下令开始寻找合适地点,准备扎营,同时,广派斥候哨探侦测地形,周边部落分布等情况,一面召集所有高级将领们议事。
会上先由马爌根据西洋地理的记载介绍了此地的基本地理情况,气候特征,以及周边各民族部落的大致分布。
随后刘源做了动员性质的讲话:“诸位,沿途什么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不用我再多说。这世界之大,自然之奇,远非我汉家传统经典的寥寥数语所能概括的,此次能够北迁成功,多亏了马总兵的四公子得了本西洋人所着的地理和舆图,听四公子说这世界广阔无边,有国无数,其中很多也是服章华美,典章健全的文明之国,甚至还有文明在我华夏之上的国家。”
“又有无数沃野万里之地,可供生民垦殖。想我华夏天朝,数千年来坐困神州一隅之地,不知天下之大,沃野之广,以致每朝皆为田地所困,每朝后期皆因人多地少,民不得食,导致天下大乱而改朝换代,然周而复始,不过是一个个轮回罢了,新朝百年后,生齿日繁,同样又要面对人多地少,就如现今的我大明。”
“如今我等既然知道了,也看到了这天下之大尽可供养我华夏子民,炎黄贵胄,我刘源虽然是残缺不全之人亦愿竭力为我华夏皇明开疆扩土,创万世之伟业,立亘古未有之殊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