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灭掉满清,但是金州军已经占领了一块大大的新地盘,这是一件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
所有与金州军利益相关的人都渴望着金州军的强盛,希望分享金州军扩张带来的红利。
对于这些新占的地盘会不会重新被满清夺回去,金州军上下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是金州军吃下去的地盘,绝对不会吐出来,这是金州军这些年用彪悍的战绩证明过了的。
这次占的地盘太大了,如果不加以利用,就和荒地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金州军对海州一带的土地放开了口子,允许大家族、商会、有钱人大量购买,起步两千亩,没有上限。
金州军一直对土地买卖控制得非常严格,为的就是安置流民并防止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做大。这次放开辽东一带限购的口子,是因为土地面积足够了,不用再谨小慎微。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鲁若麟希望利用民间势力帮忙金州军移民。
别以外金州军大量出售土地那些大家族、大商人就一定占了便宜,这些地不管你种不种,都是要交税的。
虽然有三年的免税期,但是三年之后就会开始收税,如果荒着不种,每年光是赋税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金州军又不像大明本土,多的是无地的农民,只要有地不怕没人种。金州军这里人人有田,或者有比较固定的工作,谁愿意去租种别人的田地被别人剥削?
所以即使有钱买下大片的土地,也要考虑能不能找到足够的人手来种。
为了激励这些民间势力帮忙移民,金州军给予了他们一定的政策扶持。
由这些民间势力移民过来的,汉人必须在他们的农庄工作三年,其他民族的则必须工作五年。
当然这三五年也不是无偿的工作,还是有相应报酬的,金州军也会定期检查,避免这些人沦为这些大资本家的奴隶。
三、五年后,这些人可以自由选择是继续留下来,还是向金州军申请分田成为自耕农。
所以这些资本家的压力也很大的,要是对那些合同工不好,三五年之后会走得一干二净,遭遇现实版的用工荒。
资本从来都是充满冒险精神的,在金州军刚刚颁布新的土地政策,各个商会与公司就开始行动起来。
当初由北方的破落家族成立的金州军第一家公司——旅顺隆兴旺公司,就紧急召开了公司高层会议。
“都督府的新政策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这次请大家过来就是要议一议,我们要不要出手。”董事长郭怀仁首先为会议定了调子。
当初郭怀仁等人听从了鲁若麟的建议,第一个吃螃蟹开设了公司,在众多南方大家族、大商号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了。并且发展非常迅速,如今在金州军的商界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那些参与组建公司的家族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整体实力比起在大明时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尝到了甜头的隆兴旺公司股东们现在对金州军完全是死心塌地,是金州军坚定的支持者。不说当初金州军将他们从鞑子手中救出来,仅仅是金州军良好的生活和经营环境,就使得他们再也不想回到大明去了。
不光是他们这些人,随着北方越来越乱,稍微有点能力的家族都在考虑迁移的事情。这两年主动移民到辽南的北方大族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有子弟在朝中为官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在朝中为官的人更加清楚朝廷目前的境况,说实话只要是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不太看好。
这个时候为自己的家族寻找一条后路就非常重要了。
原本没有战乱的江南是非常好的选择,不过现在有了金州军这个更好的落脚地,那些北方家族开始纷纷将迁移地点选在了辽南。
毕竟江南的利益早就被那些大家族和勋贵们瓜分完毕,外人很难插进去。而且江南人非常排外,北方人迁移过去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阶层。
相反,金州军非常的开放,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更关键的是金州军的官府治理非常高效,也更加公平、公正,这对那些新家族来说尤为重要。
只有经历过秩序的崩坏,才会明白一个稳定的环境有多重要。
“董事长,现在鞑子还没有完全消灭,此时出手会不会早了一点?”一位股东小心的问道。
“早吗?一点都不早。真要等局势完全稳定下来,价格可就不一样了。”郭怀仁不以为然。
这个时候总经理田玉昆也发话了:“董事长说得没错,这个时候入手价格最低,虽然有一点风险,但是我认为完全值得冒一下。”
田玉昆作为隆兴旺的总经理,也是股东之一。当初他不过是一个股份占比非常小的股东,不过因为在总经理职位上表现出色,董事会奖励了一些股份,现在在一众股东中算是中等了。不过因为有总经理这个职位加成,他在隆兴旺里的话语权仅次于郭怀仁。
“玉昆说得对,这个险我们值得冒,也必须冒。隆兴旺因金州军而生,因金州军而旺,可以说我等与金州军已经俱为一体。现在金州军在北面与鞑子激战,还要养活几十、上百万汉民,正是困难的时候。此刻我们购买海州的土地不光是为了生意,也是要助鲁都督一臂之力。”
董事长就是董事长,脑袋里考虑的不光是生意,还要想到政治影响。
涉及到帮助金州军北伐这样大的事情,众人不再纠结,纷纷同意购入海州的土地,这点政治觉悟他们还是有的。
“既然大家都同意购买海州的土地,那么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这些土地将来用来做什么?如何利用起来?去哪里找人手?”涉及到具体经营,田玉昆最有发言权,也考虑的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