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隐秘回声> 第163章 压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压力(1 / 2)

在城市被杀人案的阴霾重重笼罩之际,社会舆论如同汹涌的潮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其力量既强大又难以掌控,成为了影响人们心理和案件走向的关键因素。


各大媒体闻风而动,纷纷将这起杀人案作为头条新闻进行报道。报纸的头版头条充斥着案件的血腥细节、警方的调查进展以及各种未经证实的猜测和传闻。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连篇累牍地播放着与案件相关的画面,受害者家属悲痛欲绝的神情、案发现场阴森恐怖的景象,无一不在刺激着观众的神经。网络更是成为了舆论的主战场,社交平台上关于杀人案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数以万计的网民参与讨论,各种观点、言论如潮水般泛滥。


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在报道中过度渲染案件的恐怖和离奇,使用夸张的标题和惊悚的语言,如“恶魔在人间:城市惊现连环杀人狂”“杀人案背后的神秘黑影:是变态还是邪教?”这种做法无疑加剧了民众的恐慌情绪,让人们陷入更深的恐惧之中。许多市民在看到这些报道后,原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们不敢出门,不敢与陌生人接触,甚至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怀疑和恐惧。


在咨询室里,来访者们纷纷抱怨社会舆论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一位年轻的上班族说道:“我每天打开手机,看到的都是关于杀人案的新闻,那些血腥的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感觉自己快要被这些信息淹没了,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一位学生家长也忧心忡忡地表示:“我孩子在学校里也受到了影响,同学们都在讨论杀人案,他吓得晚上都不敢睡觉。我想让他少接触这些信息,可是根本做不到,网络上到处都是。”


张扬和李晓晨深刻意识到,社会舆论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将会给整个城市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他们决定积极行动起来,与媒体进行沟通和合作,试图引导舆论朝着理性、客观的方向发展。


他们首先联系了一些主流媒体的负责人,向他们阐述了目前社会舆论对民众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他们建议媒体在报道案件时,要注重平衡新闻性与社会责任,避免过度渲染恐怖细节,多报道一些警方的侦破工作进展、政府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市民如何自我防范等积极的信息。例如,可以报道警方如何通过先进的侦查技术锁定嫌疑人范围,或者社区如何组织居民进行安全巡逻等,让民众感受到各方都在为保障他们的安全而努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同时,张扬和李晓晨还建议媒体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解读和评论,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案件,为民众答疑解惑。比如,可以邀请犯罪心理学专家剖析凶手的心理特征和作案动机,让民众了解到这只是个别极端犯罪分子的行为,而不是普遍现象,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恐慌。邀请法律专家解读相关法律条文,让民众知道在面对危险时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他们的努力下,部分媒体开始调整报道策略。一些报纸减少了对案件血腥细节的描述,转而关注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以及如何预防类似案件的发生。电视台也增加了一些关于安全知识普及和心理疏导的节目。网络平台上,一些知名博主和大 v 也纷纷响应,发布一些理性看待杀人案的文章和视频,呼吁网民不要轻信谣言,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然而,社会舆论的引导并非一帆风顺。仍然有一些不良媒体为了一己私利,继续发布不实信息和谣言,误导民众。一些自媒体账号声称自己掌握了案件的内幕消息,编造出各种离奇的故事,如“凶手是某高官的私生子,受到特殊庇护”“杀人案是一场神秘的祭祀仪式”等。这些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民众的极大关注和恐慌。


为了应对这些谣言,张扬和李晓晨与警方以及网络监管部门合作,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辟谣工作。警方加大了对造谣者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网络监管部门则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巡查,及时删除不实信息,封禁造谣账号。同时,他们还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辟谣信息,澄清事实真相。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