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灿,这是米格尔送来的英国煤矿产业资料,我搁在书桌上吖。”温碧璃的声音响起。
不一会,卢灿裹着浴衣走出浴室边走边擦湿漉漉的头发,见温碧璃还没走,便笑道,“你们不是出门逛街吗?怎么还没动身?”
“我给你吹干头发再走。”温碧璃手脚麻利拿出电吹风。
“不用!你们出门吧,室内温度高,头发干得快。”卢灿将她往门口推推。
今儿周末,艾文希·斯丽和达娃来酒店,约温碧璃一起去逛街。这些天自己忙,其实阿璃更忙,难得有朋友约她一起逛街……
“那……我走了。对了,英国煤矿产业资料,我放在书桌上。”温碧璃放下电吹风,伸手将旁边的手包拿上,又在卢灿的脸上亲了口,笑嘻嘻下楼。
“去吧,玩开心点。”卢灿跟着出房间,站在二楼走廊,对赶来的另外两女摆摆手。
目送三人出门,卢灿又折回房间。稍后赛尔比煤矿公司的人,要上门拜访,他得提前做做功课,熟悉英国煤矿产业的整体状态,免得露怯。
米格尔·蒙特亚送来的资料,已经挑选过,不算多,重点内容还用红笔标注。
别看英国面积狭小,可它却是不折不扣的煤炭大国,整个英伦三岛包括北爱尔兰,地下全是,可以说,英国就是“坐在煤堆上的国家”。
开采了几百年,英国依然有着高达将近两千亿吨的煤炭储量。开采的最高峰出现在1913年,那一年,总产量超过2.92亿吨,全国煤矿井3289座,煤炭公司1600家。
蒸汽机的发明以及巨量的煤炭储备,是英国称雄世界两百年的重要支撑。
英国的煤炭国有化,始于1947年,国家煤矿管理总局这一带有浓厚计划经济特点的机构,就是这一年设立。它将全国一千多座煤矿收归国有,统一进行技术研究,统一分配采挖计划,统一市场价格,统一矿井改建和扩建,统筹工资和工时。
是不是很熟?
从1947年~1956年十年,堪称英国煤炭产业最后的黄金期。
五十年代,伦敦烟雾事件是英国煤炭产业发展的转折点。此后,石油化工产业逐渐占据主流,煤炭产业开始走下坡路。七十年代英国的北海油田被发现,导致煤炭产业彻底沦落。
即便如此,此时的英国煤炭矿井,依然有一千多座,煤炭产业工人两百多万,煤炭能源依旧占据英国能源利用的三分之一强。
赛尔比煤炭公司,是国家煤矿管理总局旗下最大的煤炭公司。1982年的总产量为670万吨,47座矿井,一家煤炭研究院,三家火力发电站,一家沥青公司,一家油脂化工公司,一家钢化玻璃公司,一家煤制燃气公司,两家炼焦中心,此外还在爱尔兰拥有一家煤化液公司。
从六七十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开始整顿煤矿产业,逐渐私有化或者淘汰一些原煤产业,但是,对于赛尔比公司,唐宁街一直不敢轻动。
原因很简单,赛尔比公司,拥有煤炭产业各个环节的工人,将近八万名!
翻开英国近现代抗争史就能发现,罢工最多的就是煤矿工人!
八万名煤矿产业工人的公司,唐宁街宁愿出钱半死不活的养着,也不愿意招惹众怒。
也就是铁娘子性情刚毅,敢于下刀。这次,正是她下定决心,一力促成赛尔比公司的私有化。
当然,她也没有那么莽撞,全然撒手不管。
国家煤矿管理总局持有赛尔比公司29.5%股权,这次转让20%股权,折价两亿五千万英镑,依旧保留9.5%股权,以便于行使监督和指导权。
卢灿这次投资赛尔比公司的股权,就含在这20%之中,至于能拿到多少,得看谈判——他的目标是一个董事会席位的股份,也就是6%左右。
一个董事会席位的股份正合适。
资金压力不大,不用考虑经营管理问题,也不用琢磨技术升级,让它按照既定的历史轨迹往前走不是很好吗?同时,公司蜕变过程中的阵痛,对卢家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至于管理和监督权限……有一个董事局席位,足以保障自己的资产不会被侵吞。
米格尔·蒙特亚带着两位客人,十点钟准时抵达,“维文,这两位分别是凯恩总裁,还有煤炭研究院的哈弗茨主任。”
两人的年纪都超过六十,哈弗茨是个光头的胖子,他本人还是杜伦大学应用物理系的教授。
凯恩总裁同样有些肥胖,不过,他身材高大让他看起来不那么臃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