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赵相心计很深啊。想来他是希望利用阿仲你受赵主父与公子章信任这一点,若是他有意提拔你的话,赵主父与公子章或会以为得计,不会加以阻止,而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那边,只要赵主父、公子章与赵君都认可了此事,纵使赵成、李兑等人也无法阻止阿仲,这或许是个机会。”“确实是个机会,但是”蒙仲微微吐了口气。说实话,他与公子章的关系,其实倒也谈不上有多么深厚,说到底只是利益结合毕竟公子章因为田不禋的关系,非常坚持「赵宋同盟」,但刨除了这一层利害关系后,蒙仲与公子章的关系也就那样。但赵主父不同,赵主父对蒙仲等人有知遇之恩,且从去年初相识起,一直有意栽培蒙仲等人,教授蒙仲等人剑术、骑术、弓术,虽然有时候有些“保护过度”,但由此也可证明赵主父对他们的器重。毫不夸张地说,赵主父与蒙仲等人武艺、谋略方面的老师,以蒙仲的性格,自然做不出背叛赵主父的事来。“阿仲的意思是拒绝”向缭看了一眼蒙仲,皱着眉头说道:“我觉得,阿仲,你暂时不用急着做出决定,因为据你方才所言,赵主父与赵王何最大的矛盾,只是因为赵主父逐渐失了权,且赵王何又不与他亲近,这使赵主父越发恼恨其实这父子二人,在我看来或许可以调和。”“怎么调和”蒙遂转头看向向缭。见此,向缭便解释道:“很简单,只需让赵王何与赵主父亲近即可阿仲,你明日不是还要陪伴赵王何么你可以试探试探赵王何对赵主父的看法,看看这父子二人究竟有什么矛盾,然后我们再做商议同理,也可以试着调和赵王何与公子章的矛盾。”顿了顿,他压低声音说道:“我觉得吧,归根到底,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那些人,才是最大的隐患总不能鹬蚌相争,最后让渔翁得了利吧”“这一点我也同意向缭的观点。”乐毅亦开口说道:“旧贵族派,在赵国根深蒂固,据我所知,这些人才真正亲善齐国的人,至于赵相肥义与赵王何,他们在亲齐、亲宋的政见上其实并不坚决,依我看来,只要能使赵国强盛,亲齐或亲宋,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区别不大的,因此对于我等,没有太大的利害冲突”听闻此言,蒙仲摇了摇头说道:“但问题就是,为了压着赵主父与公子章,肥相也不敢过分削弱旧贵族派,他希望旧贵族派与公子章派相互牵制,使赵王何的王位能安然无恙,就好比一座天秤,他希望两边保持平衡,一旦失去平衡,都有可能引发动乱这么说,你们能明白么”“唔”蒙遂与向缭对视了一眼,旋即转头看向蒙仲:“什么是天秤”“”蒙仲张了张嘴,摇摇头解释了一番,这才让蒙遂与向缭恍然大悟:“很贴切的比喻。”最后,乐毅叮嘱蒙仲道:“总之,你先跟赵王何接触看看,试探试探无论如何,与赵王何拉近关系,这总不会是什么坏事。”“唔。”蒙仲点点头,又嘱托三名小伙伴道:“那赵主父这边,你们替我关注着,匡章兄曾说过,赵主父或有什么行动的话,应该会在今年不,应该会在近段时间有所行动。”“明白了。”乐毅、蒙遂、向缭三人纷纷点头。次日午后,昨日得到赵王何邀请的蒙仲,再次前往王宫的正殿,请见赵王何。与昨日时一样,待等蒙仲来到正殿时,赵王何仍然捧着一册竹简在观阅着。在见礼之后,蒙仲故意问道:“昨日臣请见君上时,也曾见到君上正在翻阅一册竹简,是在批阅奏书吗”“非也。”赵王何摇摇头说道:“只是在观阅各国推行的法令,权衡其中利弊这是肥相给寡人的功课。”说到这里,他抬头问蒙仲道:“卿对此感兴趣吗”蒙仲当然不会说不感兴趣,闻言便说道:“若是君上不怪罪的话”听了这话,赵王何感到十分高兴,轻轻拍了拍王案的右侧,道:“卿且移步。”此时,殿内柱子下仍立着许多卫士,从旁亦有不少宫中的侍从,这些人见赵王何竟然邀请蒙仲移步至王案的右侧就坐,皆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其中或有一名宫侍在旁提醒道:“君上,这不合礼法”蒙仲隐约看到,赵王何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之色,一闪而逝。只见在片刻的沉默后,赵王何脸上勉强露出几分笑容,点点头说道:“确实是不合礼法,就连肥相也不曾这样吧,卿且随寡人移步到偏殿。”“遵令。”蒙仲一边拱手应命,一边暗暗琢磨着赵王何方才那一闪而逝的不快之色。片刻后,蒙仲跟着赵王何来到了这座主殿的偏殿,在这里,就可以稍稍放宽君臣礼制,于是,赵王何索性邀请蒙仲与他同席对坐,将命宫人搬来的几册竹简,通通摆在二人面前的案几上,与蒙仲聊起了这些各国的法令。说是各国法令,但实际上,只有魏相李悝推行的法令,吴起在楚国担任令尹时推行的法令,齐相邹忌推行的法令,韩相申不害推行的法令,以及最最有名的,商鞅在秦国推行的法令。但很遗憾的是,这些法令都不是齐全的,残缺了许多,想来各国也有意控制这些本国的法令,不予流落在外,免得被他国借鉴效仿。蒙仲简单观阅了几册,旋即就将手中的竹简放了下来。毕竟他此番前来的目的,是为了与赵王何拉近点关系,从他口中试探出与赵主父、公子章的矛盾所在,以便加以调和,又不是真的为了学习各国的法令。于是他对赵王何说道:“君上这些日子都在观习这些法令,想必有所收获,请不吝赐教。”可能彼此都是同龄人的关系,蒙仲开口向赵王何请教,这让赵王何兴趣很浓,只见他拿起一册竹简,兴致勃勃地说道:“论各国法令,首先必然要说魏相李悝的法令”他拿起了李悝推行的法令姑且就称作李悝法,向蒙仲讲述他的心得。说实话,李悝法蒙仲其实早就看过,是当初还在庄子居时就看过的。按理来说,各国的法令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流落到民间的,但幸运的是,蒙仲由庄子代收拜入门下的另外一位老师惠子惠施,此人之前就在魏国担任了几十年的国相,理所当然收藏有李悝法。后来惠施将他的藏书相赠于庄子,这才使得蒙仲有机会接触这部完整的法家令法。并且,李悝法也是蒙仲迄今为止看过的唯一一部法令。不夸张地说,蒙仲对这部法令的了解,其实比赵王何还要深。第134章 蒙仲与赵王何二李悝,此人乃魏国出身,是魏文侯时期的魏国国相。在任期间,李悝在魏文侯的鼎力支持下,汇集各国法令而编纂了法经,被当世誉为是近几十年最全面的法典,据说后来商君卫鞅在秦国任相时推行的商君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李悝的法经。法经,总共分为盗、贼、网、捕、杂、具六篇。在当代,窃取他人之物物为“盗”,害命作乱为“贼”,是故,盗法即是维护个人财务不受侵犯的法律;而贼法,则是维护政权稳定以及人命安全的法律。除此之外,网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杂法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yín_luàn 等行为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刑法总则。这部法经,即是李悝推行李悝法的依据与基础。李悝法,也就是李悝在担任魏相时期推行的法令,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与时俱进的。首先,跟所有法令施行的最根本目的一样,它是为了“定分止争”。对此,赵国邯郸出身的齐国稷下先生「慎到」,就曾做过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这是说,有一只兔子跑的时候,许多人都去追,但对于集市上售卖的许多兔子,却看也不看。这并非不想要兔子,而是因为那些兔子的所有权都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这即是法制秩序。其次,李悝法明确提出反对礼制。这里所说的“礼制”,即儒家竭力维护的“礼制”,它的本质是“世卿世袭世禄”,说白了,即指贵族阶级垄断经济与政治利益的世袭权力儒家的圣人孔子,虽然曾打破了贵族垄断知识的局面,但孔子本人又提倡维护礼制,维护贵族世袭权力,这一点,是被法家所深深诟病的。因此有不少法家弟子觉得,孔子不是“打破”了贵族垄断知识的格局,而是“窃取”了本来属于贵族权力的“知识垄断”,并且以此成为了贵族中的一员,以至于此后成为了“贵族世袭”的帮凶,根本不能作为打破“贵族世袭”的先驱。真正打破“贵族世袭”的先驱,应该是法家,因为法家才是彻底打破贵族垄断的格局。s:注意是贵族垄断、而不是君主垄断,否则就变成墨家思想了。法家也是提倡维护君王统治的。如果说“礼制”的本质是“世卿世袭世禄”,那么“法制”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法制的本质,是通过“好利恶害”的人性,来建立新的稳固秩序。“好利恶害”,这是齐国名相「管仲」提出的观点。管仲曾经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有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商君卫鞅也提出他的观点: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这即是法制思想形成的最重要的依据,即通过制定相关的刑律,让国民自己“趋利避害”、避免去犯罪,人人遵纪守法,以建立新的稳定的国家秩序它是具有一定强制意味的,但法律诞生的目的,却并非是为了惩罚国民,而是为了约束国民的行为,确立稳定的新秩序。一旦确定了新的秩序,一切就能“有法可依”因此为了使世人遵纪守法,法家的法令主张尽可能的公平与公正,不允许任何人挑战法律的权威,因为一旦法律丧失权威,以法制创建的新秩序将彻底崩溃。反对礼制,提倡法制,不法古,不循今,与时俱进,这即是法家思想的根本,也是李悝法所提倡的根本之一。在此基础上,李悝法又确定了“食有劳而禄有功”、“赏必行,罚必当”的基本准则。顾名思义,即「使付出辛劳的人得到食物,使有功劳的人能得到俸禄与赏赐」,这一项,即是李悝法对贵族世袭制度冲击最大的地方,也是魏国在三家分晋后的初期能迅速强大,吸引天下各国人才纷纷涌到魏国的最根本的原因夺yín 民无功无劳者之禄,以来四方之士。除此之外,李悝法还主张“重农抑商”,提出“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尽地力,即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而“善平籴”,即平籴法,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贾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贾抬价伤民,杜绝“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现象。总而言之,李悝法,也就是李悝在位期间推行的魏国法令,的确是当时全面而又完善的,哪怕是如今,其实也并未落后。足足一个大半个时辰左右,赵王何这才讲述完他对李悝法的心得。其实这长达一个半时辰的讲述,总结下来只有寥寥几个字:李悝法,好当然,赵王何也讲解了李悝法究竟好在哪里,至少蒙仲听了之后是认同的。继李悝法之后,赵王何又向蒙仲讲述了他对商君法的心得。商君法,即商君卫鞅在秦国担任国相时推行的法令,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李悝编纂法经,但是,商君法与李悝法却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即「军功爵制」。说起来,事实上李悝法中就有类似的法令规定,即「兴功惧暴」,即鼓励国民立战功,使不法之徒感到恐惧。但李悝法的鼓励军功,只是给予有功之士相应的钱物、田地赏赐,而商君法的军功爵制,却是将军功与名爵联系在一起这是「名田制」的雏形。s:名田制的雏形,即是军功爵制,汉朝的名田制,就是沿用于秦朝的名田制。但对于苛刻的秦法,汉朝的法令要宽松地多,可能是因为刘邦出身低贱,深知民间疾苦吧。而除了「军功爵制」,商君法又加强了“连坐处罚”。所谓连坐,即使本人未实施犯罪行为,但因与犯罪者有某种关系而受牵连入罪,事实上这项惩罚,早在夏周时期就已出现,但商鞅却是第一个专门给“连坐”立法的人,这也是秦国的政策被成为“暴政”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实在太苛刻、太残暴。而始作俑者的商君卫鞅,自己最后也死在这条规定上秦惠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