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1 / 2)

也没用将军府等多长时间,贾政回府歇了不到三日, 贾珍就已经再次来到了府里, 求见两位老爷。话都不用说了, 只看他那一脸的想快意又忍着的表情, 贾赦两个也就明白了。看来宁国府是认为将军府这次大概抗不过去,也想甩了这个包袱了。


不过正是因为明白了, 贾赦才对贾珍更加看不上眼, 也就不再客气:“树大有分枝,对一家是如此, 对一族也是如此。贾族长即是与你父亲商量好了,可想过这分宗该如何分吗?”


这还要如何分?贾珍忽视了那个贾族长, 转而用求教的眼神看向对自己冷嘲热讽的贾赦。贾赦哼了一声, 问道:“你不是觉得, 只把我们的名字从族谱上勾一笔就完了吧?那些族产,是不是得有我们一份?那些祭田, 是不是得把我将军府出资的划出来?还有你那个族学里, 算了,也没有多少钱,那个我们就不计较了, 但是日后我们也不会再出钱了。不过前面说的那两样,凡是我们将军府里出资的,都该交给我们。你还是回去算清楚了再来。只是你那里有帐, 我们府里也有帐, 最好到时两笔帐别差了。”


贾赦说完看了贾政一眼, 想知道自己背没背全。见贾政微微点了点头,才算满意地看着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的贾珍。贾政也为贾珍父子两个的智商着急,就这样的,还想着趋炎附势,难怪原著里一个族长,倒让贾母一个不出内宅的老太太给拿捏得死死的。


只是君子耻于利,且他又是做兄弟的,这些话贾赦说得,他说了就有压兄长一头的嫌疑。不过虽然不能说,他还不能背后与贾赦多讨论讨论,多想想贾珍可能会用什么法子与他们分宗吗?别忘记了,他可是掌握着剧情走向的人,能让贾琏再不用偷娶尤二姐,不用让别人说只有门口两只石头狮子是干净的日子,不要太美好。


美好是一种心境,过日子又不能光凭心境。所以悲催的贾珍发现,自己父子只顾着甩掉包袱,却忘记这包袱里面还有金银。现在人家要把自己花出去的金银收回来,他一个不字都说不出口。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做为族产管理者的族长家,对族产不动一点手脚是不可能的。贾珍就是知道这一点,才对贾赦所说将军府也有帐,心下发虚。只是已经到了这一步,却不由得人再退缩了,只好道:“侄子当家的日子太浅,好些事儿也不过是知道个大概,怕是这清点族产还要些时间。”求给点时间遮掩呀。


贾赦他们对这样的情况也商量过,所以他也没有逼迫太过,反正怕被连累的也不是他:“这倒不防事。只要你说出个日子,我们到场就是。”两下里算是达成了共识。


没过多久,京中就传出将军府不愿意因自己还欠银之事,拖累整个贾氏宗族,自请分宗。若说这一开始,还是贾政防着有人借机抹黑将军府,让下人悄悄传些话,好防范于未然。到了后来,舆论竟一边倒地向着将军府为人仗义、敢作敢当、遇事不拖累他人上面去了。


要是这还看不出有人出手相助,贾政也白担了个网站的芯子。他马上让将军府的下人全面收缩回府,只管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贾赦问他为什么,他也只是对他说明不知道幕后之人是敌是友,不敢把更深层的推论说出来,免得贾赦自为有了依仗,行事失了分寸。


没分宗几日,贾珠与贾琏就在杨先生的带领下回了京。两个孩子一走大半年,不光身量见长,就是气度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再是在府内时,事事依赖长辈的模样,把个贾母看得又是欢欣又是难受。


“去吧,去给祖宗们上柱香,告诉祖宗一声,你们两个学有所得,全赖祖宗保佑。”贾母吩咐两个孩子。


贾珠贾琏被人带了下去,谁知却不是去宁国府,而是往着自己家一处堂皇之处而去。小哥俩个一问才知道,自己不在京中,将军府已经与宁国府分了宗。这分宗可是大事,两个从小受着宗族教育的半大小子,不由得就脑补出了自己家里受到了原来族里的欺压,才不得不忍辱负重等等情节。


“来人,去取了鞭炮来。”贾琏沉着脸吩咐了一声。贾珠只愣了一下,也就知道了贾琏为何要如此做——你们不是看我们不起吗?现在就让你们看看,我们离了你们,不光没一日不如一日,反而更加兴旺了!


也不问长辈,两个小家伙就把这事儿给办了。别管宁国府还有别的贾姓族人听了这鞭炮声做何感想,贾母与邢、王两人听了还是怪解气的。哼,看看吧,我们家里出息的孩子多着呢,可不是你们那些天天只知道招猫逗狗的孩子能比的。


贾政也听到了那些鞭炮声,他并没有制止。孩子们能有家族责任感,这是好事。何况经此一事,他们对宁国府与原来的贾姓族人只怕心里也会有了成见,再与这些人打交道的时候,也会自己小心在意。这样的经历,比他说教多少次都管用。就是贾赦下衙回来知道了,也只夸贾琏有骨气,还当面就赏了些东西给他。


好生摆个家宴,自家人一起乐呵一下自是难免,只是两个孩子的心情都不大好。不过也没有人怪他们,别说是刚是两个半大孩子,就是大人,让人明打明地嫌弃了,心里也别扭着呢,当然外人都不知道这是将军府自己求来的,要不外面的流言也不会这样经久不息。


好处也不是没有,比如贾赦休沐日带着贾琏去他外祖父家里拜望,就没有受到多少刁难:自己亲亲的外孙,还是个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的外孙,就算是老子混蛋了些、可也没耽误成才的外孙,让张家人以为此子肖母,怎么舍得难为?再加上贾赦态度诚恳,也就看在孩子面上放他一马了。


等听了贾赦的请求,想着与张家再结亲事,人家张家还是做难了。看孩子,自是个好的,不是好的也不能在这样的老子身边,还小小年纪中了秀才。可要是看家世,人家还真是不乐意:已经搭进去了一个姑奶奶,谁家舍得再把女儿推进火坑。


贾赦也知道张家的顾虑,就把贾政教他的那些话说了:“我自己原来糊涂,以为家里的规矩还不错。谁知道做了官才知道,家里有些规矩与清流人家大是不同。谁是谁非我也不好评判,谁让我是做晚辈的。只是琏儿今后却是要走科举之路的,这行事自是按着清流而行。”


张家人一听又想偏了,怎么你让贾琏走科举之路,难道那爵位还不想让他袭了不成?气哼哼地没有人搭理贾赦了。贾赦这里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呢,只好带着贾琏回府,继续与贾政商量。


贾政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好在现在杨先生回来了,他那个脑子才真是适合这个时代官场的脑子,一下子就把症结给二人分析出来了,下次贾赦带着贾琏再拜望的时候,才算是皆大欢喜,张家同意在自己家里或是近枝的人家里,给贾琏相看。


解决了一个贾琏,比他大上一岁的贾珠也不能耽搁了。贾政现在不是天天在家里歇着吗?好了,带着孩子们参加文会吧。反正两个孩子已经有了个小小的功名,说起来比贾政自己参加这些文会还有名正言顺些。


只能说清流的行事,到底比勋贵们看起来大气多了。就是在贾赦刚还欠银的时候,那些人面对贾政,也都能笑得如沐春风。当然也可能与清流一般欠银不多或是根本没有欠银有关系。总之就是贾政在家歇着的这些天,人家清流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他,反而是有些读书人认为贾政是受了贾赦连累,却从来不抱怨,还处处为贾赦辩解,而对他高看不少。


贾珠与贾琏这才知道,贾政在读书人中还是颇受欢迎的:因他从开始的时候,就所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那就是学生。其实有些读书人的官职,并不比贾政高,可是人家贾政就能入下身段向他们请教。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以为贾政是故做姿态,可是时间长了大家就发现,这人不是。


他向你请教的问题,你给他解答了,他并不盲从,而是自己回去再找书读,再印证。就这样贾政看的书越来越多,与人探讨起学问来,从刚开始的听多说少,慢慢地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再到有理有据地与人辩论。这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了。毕竟大家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总有些琐事缠身。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坚持读书,总是让人服气的。


等他带着贾珠两个出现在文会上,已经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了。连带着别人对贾珠两个都挺客气,这让贾珠两个受益匪浅:好些他们只闻大名的儒林名宿,都亲自考校起他们的学问来。


好在杨先生教导有方,贾珠两个就算是心里紧张,可是还是尽自己所知,回答了别人的提问。可能他们的回答还很稚嫩,也可能里面有些偏颇,可是没有人能否认,这两个孩子是用了心思与功夫的,其中有些见解,对这些满腹文章的读书人来说,也有些启发。


更明显的是,贾珠两个人的回答,并没有被人引导、投人所好的痕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读书人的傲气更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你迎合他,他觉得你没有骨气,你不迎合他,他觉得你看不起他的观点。不过如果面对的是两个半大孩子,还是有一个明明知道他们观点长辈的孩子,他们倒把这些忽略了。


此时他们在意的,是这两个孩子有没有媚上之心!经过考校,两个孩子的回答,明显是他们自己的观点,就让这些读书人觉得,贾政此人,教导子侄还是尽心的。子侄不媚上,那做为教导他们的人,更是不可能媚上的!


思路奇怪吧?可这就是贾珠两人经历的现实。几次文会下来,两个人已经与读书人家的孩子们走得很近,甚至收到了自己的文会帖子了。当然他们最主要的经历不能放在这上头,中了秀才不过是科举的第一步,还有乡试和春闱等着他们呢。


贾政自己也没放松,不去参加文会的时候,只在家中闭门读书,或是与杨先生探讨一下学问。就象是工部的那个官,他从来没有做过,也不是被人放假回家,而是一直就在家中读书一样。


有人没注意到,可是有心人却还是不难发现的,比如一直关注着将军府的当今。其实当今更关注的还是贾赦,谁知下面的人汇报给他的情况,却是贾赦如今的行事,处处都有贾政的影子。这就让他不得不分出心思来,也关注一下贾政的行为。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