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只见一袭明黄色的衣袍,宝钗重又跪到碧桃身后。那来人笑问道:“有什么了不得的话,竟让你亲自问人?”显然把淑妃的动向掌握得透砌。
就听淑妃也笑道:“今日我倒是得了意外之喜。若不是记性还算过得去,几乎竟错过了。”
当今听了,不由得“哦?”了一声。
淑妃就带笑道:“圣人先看看这个东西,可还记得?”说着将一物递了过去。宝钗就算是不抬头,也知道定是自己刚才拜见淑妃时,“不小心”掉出来,又让淑妃把自己审了又审的旧荷包。
就听当今诧异道:“这不是那年你刚给朕做完,就让朕赏了林海的那个荷包?怎么现在又到了你手里?可是他的什么事让你办不成?为何不上折子?”
一席话一句接着一句,到后来的声音已经隐隐有了怒意。只是淑妃似不受影响一般,还是笑道:“臣妾的这位表兄,竟是二十多年一丝也没变了。”
表兄?宝钗只觉得天雷滚滚,这个原著里从来没有出场过的妃子,竟然是林如海同志的表妹?若是还在做网站,宝钗真想发个站短给她:这么明显不合常理的金手指,出现的时机太过突然,差评!
当今也问道:“他不是清高得很,二十多年除了公事,再不与我们交往?就是朕登基以来,也不过是上个请安折子了事。别人做了皇亲国戚,恨不得天下人人知道,他倒好,竟是生怕人家以为他是借姻亲上位!现在怎么倒与宫内走动起来了?”
淑妃对于当今的怒意,好象并不在意,只笑道:“当年臣妾不过是个侧妃,说来也不过是妾室罢了。林家向有祖训,女子不得为妾。就算是我母亲入了唐家,可是表兄仍是对此耿耿于怀。再说一个妾室的表兄,如何算得了您的正经亲戚。”
当今就是一噎,转移话题道:“还没说这荷包的事儿呢。”
淑妃就又是一笑:“怕是上了年纪,也惦记起骨肉亲情来了。他家一向单传,在世上也只有我这个当年让他鄙视的表妹,还算是他的亲人了吧。也许是他夫人去世,让他觉得人世无常,竟然想到送个丫头进宫给我使唤。可真是难为他了。只是他也不想想,我不过是个深宫的妃子,上有皇上与皇后照顾,下面还有皇儿,倒用他惦记。”
当今听了淑妃连怨带诉的一番话,只当她对林如海还心有芥缔,倒劝道:“他的脾气一向如此。当年之事也不全怪他,是朕太心急了些。若是当日之事让那时的二哥他们知道了,可不就是好大一场事非。说来也亏得他即收了荷包,又劝谏朕一番,不然。。。”
剩下的话当今未说,淑妃显然是知道那未竟之意,嘴里仍不依不饶:“就算是当年是无心,可是三年前呢?老圣人都禅位了,可他。。。”
当今又道:“他是老圣人一手提携之人,若是与那些人一样转眼就来讨好朕,倒让朕都替老圣人不值。可是这几年的差办下来,江南倒也亏得他顶着,比别处事事掣肘强多了。只是他一向清高,并不是表功之人。何况他也算有心,竟然知道朕当日随手赏的荷包,竟是你做的。”此话又有些不辩喜怒。
淑妃这才算是无话。当今就问:“他送的是谁?让朕也见见。”
宝钗已经让刚才那大量人信息给震得发痴,就如自己原来每月要抽疯的那几天,惹得当今道:“怎么竟这般模样的人?”
淑妃嗤笑道:“想是第一次得见龙颜,自己把自己吓着了。刚才与我说话时倒还算是机灵。”然后一来一去把宝钗与林家结缘的事儿都说了一遍,竟是一丝都不肯瞒下。宝钗一面心里暗叹淑妃仔细。一面不解她刚才出内室之时为何让自己只听不说,那脸上就越发显得呆了。
当今听完也是一叹:“竟是这样的缘故。看来他竟不是要将人给你使唤,是让你替她报答恩人呢。只是这还是他二十多年第一次求人,又是个能干的,总不好驳了他的面子。这个丫头看着呆了些,不如给个女官的品级,免得让人欺负了去,将来他进京时不好看相。”
别说宝钗,就是淑妃也让当今这神来一笔搞得摸不着头脑:“圣人,这丫头只是小选进宫的。”
当今道:“你且想想,林家丫头还能不识诗书不成?即然这丫头说是与林家的丫头交好,想来诗书也该通的。是不是?”
最后一句显然是在问宝钗,她只好头碰地的答道:“奴婢略识得几个字。”
当今就向着淑妃道:“你听听,这可是只识得几个字能说出来的?”
淑妃表情有些愤愤道:“难道竟让圣人为他还人情不成?”
当今就笑道:“总是你的亲人,又是能干的,再说你也得了人使唤不是。而且你父兄去得去,在外头的在外头,煜儿也不小了,也该有门正经亲戚走动。”
淑妃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此时也不得不感谢当今为她们mǔ_zǐ 着想,少不得口内谢恩:“多谢圣人为煜儿着想。只怕人家清高,看不上煜儿呢。”
当今也只笑批胡说,已经让高福去坤宁宫处,向皇后报备此事。宝钗不想自己竟然得了这样的彩头,直到出了正殿,脑子还在消化刚才听到的信息:
林如海不是五代单传吗,怎么竟出了一个妃位的表妹?而且还是一位有皇子的妃位!可以听出,当今对林如海还算是了解的,话里两次提了“能干”二字,可是原著里却对着林如海之死不闻不问!看来就算是出现对林如海的不满,也是在这以后的事。
什么原因宝钗不想也就知道了,谁让上一世做贾环的时候,听说从贾家抄出了好些林家之物。可能是在林如海死后,只有黛玉一个在室女,按律是该上缴一部分家产给国库的,可是当经手人变成贾琏之后,该上缴国库的东西就没了影子,所以当今才会旧怨新恨合在一起,因此对林如海之死不理会的吧?
可是原著里黛玉在林如海死了之后,还能平安地进京,算不算是当今网开一面,顾着淑妃的感受,就不是宝钗能够猜度的了。
而且现在也不是她想这些事情的时候。不一时,皇后的坤宁宫已经传来了懿旨:薛氏女宝钗,品德端方,封从六品女官,掌裳梨宫衣饰事。宝钗少不得领旨谢恩,不等本宫人来贺,淑妃已经让红梅带她前往坤宁宫中给皇后磕头。
这时当今尚在裳梨宫中,听了皇后的懿旨,只说了一句:“皇后倒是小心。”也就罢了。
帝后如何做想,不是宝钗能听之事,现在她只知道,自己也算是做女官的人了,只不知道现在的元春是个什么品级,自己现在算不算是压过了她。红梅却是边领着宝钗行走,边打量着这位刚刚小选入宫的前宫女。
也就是十三四岁的样子,除了脸蛋光洁,别无出彩之处。这几日在宫里也是不争不抢的性子,怎么与娘娘说了会儿话,就由宫女升了女官?这内里的缘由不是红梅该想的,她只要知道这个已经是从六品女官的薛宝钗,是自己日后不能惹的人。
坤宁宫里没有人走动,宝钗她们也不是什么牌名上的人物,好不容易才见到一个小宫女,自然是好歹求了又求,才肯给她们通报进去。
又等了一刻钟的光景,才有二等宫女打扮的出来,见了红梅倒是对行了礼,只听红梅口内叫着姑姑,求人家进去通报主子娘娘一声。那宫女摇了摇头:“主子娘娘正忙着,这样的小事儿哪儿至于惊动了她老人家。只让这位女官在宫门口磕头就是了。”
红梅还想再说,宝钗已经跪了下去,唬得那宫女忙侧身快步移开:就算她是坤宁宫里的人,可是这上下尊卑才更该守好。要是让人以为皇后宫里的人就不守规矩,不用别人说什么,主子娘娘就饶不了自己。
宝钗三跪九叩,一点都不因皇后不在跟前而含糊。这深宫之中,墙都会说话,处处都有眼睛,只有自己做得周全再周全,才能让人拿不到错处——她这个女官得来得太过轻松,又是经了当今的口,有心人只会多不会少。
等她立了起来,那位坤宁宫中的二等宫女已经换了一幅面皮:“薛女官到底是知礼。奴婢定会向皇后娘娘说明薛女官的诚心。”
宝钗忙道不敢,拉了那宫女的手,小小的戒子已经过到了对方的手心:“多谢姑姑费心了。如此便不打扰姑姑办差,日后姑姑得便到了裳梨宫再说话。”
正是宫门口处,那宫女自是不好与宝钗推让,少不得悄悄掩了那戒子,只等回自己房里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