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办,我们两口锅还都在用,蒸不了面糊。”周小琴闻言道。
“没关系,我来的时候和隔壁的何叔家说好了,他们家是下午四点才开始做年夜饭,我过去借一下他们的锅。”江小河却是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叫了几个人搬了柴火去隔壁的何家。
“小河你来了?”
何叔年纪大,已经七十多岁了,儿子女儿都在县城和省城成家立业,孙子也孙女也有不少了,不过他和老伴儿不肯离开柳口村,每年过年也都是两个人一起过,大年初一才会在家里等着小辈们回来探亲,所以他们家做年夜饭没有像其他家一样早早地开始,就两个人快到饭点开始做就可以了。
江小河带了几个知青过去敲门,何叔很快就来开门了,开门后见到江小河和她身后的一群年轻人,也是笑呵呵地打开大门让他们进来。
“何叔,我们来借灶台用,柴火都已经拿来了,不用你们家的火。”江小河笑着回道。
“不打紧不打紧,用我们家的柴也可以,我们柴很多。”何叔头发花白,走路却是还很稳当,平时也常干活锻炼身体,家里的柴火也是他亲自砍的,厨房里的确堆积了不少。
“再多也不好用,您这么大年纪上山砍柴也不容易,天冷了更不好去了。”江小河道。
“你倒是会关心人。”何叔笑呵呵地回头看了她一眼,带头走到了灶台前面蹲下来把口子上关着的小铁皮给打开。
“你们用的时候把这个小小的门拆下来,不然会烫到手,用完熄了火再关上,我家柴火都放在厨房里,要是不关上这个小门,火星子被风一吹飘出来点燃了可就糟了。”何叔给他们简单地介绍了一些他们家厨房的灶台用法,和可能要用的工具位置,最后才叮嘱道。
“知道的,我们一定会小心,何叔您就放心吧。”江小河认真记下。
何家只有两个老人住,房子也小,没有一般人家单独的柴房,所以才在灶台下面做了个可拆卸的小铁门,防止火星子跑出来点燃了厨房里的柴火发生火灾。
“那我出去了,你们要是有事情再叫我,我就在堂屋坐着。”何叔见江小河一一应下,也是说了声,然后转身出了厨房回到了堂屋里喝茶。
“小河姐,我们也不好白借何叔家的厨房,到时候晚上送点吃的过来给他们吧?”陈秋实抱着沈穆清走到江小河身边道。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我们要在这儿蒸的红薯糯米糍,等会儿做完了就可以分他们一些,这东西软糯又香甜,老人咬着也不累,应该会很喜欢。”江小河道。
她上一回因为隔壁大牛奶奶帮自己说话就送了些红薯糯米糍过去,第二天碰着了大牛奶奶还和自己说好吃,后来又陆续给她送了些,对方回了好几次的鸡蛋过来。
既然大牛奶奶喜欢吃,那老何叔两夫妻肯定也喜欢。
其他人闻言都是没有意见,于是大家拆了底下的小铁门生了火,就开始整搅拌好的面糊,蒸好三次后再把捣好的红薯馅放进去热了热,最后用刀把面团切成条状,一条条地揉开来包入热乎乎的红薯馅,搓成圆溜溜白胖胖的糯米团。
“这东西看起来真可爱,白白胖胖的,我都舍不得咬了。”几个女同志围着灶台,看着摆在盘子上整整齐齐的几排团子,忍不住发出小声的惊呼。
“我们等会儿再尝,这一盘子我给何叔端去尝尝。”江小河让其他人继续做,自己则是端着盘子走去了堂屋。
“小河你厨房用好了?”
老何叔坐在堂屋门口借着外头的天光看书,他手里的书已经很旧了,书页都发黄,但是字迹还算是清晰,见到江小河来也是将书合上放在了一边。
“何叔你这么大年纪眼睛看这么小的字还能看得清楚吗?”江小河瞄了一眼那书的封面,似乎是一本文学故事。
“这不是有放大镜吗嘛。”何叔将手里小小的放大镜片拿起来给她看。
“原来如此,”江小河恍然地笑了笑,将手里的盘子端到老何叔的面前,“何叔你尝尝这个,我们刚做好的,红薯糯米糍,甜甜的但不会很腻,咬起来很方便。”
“原来你们在里头坐这个东西啊,手真巧,这东西我和你阿姨可不会做。”老何叔见递到面前盘子里一个个圆乎乎的小团子,觉得挺有趣,便伸手拿了一个放进嘴里,咬了一口。
刚做好的红薯糯米糍连带着外皮都是热乎的,一口咬下去软软糯糯,红薯的甜味夹带着奶香顿时在嘴里溢开来,味道惊人的好。
“好吃,这个真的好吃!”老何叔吃得眼睛都亮了起来,也顾不上看书了,又伸手拿了一个放进嘴里,等吃完了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对不起啊小河,我多拿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