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救过一个人。”
“谁?”
他答非所问, 声音低落。
“没救成。”
这是季以川留给她的所有答案。
她看似什么真相也没得到,却在将季以川过往的种种怪异连接在一起后,心里隐隐升起一个猜测。
那是一段倪言不愿意重新去正视的过往。
其实早在马尔代夫时, 倪言的第六感就隐隐约约察觉了什么。
一来她自己不愿过多谈及那段过往,二来季以川也一直逃避这个话题,就好像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这件事埋藏到潘多拉魔盒中,谁都不去打开它。
倪言在网络上搜出当年的新闻, 相关的报道并不少,就连标题也各有各样。
「杭州一男子刺伤路人, 勇敢路人空手夺刀」
「精神病人大街伤人, 致一少年重伤」
「杭州xx街案, 伤人者系精神病人」
「xx街伤人事件受害者年仅14岁」
「受害者少年的亲姐姐现场崩溃」
……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关注受害者,有的关注伤人者, 有的则想称赞那位不顾自己安危冲上去救人的英雄。
也不乏不顾受害者家属心情就强硬采访的记者。
有些记者,就像那洪水猛兽,在门外拨起海浪,多么渴望涌入病房,拍伤者,拍家属, 拍他们痛苦的模样。
倪言搜遍了全网的新闻,唯独没有看到有关那位英雄身份的任何报道,甚至没有任何清晰的图片或视频流传。她唯一能找到的也只是一个模糊又抖动的视频中的背影。
单从这背影来说,只能判断是一个男青年,除此之外便没有了再多的信息。
倪言瘫坐在椅子上,闭上眼都是那天的画面。
她当时实在没有过多关注救人的那个男人,后来她短暂失明了一段时间, 在此倪安平与死神搏斗的近两个月里,他们和各路媒体都想过找到那位英雄。无论如何,一家人都想和他说一声谢谢。现场的血除了倪安平的,也有那个人的,他在抢夺刀的过程中也被划伤过。
可是没有人找得到他,他就好像消失在了人海中,仅仅是那一天在那一条街出现过。
来时洁白的上衣,走时被鲜血浸染。
倪安平离开后的一年里,倪言活得像是行尸走肉,与父母的关系也恶化。
她怪自己,也怪父母把她说成罪魁祸首。但其实,不管她怎么宽慰自己,她内心深处亦是这么想的。
如果那次来杭州的旅游途中,不是她非要吃那一家烘培店的糕点,那天倪安平就不会拉着她坐了整整一小时的公车去到那条街。
如果没有在那个时间点,遇上那个人,安平就不会出事。
时隔三年,倪言忽然想掘地三尺也要找到那个夺刀的男人。
即便他的英勇没能救下安平,倪言还是想对他说一声谢谢。
那个场景给她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想必对他也是。
不知道他的人生是否还顺利。
盯着灰色墙上的挂画,倪言想起季以川说,这个家里的任何地方她都可以去。
不作他想,倪言已下意识走到了他的卧室门前。
那么,她进去看一看,应该也可以。
季以川的房间给人的感觉总是有些冷清。在倪言的意识中,季家的家庭氛围培养出来的孩子大抵不会偏好这样偏忧郁的色彩。
他的房间里几乎没有能勾起人好奇心的物件,一张床、一幅挂画、一个衣帽间、一个浴室和一张书桌。诺大的空间显得无比空旷。
倪言走到书桌前,桌面上摆放着几本专业性强的书籍,在倪言看来属于是天文。书桌上没有摆放相框,除了书籍外只有一支钢笔。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有强迫症。
倪言一边在心里忏悔,一边打开了书桌下方浅浅的一层抽屉。
左边的抽屉里放着更多的书籍纸张和钢笔,摆放整齐。
她拉开右侧的抽屉,几张相片顿时闯入了她的视野。
相片整齐地堆叠挤在一个透明收纳盒中,摆在最上面的那张是她坐在咖啡厅的窗边,独自等林则睿的时候。没有记错的话,那天是林则睿的生日。
倪言怔然地拾起那一叠,一张又一张地翻阅。
全部都是她。
是她与林则睿的每一次相见前。
有几次季以川是一同来的,有几次他只是送林则睿到约定的地点。
原来他一直都在那些地点,只是她从没有注意到他。
倪言越翻越快,最后在盒子的底部发现了杭州当地的都市k报的两页。
被规整裁剪收纳的内容正是当年发生在倪安平身上的那件案子。
第一张的标题为「精神病人持刀致14岁少年重伤昏迷不醒」,底下的小标题是「亲姐姐崩溃当场,英勇路人做好事不留名」。
第二张的日期隔着近两个月,版面缩到了角落里,标题写着「xx街14岁少年重伤不治身亡」
不知不觉间,倪言的眼眶已经漫出泪水。
油墨侵蚀着纸张,略微泛黄的纸页中立着一行行被模糊了的印刷字。
最后的那张报纸页上,有一行季以川的字迹,工整秀气。
「对不起。」
对不起最终还是没能救下那个少年。
对不起看着你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