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那边自然也恨的咬牙切齿,组织人马,要开始整理王钫的黑材料,准备把他送下去给自己孙子陪葬。至于邓子龙,连黑材料都省了,弄死个小小百户,还用的着黑材料么?然而,就算把王钫千刀万剐,能换回严鸿一根毛么?
就在这愁云惨淡中,后来总算得到上报,严鸿大难不死,回转福州。这一来,严家固然眉开眼笑,老皇帝也是大觉欣慰。对于那些反对开埠的奏折,更是不屑一顾。
只是后来,又有汪直被拿的本章递来,更说明倭寇进犯,倒让嘉靖有些难以裁决。照他原先的想法,是想招安汪直,开海通商赚钱。可是现在按王本固的说法,汪直是来刺探军情的,而且确实倭寇已经发动了进攻。那汪直到底是真心想招安,还是另有图谋啊?
这会儿怎么办,也是头疼得很。若说把汪直杀了吧,那以后是否就没法招安了?可是要说放,这倭寇一闹,汪直就放了,朝廷颜面何在?你又如何保证放了之后,倭寇就老老实实招安?而且毕竟之前下旨严拿倭寇的是自己,这没个正当理由就放了,说不过去啊。嘉靖皇帝左右为难,甚至有些恼羞成怒,觉得严鸿这小子给我出这么个难题,老夫等着看你怎么擦屁股,擦不好,我收拾你爷爷去!
幸亏接着便有陆炳进宫,把严鸿的密报送来。这份密报字数不多,先说明王本固捉拿汪直一事始末,然后向皇帝阐述了严鸿自己的几个看法:其一,现在倭寇中间,有人想招安,有人想继续造反。其二,汪直看情况是想招安,不然他也不会大模大样上岸了。其三,所谓刺探军情什么的,很荒谬,没道理。其四,从时间上说,王本固抓汪直和倭寇进犯,这俩事情几乎同时发生,其中有鬼,有人在搞破坏。最后,严鸿说了自己用的稳军计,拖延时间,避免王本固先斩后奏,把汪直杀了再说,那便没的挽回了。自家接下来便要会同胡宗宪等,对那些胆敢进犯的倭寇迎头痛剿。而天家则可以从容考察,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嘉靖一见之下,暗中称赞这手做的好,倒是步妙招,给了朝廷充分的缓冲时间。自己这边,便索性装聋做哑,对后来所上的两钦差一巡按三人联名的奏折视如不见,不予批示。至于怎么处理,先看看局势再说。宁波之战看来难以避免,若是此战朝廷获胜,那汪直就可以考虑释放出来,只是要找好理由,以及要考察其对朝廷是什么态度。如果宁波兵败,那为了朝廷的脸面,也只能牺牲汪直,砍掉他的脑袋,挽救朝廷脸面。至于开海的事,也只好作罢。都被倭寇打上门来了,还开个什么海?通个什么商啊。
直到最近,南方的塘报上来,此次不但打胜,而且是空前大胜。胡宗宪部于宁波歼敌八万有余,陈东、麻叶被擒;严鸿于台州大捷,全歼大隅辛五郎部真假倭合计万余,以及本地依附倭寇的乱兵三千余人,亦是大获全胜,萨摩强藩辛五郎首级被百户邓子龙所取。陈东、叶麻、辛五郎等几个大头目的人头,全都快马送到京师,连同其他战利品,作为报捷之用。
严鸿炮制这战报也是费了心思的。好歹自己是客,胡宗宪是主,而且胡宗宪调动了两万多主力,自己身边只有几千人,自己的战绩总不能超过胡宗宪啊,超过了也不合理啊。可是报少了,一个对不起自己,二一个更对不起戚老哥啊。
至于数字上,也是有讲究的。胡宗宪的歼敌八万,是取陈、叶两部人马的总合,再加上合理的推测得出的。二贼合兵,再加上依附裹挟的一些小股倭寇帮团,合计号称两万战兵。而且陈麻二人原本就分别号称部众过万,现在还裹挟了小股倭寇,数字自然在二万之上了,没准还有三四万呢。
呃,什么?这两万是号称,其实没那么多?分别号称的部众过万是加上了老弱,实际原本战兵分别只有五千上下?谁说的,jūn_duì 都是指战兵,哪有算老弱的。继续算,二贼既然已经超过两万战兵,那么按一比四,如果加上老弱妇孺等非战斗人员,八万怎么也能凑出来。而今二人全军覆没,老巢都被烧了,一个人不剩,自然是全歼。
什么?你说倭寇一般的老弱只占五六成?什么话!自古穷兵黩武,也不过十人一兵,倭寇是游寇,我给他算四人一兵,已经是相当保守了。总之,胡宗宪歼敌八万,这个数字大致是没跑的。首级没那么多也不奇怪,俞大猷这不还焚毁了大量倭船么,那些落水而死的,当然找不到尸首了。谁要敢说倭寇没那么多,叫他把这倭寇落水的、烧坏的尸体全部捞起来,一个一个数,看差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