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初来大明的人,无论是穷人也好,富人也罢。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发现,他们都会会惊讶于这里的一切。
从华夏来的人们更多的是惊讶于民众的衣食无忧的生活,毕竟,在华夏数以亿计的平民百姓仍然在挣扎在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生活中。
而从欧美过来的人,更多的惊讶于这里的文明。
在19世纪,文明是与科学划上等号的,评价一个国家文明与否,只有一个标准——科学与工业。只要科学昌明,工业发达,那怕他们在殖民地杀死几百万土著人,奴役千百万奴隶,都不会被视为野蛮人,相反,那怕就是再怎么彬彬有礼,只要科学不昌明,工业不发达,那就是野蛮人。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如此的赤果果。
也正因了解这一判断标准,朱大皇帝每天都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关注大明的科学技术发展。
一日之计在于晨。
和往日一样,朱大皇帝的翻看着手中的报告,这是农工商部的半年月报,翻看着这半年大明的科技成果,对于目前大明的科技进步,他还是非常满意的。
将报告合上,朱先海看着方展博,这位刚刚晋升的农工商部尚书,说道。
“目前的技术进展倒还算不错,不过要着重推动民间的技术,帝国中央试验室虽然是技术的龙头,但是仅仅只有龙头还不行,民间自发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明的技术源头在那?
当然是帝国中央试验室了,朱大皇帝每年都会从“皇家图书馆”里取出大量的资料,送到帝国中央试验室,那里有技术人员对那些技术进行研究,正是靠着商城里提供的书籍以及部分实物,大明的技术才会会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当然,朱大皇帝也很注重节奏,毕竟在科学上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他会根据大明的技术水平,有针对性的提供技术资料或者实物,促进大明的技术发展,让他庆幸的是,随着现实中大明的技术进步,商城里的技术同样也在更新换代。
现在商城里的技术水平基本上已经等于1900年代的水平,而像汽车、化学、制药、冶金等行业的水平,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油门踩的有点猛。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更是达到20世纪20年代,甚至三十年代水平。
步子大了扯到淡……有可能,但是大明某些行业确实远超过这个时代,比如汽车行业,现在几乎已经达到了一战水平了。唯一的问题就是产量问题——生产流水线仍然在试验之中,一但成功,势必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地变化。
对此朱大皇帝不着急,那怕是在商城中有类似的技术书籍,他也没拿出来,为的是什么?就是让大明的科研人员能够“无中生有”的进行技术创新。
毕竟,拐杖早晚有一天是要丢掉的。不能让他们总觉得有拐杖可以依靠。“无中生有”的发明创新才是大明所需要的。
“陛下所言甚是,民间技术研发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民间技术研发更有活力,实用性更强,而且民间的研究人员更擅长在官方的技术上进行二次研发,虽然难免是走法律漏洞,可是却推动了民间的技术力量,现在有不少企业都有相应的研究人员,专门进行技术研究,民间的技术力量越强,大明的技术力量自然也就越强。”
方展博的回答,让朱大皇帝深以为然的说道。
“我们现在每年可以培养2.75万名大学和高等专科生,再加上每年8万左右的中专生,人才的培养也算是初有成效,不过在技术创新上,我们还只是一个学生,吸收、消化,然后才是创新,作为一个后进工业国,那怕就是我们在某些方面领先于世界,也不要有什么骄傲的,毕竟,决定水桶容量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列强之所以为列强,必定有他们的专长之处,在很多方面,我们还只是一个学生。”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