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本来就喜欢聪明的钱亦锦,夸奖勉励了他一番,让他第二天去上课。
私熟在村东边张先生家里,他家东厢几间房就作了讲堂。
附近几个村子只有这一个私熟,除了个别特别富裕人家的孩子去了镇上读书,其他孩子都选择到张家私熟。一个是镇上贵,另一个原因是张先生是个秀才,二十几年执教生涯中还教出过一个秀才和五个童生,很是得村民的佩服和尊敬。熟里共有十六个学生,花溪村有五个,另几个村有十一个。
钱老太听说钱亦锦要上学了,还受到张先生的夸奖,乐得眼睛眯成了一道深褶子。暗道,她没有和老头子一起去省城跟着老四过还是做对了。若不是自己经常偷偷给锦娃送些鸡蛋吃,他能这么聪明嘛。晚上又跑来三房,要把自己攒的十多文私房给锦娃上学用。
钱三贵不仅没收,还让吴氏拿了一个小银角子和二十文钱出来孝敬她。他本来想多孝敬老太太一些,但钱的出处不好说,就先只给了这么点。
钱三贵说,“这个银角子娘留着慢慢用,铜钱平时买些喜欢的吃食。也不要再留着给锦娃吃了,现在我们家里还过得去,不会亏着他。”
老太太不收,“你们日子艰难,每年底还给了我们孝敬,就不要另给了。老大、老二比你家好过得多,也没见他们另给过。”
钱三贵笑道,“这次绣儿讨了张老太太的喜,得了些赏钱。给您您就拿着,等家里好过了,再给您银子使。”
钱老太太才笑着接了过去,还说,“你有这些钱千万别说出去,怨人穷恨人富的人可多着哩。”
钱三贵笑着点点头。
钱亦绣不得不承认,这老太太对钱三贵和钱亦锦好的真是没话说。或许她觉得钱三贵为钱家做了大贡献,却过得最不如意,心疼他吧。
第二天一大早,当小正太穿上吴氏赶出来的那套靓蓝色小长衫,真是漂亮极了。就是发型有些怪异,他现在开始留头发了,除了头顶的那撮毛长些,四周新长出来的头发还不到半寸,看着就像一个长满杂草的小山头长出了一棵小树。
钱亦锦踌躇满志地顶着小树,拎着装学习用具的草篮子走出家门,全家都郑重地送他到院门口,看着他消失在村口边的朝霞之中。
穷疯了的钱家三房居然送孩子上学了!花溪村的村民们疑惑不已。
要知道,上私熟一个月的束脩是七十文,晌饭二十文,这两样一年就是一贯钱。虽然说农家孩子多在沙盘里写字,但必要的书和笔墨纸砚还是要买一点,这样算下来一年花费不会低于两贯钱。
有说他们家挖着宝了的,有说他们家遇到贵人了的,又有说钱三贵脑子好使,身子骨好了就想到了赚钱的好法子的……村里传得疯言疯语,但钱家三房依旧是关着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送走了钱亦锦,吴氏便去地里忙活,这些天没下雨,她要去挑水浇地。下午准备去县城一趟,借钱香家的钱也该还了。
钱亦绣非常感谢和喜欢那位爽利善良的姑婆。在钱家,除了钱老头和钱老太外,只有钱香是不计任何报酬无私帮助钱三贵的人。所以她很想去姑婆家玩。但因为戏班抢人的突发事件,钱三贵和吴氏都不许她去。
上午,钱亦绣正坐在树下望天发呆,想着群山里的东东,钱满蝶来了。原来是钱香来看钱老太了,汪氏请三房一家去钱家大院吃晌饭。
这样一来,吴氏下午就不用去县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