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顾晴姑姑说什么,顾宁大多都听着,能学的,努力尝试着去学习。
“这道菜,因为鱼腥味重,你多放点葱姜蒜,鱼在下油锅前,最好是先用大姜,倒一勺米酒加点儿盐巴,先腌制一段时间,不仅去腥,还入味儿……”灶房烟火味儿很浓,顾晴却沉着脸,耐心地教导着顾宁。
这简直是一点儿也不藏私的教导啊。
顾宁道:“姑姑,我就奇怪呢,怎么你烧的鱼,从来不腥,原来是用了这种办法啊。”
顾晴抿嘴轻笑:“这算什么办法。讲究点的人家,都懂这点。我也是从别人那儿偷学来的。”
顾宁调皮地冲她眨眼,“那也说明姑姑厉害,一学就会,别的人,像我这样愚笨的,哪怕是手把手教几遍,都不一定学会呢。”
顾晴故意板起脸,道:“坏丫头,是不是又在打着什么鬼主意,是想偷懒不学啊。”
顾宁递了一根柴火进灶台里,抹了一把脸后,才羞涩地笑:“没想到姑姑那么了解我啊,但是你这一次猜错了。”
“我喜欢上烧菜啦。”
“我会认真学的。”
顾宁一连说了几句,用以表达自己的决心。
两个人在灶房忙碌,一道道菜从灶房端出来,摆放到院子里的木桌上,香味潆绕,勾得人馋瘾大发。
一桌子,有十个大菜,都是用的大海碗盛菜,鱼、虾、猪肉、鸡肉等等,顾家尽可能的让菜品丰富,被请来做客的顾家族老等人,都很高兴。
大家坐在一起,侃侃而谈,在愉快中结束了晚饭。
顾宁与顾晴姑姑几个人收拾卫生时,顾宁发现锅底一粒米饭也没有剩,菜汤菜汁都被孩子们喝光,舔光,简直见不到一点油渍。
顾宁感叹农家人的作风太粗狂了。
一顿饭,宾主尽欢。
翌日,薛林山就从县城找到了一位风水先生,年龄约莫有七十多,老先生对他们选择的地皮里里外外仔细看过,就点头表示:“这块地,好!适宜居家。”
有了风水先生的话,顾爷爷总算安了心,顾家买宅基地的事儿,很快办下来。地址就选在薛林山目前住的小茅屋附近,加起来近两亩的地皮,总共花了十八两银子。
这个价格,还算公道。
顾宁数了数兜里剩余的钱,心里很有底气。
再过得一月有余,地里的庄稼就该收获,此时正是农闲时,青壮年的劳动力很多,顾家要盖房子并给工钱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以前并不打交道的人家,纷纷挤上门,询问顾家能不能上来帮忙。
往常,村里谁家盖房子,要找人帮忙,看在平日的情分上,顶多就包几顿伙食,工钱啥的,肯定不会给,就是给,也没人好意思要。
顾宁打算建造的房子,可不是这里传统的土坯房,而是用结实耐用的青砖,盖个颇具现代化的两层楼。
原因是顾宁实在受不了,每当狂风暴雨时,土坯房子里冒出的湿气。既然要建造房子,干脆就一步到位,建好点儿,这可是要住一辈子的啊。
在清河镇县城时,顾宁观察过街上的商铺,很多酒楼、食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盖一层,用以作为达官贵人专用的厢房。
顾宁盖一个二层,肯定不会突兀。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房子要怎么设计。顾宁特意让薛林山买了笔纸,自己尝试着画了设计图,让顾爷爷找村里有名的匠人,问问能不能建出来。
工匠是顾家的一位叔伯,人称顾大匠,此前在县城给人做短工,匆忙间被叫会村里,看到顾宁的图纸后,他很有兴趣,指出几点不合理的地方,说了自己的建议。
古代没有钢筋,房子的承重是个很大问题。顾大匠改良了一下顾宁的设计,顾宁看完后,点头同意了。
然后,就到找什么人帮工,顾爷爷与薛林山几人商量,让张阿桥领着一班村里的后生帮忙的,后来有人听说顾家还给工钱,一堆并不熟悉地人也上门来,弄得人很为难。
顾爷爷碍于情面,谁都不好拒绝。顾宁见再这么下去,不仅耽误进度,还让一些偷奸耍滑的人钻空子,顾宁只得自己出来唱黑脸,直接拒绝了很多不符合要求的人。
“不过是有了点钱吗,我肯给她家干活,是抬举了她。”
“那傻子,现在变聪明了,眼睛就长在头顶。我说,多亏了薛家那二愣子肯娶她,不然谁肯要她啊。”
……
这些流言,全部是私底下传的,大家根本不敢在顾宁面前说,毕竟顾宁的一身蛮力,威慑力还是挺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