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烟火> 一千九十五章 兴县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千九十五章 兴县学(2 / 2)

“那不如双管齐下,一路人马顺着海岸线南下,一路人马直接横穿大陆,到另外一边去堵截他们。”老朱的右手五指张开,狠狠的朝着地图一捏,好似在瓮中捉鳖似的,然后重重一拳锤在地图上。


韩度却没有老朱的乐观,继续说道:“但若是他们继续北上,然后折返向东的话,那就难办了。”


见老朱疑惑不解,韩度便继续解释道:“若是他们到了这里,那......这里和大陆不一样。大陆上虽然有着殷地安人,但是他们一盘散沙对咱构不成威胁。但是这里不一样,此地百国林立,而且他们彼此争斗了数百年,民风彪悍。”


剩下的话,韩度没有明说。


不过老朱也能够明白韩度意思,大明的火器凶猛,军力强横。但若是真的远赴数万里之外征战,那还真的未必就能够讨到便宜,尤其是对方也非常彪悍的时候。


这个时候,老朱才明白韩度刚才为什么要说,这个办法他说了等于没说。因为想要将五家人全部抓住,不仅有着难度太大的问题,而且也有可能根本就抓不到他们。


思考了片刻,老朱才下定决心说道:“朕还是会再派人过去,无论如何都要将他们清理一边。朕宁愿他们继续逃亡,也不想让他们留在那边。”


韩度点点头,表示赞同。大明早晚是要开发殷地安大陆的,这些人若是藏身在上面,那对大明来说可是一个隐患。


“不过朕不可能等一个不确定的结果,除此之外,你还有办法没有?”老朱直了直腰背,沉声问道。


韩度想了一下,犹豫着说道:“其实,臣倒还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什么办法?说。”老朱急切问道。


韩度笑了一下,说道:“这些人能够潜藏这么多年,还没有断绝,肯定是父传子,代代相传。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即便是有也不可能延续上百年。大明驱除鞑虏,再造中华,丰功伟绩远超前宋,他们凭什么对大明有意见?”


韩度的目光逐渐变得危险起来,沉声说道:“这些人为了让孩子顺利继承他们的遗志,肯定会耳濡目染的从小交待他们的孩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一代传一代,绵延百年不绝。”


“虽然臣没有办法将他们找出来,但是臣有办法断绝他们的传承。只要将他们的传承断绝,等到老一辈的人全都死去,他们的子孙不再听从五大家的命令,那么这些暗手自然就此消失了。”


老朱暗暗颔首,这样的确也是一个办法。


不由得问道:“你想要怎么下手?”


韩度看了老朱一眼,忽然脸上浮现出浓烈的微笑。


明明韩度脸上的是笑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老朱就是浑身感到一阵恶寒。


果然,韩度没有让老朱失望,说道:“小孩子最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仍有这些孩子待在他们爹娘身边,那在他们爹娘别有用心的教导下,长大了就会敌视大明。”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不妨从这些小孩子下手。”


“你想做什么?”老朱对韩度的话,感到越来越糊涂,完全不明白韩度如何下手。


韩度笑了笑,说道:“皇上自立国以来,重教化,兴县学,选拔学官,并且坚持把教化作为地方官员政绩的重中之重。”


先是夸赞了老朱一番,可是韩度越是如此,老朱的心里就越是没有底。


这样的情形,老朱似曾相识,曾经好似韩度也和他这样说过。不过那次的结果对于老朱来说可不怎么美妙,让他狠狠的出了一把血。


现在听到韩度故技重施,老朱的心瞬间就提了起来。


“既然要新教化,那皇上就不如兴的彻底一点。那些人不是想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吗?那不如皇上下旨,让天下童子都必须入县学读书。”


“这样会有用?”老朱的声音瞬间提高了八度,不用想,只从老朱的语气便能够听的出,他是不同意韩度的想法的。


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老朱知道,若是让天下童子都进学,那光是兴建县学对于朝廷来说,就是一笔极为庞大的开支。


并且,这开支还不是一次性的。因为进学的童子越多,需要的教书先生和学官就越多,这些人可都是要吃俸禄的,而且这还是一笔长期的开支,每年都需要的。


“当然有用。”韩度神色淡定的说道:“人不是物,人是有思想的,只要获得的知识不单一,他们就不会人云亦云。只要这些童子进学,他们就不会再单一的从父母哪里获得知识,因为他们有先生有同窗,每一个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皇上以为,他父母两个人对他们的影响大,还是先生同窗对他的影响大?”


韩度这个想法,完全是来源于上辈子的儿子。儿子没有进幼儿园之前,当爹的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也信什么。可是等到进了幼儿园之后,那个兔崽子张口闭口就是“我的老师说......”“我的同学说......”,完全没有把当爹的话给放在心上,甚至还反过来反驳韩度的话。


老朱对于韩度的说法,既不认同,但是也没有反驳。因为,他也不知道,这究竟是谁对童子的影响更大。不过,仅仅从人的数量来看,应该是童子的先生和同窗,对他的影响更大吧。毕竟爹娘只有两个人,而先生和同窗或许有几十人。


老朱犹豫了半响,才试探着说道:“可是即便是这样,也未必就能够将所有人一网打尽吧?”


韩度神色顿时变得严肃,正色说道:“不,必须要让所有的童子全部进学,不可遗漏一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他们的代代相传,彻底斩断。”


听到韩度如此坚决,老朱顿时无语,叹声说道:“你从小读书,对于农事并不了解。农人没有你读书那么轻松,孩子对于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劳力。孩子只要长大到十来岁,就会帮着家里干活的。要不然,白白养着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对于农人的开销是很大的。即便是朕下旨让他们前来进学,也不可能所有百姓都将孩子送来。”


韩度点点头,相信老朱的判断没错。正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小孩子的食量非常夸张,甚至要超过成年人。几乎所有的百姓,都会让家里的半大孩子跟着帮忙,增加家里的收入,才能够勉强维持下去。


这也是百姓虽然人人都知道读书能够当官,但是却只有极少的人家能够真正供养一个读书人的原因。甚至很多家庭都供养不起一个读书人,而选择全族一起合力供养。因为读书人不仅不事生,反而还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求学,这种开支之大,远超寻常百姓的想象。


“所以,臣以为,为了让百姓愿意将还是送进县学,也为了打消百姓的顾虑。皇上应该下旨,免除童子进学的所有花费,并且为他们提供住宿和饭食。”


也就是说,朕不仅要养着所有学官和先生,还需要将所有的小兔崽子给养起来?老朱一屁股坐回到龙椅上,两眼呆滞的看着韩度。


韩度的办法有没有效,老朱不知道。但是现在老朱至少知道一点,那就是韩度的办法,都很花钱。


老朱咽了咽唾沫,忍不住问道:“你知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童子?需要兴建多少县学,需要多少先生和学官?你知不知道,这样每年要花多少钱?”


嗯,最后一句是重点。


韩度点点头,说道:“臣虽然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童子,不过也可以猜测一二。前年户部来往的公函里记录的,大明有百姓六百九十万户,合丁口大约三千四百万。大明百姓平均年龄是四十岁左右,因此从六岁到十六岁的丁口大概有八百万吧。”


老朱愣了愣神,没有想到韩度竟然还能够用这个方式计算天下的童子。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