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和周福源随即一前一后地把黄毛抬起来,出了大门,过了小巷,搬到停在村道的捷达车上,然后周福源开车,直奔白水村。虫修的笔记上有说,食脑虫啃食宿主脑组织的速度很慢,只要尽快把它逼出来,宿主不会变成白痴。
没过多久,四人就赶到白水村。村口站着七八名荷枪实弹的守备队员,并设立了岗哨。张鹏扬了扬天宫顾问证,对方立即敬礼放行。
离开岗哨后,村道上空无一人,四周一片寂静,仿佛进入了无人区。
路边的农田生出了不少杂草,显然有一段时间没人打理了。村道的左侧是条河,大约十多米宽,河水湍急。这条河叫白水河,源头在塔山上,白水村正是因此而得名。
不同于竹下村和苗家村,白水村是塔山脚下自然形成的村落,村民都是原住民,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而前两者,则是数百年前从华国中部地区迁移过来的。
因此,白水村占据着最充裕的水源和最肥沃的土地。竹下村和苗家村的水都要从白水河引流,可以说是看白水村脸色吃饭的。但白水村的民风比较淳朴,很少和邻村起争执。不像竹下和苗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上一架。
由于没了人声,也没有鸡鸣狗吠,整条村静得出奇。不时传来一两声虫鸣,格外渗人。
沿着村道走了一段,出现一条石砌的小桥,桥墩上刻着三个古体字,上面沾满了土灰,只能勉强辨认出最后一个是“桥”字。
捷达车开过小桥,眼前豁然开朗,是片巨大晒谷场。上面搭建了不少帐篷,周围停了一圈车,有卡车,也有小汽车。
营地外围有很多工人模样的人,有的聚在一起打牌,有的坐在地上闲聊,有的在抽烟,显得十分悠闲。
远处的农田里,停着几台挖土机,还有一台大型吊机。它们的中间,有个竹子搭建的排山,十多米高,外面拉着绿色的纱网,应该就是那个巨型棺材了。
停好车后,周福源和张胜吧昏迷中的黄毛拖出来,一左一右地架着。张鹏走进营地,一名穿着蓝色衬衣、戴着眼镜,学者模样的男人迎了上来,询问他们的身份。
“我们想找莲花山来的四位师太。”张鹏说明了来意,并出示了天宫顾问证。那学者模样的男人先是吃了一惊,毕竟天宫顾问的地位极高,平时很少能见到,随即自我解释道,“我是南州大学历史系的硕士研究生,过来协助导师工作,你叫我小何就行了。”
张鹏自称“莲花山来的小张”,然后直奔小何所指的帐篷。半路上,他遇到了两位熟人。
“哦,你怎么也来了?”戴主任愕然道,身边的薛白也是一脸惊奇。
“六子中了食脑虫,我来找几位师太帮忙。”由于事态紧急,张鹏没作解释,直接说出目的。
“四位师太在祠堂里喝茶,不在帐篷,我带你去。”戴主任看了眼张鹏身后的黄毛,然后拉着张鹏走向不远处的老房子。
到了祠堂门口,朝内望去。天井里,四名穿着深色缁衣,背着长剑,手持拂尘的中年尼姑正围坐在木制的方桌旁,拿着小白瓷杯,喝着茶。
看到张鹏,其中一名皱了皱眉头,素手一扬,一杯子砸在他身前的麻石地板上,碎成数块,然后淡淡地说道,“清修之地,非请莫入。”
刚见面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但有求于人,张鹏也只能忍气吞声,双手合十,行佛礼说道,“四位师太,我朋友被食脑虫侵入耳中,现在生命垂危,恳求出手救治,感恩不尽。”
“嗯?”那名中年尼姑皱了皱眉头,走出祠堂。周福源和张胜连忙把黄毛放在地上,平躺着。中年尼姑蹲下来,翻过黄毛的头,看了看他流血的耳朵,又掀开他的眼皮看了看,起身说道,“邪虫入脑,却不是什么大事。我给你写个方子,煮了喝下,邪虫自会钻出来,一棍打死便是。”
不一会儿,中年尼姑就写了张药房,周福源和张胜赶忙出村抓药,张鹏和戴主任、薛白着将黄毛搬到天宫办事处的帐篷里,盖上被子。
大约两小时后,周福源两人抓完药回来,用砖头和石块砌了个炉灶,现场煮药。再过了半小时,将煮好的要给黄毛灌下去,然后把他放在空地上,盯着他的耳朵,以防食脑虫跑出来。
“吱吱吱……”
不知过了多久,黄毛耳朵里传出细小的虫鸣,然后一只浑身带着粘液的虫子,挣扎着,从他耳朵里钻出来。落地后,它虚弱地爬着,想要逃走。一只大鞋从天而降,“咔嚓”的一声,将它踩得支离破碎。
随后,众人七手八脚地把黄毛搬回办事处帐篷,又找营地里的急救医生给他打了瓶抗生素。直到傍晚时分,黄毛才醒过来,神智还算清醒。大伙见状,终于松了口气。
黄毛的事情刚解决,张鹏又坐不住了,好奇心起,拉着戴主任和周福源去看巨型棺材。
靠近竹排山,才知道那棺材有多大。七八米宽,三十多米长,十多米高,就像一栋长方形的小楼房。
“开棺了没,里面是什么来的?”张鹏问道。
“还没呢,准备明天开。”戴主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