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我要做门阀> 第六百三十六节 铁与火(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三十六节 铁与火(1)(1 / 1)

“启奏陛下,要解决生铁性脆的问题,臣以为非得退火不可!”张越恭身拜道。退火工艺,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根据后世考古发现,在商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退火工艺。而铁的退火工艺,在铁被开始运用的战国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事实上,针对白口铸铁的脆性进行柔化退火处理的技术,在现在已经发展的很不错了。少府,已经在尝试以盐水和油脂来作为退火介质。但问题是,这种退火工艺,一来全靠工匠个人的经验和技术,二则加工难度很高。很难形成规模化,只能进行少量加工。别说去处理那每年高达三百万斤的生铁了。恐怕三万斤都很难完成!而汉家骑兵,粗略估计,仅仅是全面换装马蹄铁,所需要的可煅铸铁,每年都在十万斤以上!故而,天子听着,也是皱起了眉头,问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那就只能用锻铁了……”张越有些嫌弃的道:“只是,锻铁是死路,若以锻铁,则臣恐将来我汉家冶铁技术,不能发展!”在人类的冶铁技术发展史上,东西方走了两条科技树。东方的中国,以铸铁为主。西方的欧陆,以锻铁为主。铸铁是以高温熔炼铁矿石,然后将得到液态的金属进行加工成生铁,然后铸造成铁铸件。而锻铁则是在相对低温的情况下,熔炼铁矿石,因为熔炼温度比较低,所以得到的不是金属液,而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氧化铁还原成金属铁。但这种金属铁含有较多杂质,所以需要趁热进行锻打,挤压掉杂质,得到可锻打和易加工的锻铁件。中国走铸铁科技树是因为从夏商周三代就已经发展起来的青铜科技的缘故。古代的先人,铸铜为鼎,为后人指明了方向。而西方欧陆的工匠们,则根本不会处理因为高温而液化的金属液。将之视为废物。毫无疑问,锻铁科技树是死路一条!欧陆的锻铁,虽然有含碳量低,易于加工等优点。但前路已绝!事实上,后世西方欧陆的炼钢技术和钢铁工业的各种转炉,是从中国的铸铁科技树上重新发展出来的。就连后来名为锻铁的锻件,也是以高温熔炼铁矿石,得到生铁再精炼而成。低温加工,死路一条!没有任何潜力可言。而东方的铸铁件,看似太脆,实则,充满未来。就是现在,诸夏的工匠们也能用自己的智慧,将铸铁再加工,以炒钢术和灌钢术将之加工成为钢铁。后世的钢铁厂中的各种炼钢炉,其实向上追溯,它们的祖先就是汉代发展起来的炒钢术和炒钢用的坩炉。所以,假如现在为了图方便,走上低温锻铁的道路。那是遗祸千古!而且,其实也没什么卵用!在工业革命前,古代中国的生铁产量,一直遥遥领先。甚至,哪怕在现在,中国的生铁产量,就已经相当于工业革命前夕英国的生铁年产量。这当然是有原因的。而原因就是,铸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无论在那个情况下,都遥遥领先锻铁工艺。而且,铸铁科技,是先难后易。白口铸铁,确实应用范围比较少。这也是在战国时期,最初的铁被称为‘恶金’的缘故。但是,发展到现在,铸铁的性能已经远超当时。至于产量?吊起全世界打都可以了。在漫长的封建史中,独有东方中国能生产出足够满足国家军事、经济使用的铁。而其他国家和文明的铁产量?连军事需求都很难完全满足,遑论应用于民用了。再说……目前汉室的生铁产量,算上质量最差的那部分,也才将将三百万汉斤上下。大概相当于七万吨的生铁。平摊到帝国每一个臣民身上,人均连五十克都不足!再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拿去玩锻铁。何年何月才能达到每年人均消费一公斤生铁的水平?而人均生铁年消费一公斤,意味着汉室的生铁产量将达到五十万吨左右。当生铁规模,达到这个地步,就有可能催生出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铁路和机械生产,就有了物质基础。毕竟,中国太大,人口太多了。需要钢铁的地方也太多了。仅仅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也可以轻松消耗数十万吨的生铁。而生铁也只有在满足了农业的基本需求后,才有富裕的产量,进入到工业。毕竟,你不可能让农民饿着肚子去工厂工作。也不可能让jūn_duì 饿着肚子去守卫边疆,保卫国家。天子,当然是不懂什么锻铁和铸铁的区别。不过没有关系,作为君王,他不需要什么都懂。有人懂就行了。有鉴于至今为止,张越的表现,让他很相信。所以,他也就信服了张越的说辞,问道:“那卿的意思是?”“臣愚钝,以为独有坚持走退火这条道路,发展更好更先进的冶炼技术,用社稷的意志,持之以恒的推动下去!”张越恭身拜道:“每年,少府都必须划出一笔资金用于此事,以期将来可以大规模的进行铸铁退火作业!”在现在,退火、淬火之类的热处理工艺,依然处于相当原始的阶段。没有形成工艺流传,靠的全是工匠自身的经验。铸铁件怎么退火,保持在什么温度?全凭个人直觉和经验判断。而且冶炼技术和炼铁炉的技术,也很原始。要形成规模化和流程化,甚至,出现技术类的书籍来指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前途是无比光明的!因为,白口铸铁经过退火热处理后,将得到可煅铸铁。这种可煅铸铁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将瞬秒锻铁工艺!哪怕只是进行很初级的退火处理,铸件的可塑性,都将提高数倍!哪怕是现在,汉室也已经有很多工匠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完成这一工序。若能将之规模化普及开来,立刻就能提升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并带动全社会的生产力,向前大大迈进一步。旁的不说,单单就是曲辕犁的普及速度,也将呈几何指数上升!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