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第六百零四章 淘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零四章 淘砂(2 / 2)

一种是范雎这种货色都能受到秦王重用,我去了之后不是比范雎还厉害?


另一种是,魏国连范雎这种大才都留不住,还能有什么希望?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秦王稷乐意看到的。


“臣此生必为大王肝脑涂地。”范雎长拜在地,感动的说道。


……


另一边,巡视完大半个赵国的赵括终于开始了回归之路。


在河间郡,赵括接着见了燕国俘虏,安抚了大家的情绪,告诉他们,赵国会按照当年的约定,五年之期,也就是明年便放他们回家。


燕国俘虏对赵括非常感激,这年头俘虏是没有人权的,赵括即便将他们全部砍了,世人最多也只是口诛笔伐罢了,不会造成实际性的影响。


但赵括不仅没有杀他们,反而答应放他们回国,每年夏收和秋收的时候,还会帮他们写信,寄给家人,并带上一部分粮食,让他们的家人不会因为失去了一个劳动力而饿死。


除此之外,赵国还会给他们带来一封家人的回信,让他们能够了解家中的变化。


变化并非都是好的,但至少不是最差的。


不过,燕国俘虏心中虽然感激赵括,但还是有一些疑虑。


毕竟只要他们还没有回去,谁也不知道赵国是不是在骗他们。


接着,赵括来到赵国唯一的海港,也是天下最大海港。


整个赵国百分之九十九的海鲜都是来自这个港口,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港口,赵国才得以支撑十万精兵。


袁华前往瀛洲运送金银了,没有在港口,赵括叮嘱赵淼,等袁华回来之后,告诉他近期不要出海了,后面还有其他任务。


巡视完海港之后,赵括便调转方向,乘船返回邯郸。


沿着河水一路南下,两岸是成片成片的白蜡树以及零星的村庄,虽然谈不上繁荣,但至少不是一片荒凉的滩涂了。


继续往南,黄河两岸开始变成大片大片的农田。


黄河沉淀下来的河泥,非常肥沃,亩产往往是上田的几倍,不过若是遇到洪涝,很有可能颗粒无收。


即便如此,勤劳的华夏儿女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在黄河栏杆开垦田地,种植庄稼。


除了滨海的盐碱地之外,黄河两岸没有一块空地。


站在船上放眼望去,黄河岸边有不少扎着头巾,赤着双脚的百姓,卷起裤管站在水里,手里拿着一根黑铁棒,放在河水中戳啊戳,然后轻轻晃动,再戳啊戳,铁棒上便多了一层黑色的颗粒。


只见男子高兴的将铁棒上的黑色颗粒捋到盆中,用水清洗干净,再装到袋子里,等到袋子装的差不多了,就会提到岸边放好,等待收购人员的出现。


除了男子之外,还有少数的妇女和孩子也在水中做着同样的事情。


赵括经过他们,他们抬起头羡慕的看着眼前的大船和船上的人,然后弯下腰,继续低着头忙碌着。


“爹,他们是在做什么啊。”小破奴拽了拽赵括的衣袍,指着在水中忙碌的人们,好奇的问道。


“他们是在淘铁砂。”赵括轻声说道。


黄河的泥沙中含有丰富的铁砂,这些铁砂中的含铁量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而且没有任何开采难度,历史上直到二十一世纪初,黄河两岸都有很多靠淘铁砂谋生的人。


后来,随着大量铁砂船在黄河中来回扒拉,严重影响黄河河道通行,以及黄河的生态环境,国家才开始禁止在黄河中淘铁砂。


不过赵国并没有这些危害。


因为赵国压根就没有铁砂船,也不可能造出后世的先进器械。


光靠人工在水里戳,就算是再大的铁棒也不会对航运和生态环境造成啥影响。


反而从黄河中淘上来的这些铁砂对赵国来说异常珍贵。


从青铜器跨度到铁器,虽然从时代上来说,技术已经趋近于成熟,但想要真正的迈入铁器时代,没有大量的铁来提高技术是不行的。


但赵国的那些铁矿,含铁量太低了,并且有大量杂质,和国外的那些富铁矿根本没法比。


而黄河中的这些铁砂品质超过了赵国所有的铁矿,可以大大减轻冶炼方面的压力,打造出来的兵器,质量也会更加出色。


在没有能力得到国外那些富铁矿石的情况下,这是赵国唯一能得到的优质铁矿石了


因此赵括不仅没有禁止采砂,反而主动将这件事公布出来,并由官府提供磁铁棒供百姓采砂,收购采上来的铁砂。


百姓多了一份收入,赵国也能够得到优质铁矿。


美中不足的就是每天淘上来的铁砂太少了,远远不足以支撑赵国的消耗。


“铁砂是什么?”小破奴不解的问道,这些名词对于他来说太陌生了。


赵括笑了笑,没有解释,而是下令靠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真正想要了解当地的生活,光靠走马观花是不行的,必须亲身体验。


同时,也能够让小破奴和赵政增长见识,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赵国。


一个只会待在王宫中的君主,是不会成为明君的。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