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第一百六十九章 招贤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九章 招贤令(1 / 2)

赵括又想到唐朝的两税法,还有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最后清朝的“摊丁入亩。”


这些制度和赵国现在的制度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舍人而税地,”整体上一步一步完善。


但是这些制度却不适合在赵国使用。


比如摊丁入亩,将丁税平摊入田税之中,国家设置固定额度,统一征收地丁银。


但是赵国农田分为上田、中田、下田,上田能够一年两熟,而下田一年一熟还要轮休,亩产相差好几倍,如果平摊,那些种下田的就没法活了。


又不可能给所有人平分上田、中田和下田。


而且摊丁入亩时间长了之后,所有的上田就都会集中到贵族官绅手中,而普通百姓手中只剩下下田,甚至无田。


满清的制度只是为了保证自己能够收到足额的赋税,其他的完全不管。


赵括却不可能这么做。


而且赵国还有一种清朝没有的特产:游侠。


本来有口赋,有农税,这些家伙都不种地,天天到处行侠仗义。


若是取消了口赋,分摊到农税之中,游侠一身轻,那还得了?大街上不全是刘邦这样整天无所事事的游侠?


哪个君主受得了?


赵括不会像商鞅一样将百姓牢牢绑在土地上,动弹不得,更不可能扩大游侠的数量,来影响国家的统治。


“本王突然想到我赵国的税制。一直以来,我赵国的税制都是按地收税,但是这种制度的弊端大家都清楚,而秦国的税制相较于我国的税制显然更为先进……”赵括将商鞅的制度说了一遍。


“大王打算改税制?”所有人都放下笔凝重地看着赵括,这可是大事啊。


农税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来源,任何一个变动都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影响,这個影响可能是带来一个强盛的国家,也可能是让一个国家迅速走向衰败。


任何一个国家改革都会慎重慎重再慎重,甚至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绝不改革。


“原来卫鞅改税制是这个原因。”


魏齐恍然大悟,他一直觉得商鞅的税制很傻,而且极其没有人性,原来自己和商鞅还差着境界呢。


商鞅的税制从理论上来说是落后的,但是结合秦国的实际情况,商鞅的制度却是最为先进的。


秦国之所以这么强大,商鞅功不可没。


“既然商鞅的制度好,那不如我们就改成商鞅的制度,至于弊端,那都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了,以后再想办法不就行了。”


剧辛说道,他对变法改革并不反感,以前在燕国的时候,他也是辅佐过燕昭王改革的。


“但是商鞅的制度对地少和没有地的流民以及其他从业者非常不利,不适用于我国。”虞信摇了摇头。


按照商鞅的制度,商人还有游侠等人即便是没有地,但是仍然要缴纳农税。


除此之外,商人还要缴纳商税和承担更重的劳役。


这里面很不合理,但是商鞅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所有人束缚在农田上,减少游侠商人之类不事生产者的数量,同时鼓励百姓获得更多的土地去上阵杀敌。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生活在一片屋檐下,东方六国有很多商人和游侠,秦国的商人和游侠却很少,实在是在秦国混不下去。


然而赵国不一样。


赵国农业不发达,但是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国内的大商人比比皆是,卓家,郭家……


商税也是赵国的重要收入来源,如果和商鞅一样重农抑商,赵国的半条命就没了。


赵国只能重农重商,一个都不能丢。


“先等一等,还有其他几种制度,大家都听一下。”赵括拍了拍手掌,打断众人的谈话。接着将唐朝的两税制、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讲了一遍,然后问道:“大家觉得哪个制度适合我国?”


“都不太适合。”蔺相如皱着眉说道。


这些制度理论上都很好,但是一旦实施下来就不是一回事了,而且不符合赵国的国情。


“大王刚刚说的两税制,里面有一项是根据上田、中田、下田征收不同的赋税,赋税的额度有国家下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根据每年的产量征收,或许我们可以试试这个。”虞信想了一下,觉得只有这个制度适合现在的赵国。


“怎么保证反问道。


“可以根据每个地区最近几年的亩产和总产量,以及附近几个地区的亩产和总产量,分析是否有官员谎报。除此之外,每隔五年重新统计一次上田、中田、下田的亩数,以此来计算对应的租税,对于数值相差较大的地方进行彻查。同时将年景分为丰年、平年、灾年,不同年景收取不同的租税。”虞信说道。


这种情况除非所有人都疯了,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否则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那如果有官绅下田换上田,上田换下田呢?”蔺相如问道。


天下攘攘为利往,不要高看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节操,连平原君赵胜都偷税漏税,可想而知其他官员是什么样子。


肯定会有官绅将自己的上田报成下田,以此来减少赋税。同时为了防止被上面发现,将别人的下田报成上田,总量不变,亩产不变,国家根本发现不了。


“易地做官,地方官员禁止在本地做官,禁止在所任辖区内买地。相邻的乡县互相监督。”赵括想到古代的易地做官制度,开口说道。


“如此可行。”蔺相如点了点头。


这个办法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偷换税的问题,但是已经可以极大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了。


这就已经很好了,蔺相如并不指望完全解决,这不现实,毕竟赵国的征税能力在那里限制着。


“如此一来,就要派人重新丈量全国的土地,并且编户齐民了。”田单说道。


“重新丈量土地,编户齐民是必须的。之前战乱导致很多百姓流离失所,现在国家稳定,必须将这些百姓重新编订在册,包括之前隐匿的人口和最近增加的河间郡、济西郡、邺郡、陶郡的人口都要统计在内。”赵括说道。


陶邑被打下来之后,赵括和历史上秦国一样,在那里设立了陶郡,不过只有三座城池。


“这件事就交给都平君和魏卿负责吧。”赵括对田单和魏齐说道。


两人一个做过齐国、赵国相国,一个做过魏国相国,对这种事并不陌生。


中原各国为了更好的征发赋税和劳役,同时也是为了更方便管理,早就编户齐民,实施了“户籍相伍”制度,就是每五户编为一伍,互相做保。


这个制度最早在三晋实施,秦国在秦献公十年也实行这个制度,后来商鞅比较狠,为了百姓逃跑,在这上面加了一个连坐制,也就是“什伍连坐法。”


一人有罪,全什升天。


“诺。”田单、魏齐拱手说道。


“大王,我赵国最近几年战争不断,国困民饥,百姓面有菜色,臣建议减免一定的租税。”蔺相如拱手说道。


“那今年就征收半税吧。”赵括点了点头。


虞信叹了一口气,夏粮本就不多的租税,如今直接少了一半,甚至有的地方租税都不够路上损耗的,只能留在当地等着秋粮一起送过来了。


“还有其他事情吗?”赵括左右看了看,随口问道。


“大王,该发布招贤令了。”魏齐缓缓起身,走到大殿中央,俯下身子,郑重地说道。


早在几个月前,赵括便曾说过发布招贤令,被魏齐所阻,认为时机未到。


如今赵括携大胜归来,威震天下,已经到了发布招贤令的最好时机。


“请大王下令。”虞信,蔺相如等人站了起来,异口同声的说道。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