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奴才不知。。。”对于这些高层决策,皇太极的亲兵自然是不知道的,不过不知道也有不知道的好处,知道的太多了,反而会成为催命的符咒。
其实,驻守在锦西堡北面城郊的正红旗和正蓝旗的一万骑兵,确实已经按照命令给明军让路了。。。
对于建奴这样专业的大型军事集团来说,明军刚刚翻过山坡,就已经被建奴的斥候发现了,不过出现在建奴眼前的,却是数百辆体积巨大的战车,这些战车每一辆有四个巨型车轮,车轮和轮轴都有铁皮包裹。每一辆战车都由四匹战马拉动,连战马都着有铠甲,上面覆有一个完全密封的车厢,车厢上有二十多个大小不一的孔洞,整个车厢也是被铁皮裹得紧紧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的样子。一下子在满是积雪草地上飞奔起来,卷起漫天的雪尘,杀气凛然,让见惯了骑兵冲锋的建奴都有些心颤起来。
战车这种东西,在华夏出现的时间非常之早,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开始大规模的制造战车作为主要的战争兵器。彼时马匹稀缺,资源匮乏,故而一辆车上要塞五十个人,不过胜在机动性灵活,一夜可奔袭数百里,在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堪称和谐号高铁的速度了。
到了后来,战车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实力,所以人们常用万乘之国(即有一万辆战车的国家,按照推算应该有数十万jūn_duì ,当然万乘之国很少,一般也就齐国,楚国,秦国这样绝顶强国才有可能)来形容极为强大的诸侯国。
到了汉代末期,北方游牧的民族的草原逐渐被汉民族征服。匈奴远遁之后,汉族就不再缺少优良的战马,相比于骑兵的机动性,战车虽然强大而凶猛,但是在战场上,尤其是激烈的纠缠时不够灵活的缺陷也显现出来。战车能做的,骑兵们都能做,而骑兵由于一人一马还能更加灵活的转向机动,导致战车兵往往被骑兵们耍的团团转而连对方的毛都沾不到。这种盛极一时的强大兵器,也就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自从李沐有了数量庞大,坚固可靠的天启式步枪和西班牙速射炮之后,火器的优势逐渐让战车再次成为可靠的战争机器。骑兵又是怎么被淘汰的呢?当然是坦克和装甲车的出现。
而现在三万晋兵所组成的战车阵,无疑就是这个时代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通过熔铸从蒙古人手中缴获的重炮,以及从建奴和蒙古察哈尔部那里缴获来的优良战马,李沐精心打造了这支战车奇兵,晋兵们手持天启式步枪,蹲坐在战车内向外射击,由于每辆战车都覆盖有铁皮,建奴的弓箭根本无法对其造成伤害。这样的jūn_duì 虽然在对抗大队步兵时,远远没有北云兵那么灵活。但是在对抗建奴骑兵这样的大型目标,那自然是效果显著。
刚一开始,很多建奴士卒都以为是袁崇焕的宁远军,接到命令的正红旗和正蓝旗的建奴士卒们根本就没有想要和明军作战。晋兵们本是从山西招募的新军,穿着和普通大明士卒一样的生铁布甲,头戴青色的硬质环檐帽。要是换了北云兵冲阵,估计一眼就会被认出来。
数百辆战车冲在前面,后面还有少量的士卒骑马冲锋,眼看着离建奴大军的本阵只有千步左右了,明军战车的前方突然打开了一个三尺见方的小门,一门门黑洞洞的速射炮炮管,从小小的炮门中探出身来。
这个时候,建奴们发现了不对头的地方了,这些明军不是冲着锦西堡的城墙去的,而是直挺挺的奔着他们来的啊。
“快!快!结阵迎敌!所有人上马!结阵迎敌!”建奴正红旗和正蓝旗两个固山额真嗓子都快喊破了(八旗军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满编一个固山应该是7500人,但是正红旗和正蓝旗在前文战争中均有损失,建奴人口稀少,很难得到补充,所以现在的建奴jūn_duì 大部分固山都不是满编的了。),大批的建奴士兵这才反应过来,手忙脚乱的找来自己的武器,纷纷上马准备作战。
眼看手下一片混乱,正蓝旗的固山额真心里一横,就带着自己的亲卫们对着明军军阵冲了过去,毕竟自己手下都是精锐的骑兵,对付一般明军就算打不赢,好歹也可以拖延一下时间,给己方将士争取重整jūn_duì 的机会。
那固山额真带着五百多亲卫骑兵对着明军车阵冲了过去,远远的就开始搭弓取箭,待到明军车阵已经逼近到射程之内以后,羽箭便纷纷脱手而出,划出刺耳的破空之声,飞快的想明军的车阵飞了过去。
接下来的情况,让建奴jūn_duì 大跌眼镜,叮叮当当的一阵乱响之后,五百多支羽箭竟然没有伤到敌军分毫。所有的箭枝几乎全部打在明军战车的铁皮壳子上,要么直接被弹开,要么有些力道大的,却直直的卡在战车的壳子里,虽然没有飞出去,但是也没有办法再有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