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数风流人物> 庚字卷 第一百零五节 朝务,庙堂(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庚字卷 第一百零五节 朝务,庙堂(3)(1 / 2)

“齐相,从卢龙经抚宁到榆关的官道不短吧?”孙居相首先质疑。


他是山西沁水人,太了解家乡这些商人做派了,这要让他们出钱修一条路,如果是在自家家乡也许还行,但那也不可能太长,几里地也就差不多了。


这从卢龙经抚宁到榆关有多长?起码一百四十里地,而且这还是外乡,这帮商人岂会如此大方?


商人无利不起早,这修这条路还要用什么新的砂浆,只怕比寻常土路还要昂贵得多,只怕比杀了这帮商人还难。


“紫英信中说算了算,大概在一百五十里地左右,因为要过抚宁县城,所以稍微远了十来里,按照官道的宽窄来,能用官道的用官道,不能用的就新修,据说算下来,人工、材料,以及占地补偿,大概折算要四十万两银子左右。”


齐永泰倒是显得很平静,之前冯紫英就给他来信说过,这一回冯紫英回来有面谈,他先前也不太相信,但是在冯紫英仔细介绍了详情之后,虽然知道这里边还有很多现实难处,但是一想到其中好处,就怦然心动,忍不住就盼着能办成。


崔景荣也狐疑地道:“三十万两银子?!商人们全出?!他们莫不是想要让朝廷补贴,或者永平府富足到也愿意出一笔?他们的历年所欠朝廷税赋还不少呢!”


“不,全数由商人们出,要立碑勒石,讲明商人们的功绩,朝廷官府也要给一个表彰嘉誉,……”齐永泰嘴角泛起笑容。


冯紫英提及这个时,齐永泰都觉得好笑。


如果能让商人们这样图个名声就出四十万两银子,朝廷愿意天天下旨嘉奖,比起四十万两银子来,这算什么?而且本来也是教化的好事,本身就值得表彰。


孙居相却在算另一笔账:“齐相,寻常一百五十里地官道,三十万两银子绰绰有余,永平府既然算出来四十万两,多了十万两,这怕就是那砂浆所花销的了?这怕也是商人们的把戏吧?”


“对,这也是商人们的意图,就是想要用他们现在正在推销的这种水泥砂浆做一个示范,让各地官员商贾们都见识见识,效果究竟如何,日后也方便卖出去。按照紫英所言,这种水泥砂浆可以用于筑城修屋铺地,应用十分广泛,商人们也是冲着长远利益去的,否则焉能如此大方?”


齐永泰摆摆手,“不过我觉得这是好事,无论是修路,还是这种砂浆水泥新用途,真的有这么好使,那岂不是能节省许多木石?而且还方便运输。”


孙居相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若是这样,当然是好事,但筑路之事所需大量劳力,而且费时日久,……”


“这正是我要说的,一百五十里路,所耗人力非小数,紫英便和我说,既然京畿之地流民众多,不如引导部分流民前往永平,那边他便可以安排商人们从江南或者两广运粮到榆关,这批流民便可以基本解决一年的温饱问题。”齐永泰沉声道:“紫英初步预计需要两到三万人来筑路,这也就意味着可以解决二万个家庭,七八万人的生计。”


崔景荣立即开始计算起来。


当下京中小麦价格在每石一两左右,而次等面粉价格在每石一两四钱左右,上等面粉则在每石一两八钱,粳米在每石一两五钱左右,粟米价格略低,大概在每石九钱五左右。


这等流民自然主要是以次等麦面和粟米为主,但是按照壮劳力平均每月吃粮在四十斤左右计算,加上平均其家中有三人妇孺需要负担,而妇孺按照每人每月二十斤计算,也就是一家子一月所需粮食大概在一百斤,也就是大概在一百斤粟米和小麦面粉左右,折下来大概就是0.8石,花费0.8两银子,一年需接近十两左右,加上必要的盐、油、药和少量荤腥,以及所需简单衣衫等,估计一家人消耗会在十二两左右。


崔景荣很快就心算出了大概成本,如果按照一年工期计算,光是人力成本就在二十四万两,估计四十万两银子应该是一个比较中肯的数字,可能到最后还会略有超出。


“大人,如果新修这样一条官道,四十万两银子恐怕够呛,不过如果利用部分旧有官道,倒是差不多,一年能不能完工还两说。”崔景荣道。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