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糜汉> 第五百二十章 烛影佳略 满堂喝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二十章 烛影佳略 满堂喝彩(1 / 2)

相比于刘备的轻笑,众臣在听完糜旸的想法后,惊讶之余又纷纷疑惑起来。关中主体基本是由雍凉二州构成,但相比于凉州,雍州又称为司州,它才是关中的精华之地。


关中七成以上的人口聚集在雍州地带。


况且相比于雍州,凉州一地不仅人烟稀少,还杂居着许多异族民众,这让凉州的局势一向很不安稳。


倒不是说凉州诸位汉臣不想收复,但相比于雍州,凉州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它的战略意义都是要靠后的。


哪怕如大将军刚刚所言,他们不能马上出兵攻取长安,但为何要白白放弃攻取陈仓这个战略要地,而去夺取贫瘠的凉州呢?


不仅众位汉臣感到疑惑,就是刘备也将目光望向糜旸。


雍州与凉州之间,哪一者更为重要,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糜旸郎朗开口言道:


“以天下之形势,夺之能与天下相权衡者,唯凉州而已。


何也?


乃凉州之形胜故也!”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下,糜旸用手指向关中地图上的凉州区域,他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更加形象地为堂内众人讲述着他心中的战略。


“自章武元年以来,伪帝曹丕窃据我朝北境而建逆魏,观逆魏之版图,如一展翅雄鹰。


凉州、幽州皆为其之二翼。


欲猎雄鹰者,岂不先断彼之双翼乎?


而反观我朝,建国于西南,凉州位于西北,而自古以来,西南西北恒有互为屈伸之理也!


关中之所以难攻,一者在于坚城林立,二者在于我军粮道偏远,无法进行长久攻城之举。


可要是我朝收复凉州,则梁州与凉州即刻可连为一体。


届时我军可囤积军粮于凉州,操练军士于凉州,待时机成熟之际,依渭水上流之势复入雍州,踏破潼关,大军东征之际,而破竹之形成矣。


敌在关中,而平原之利,吾与敌共;敌在关东,而关中之便,正可东出破敌也。


所谓欲固西南者,必争陇右;欲规天下者,必先得雍凉。


有西南而无陇右,国必弱;有关东而无关中,国必危。


前者喻我,后者喻敌也。


若我军能先进取陇右,进而收复凉州,逆魏西臂自断,雍州再无纵深,长安何忧不能收之?


天下又如何不能复之?”


在众人面前,糜旸提出了要优先打造战略纵深的构想。


对于一场战略大决战来说,优先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绝不是贸然的贪功冒进,而是要优先打造己方大军的战略纵深。


在糜旸看来,只要汉军能先夺下凉州,那么在梁州与凉州相连的情况下,汉军在关中的战略纵深就已经构成。


战略纵深对一支jūn_duì 有多重要呢?


第一战略纵深可保证jūn_duì 进行灵活的作战,有充足的腾挪转移的空间,不会被敌人硬生生地拖在一处,从而形成被反包围的局面。


第二充足的战略纵深可从根本上消除,一支jūn_duì 身为客军的风险。


汉军一旦进入关中,那么汉军就立刻成为一支客军。


客军在两军交战的时候,是有着许多弊端的。


例如粮道绵长,例如不熟地形,例如兵士水土不服等等。


而这些弊端一旦发生处理不慎被敌军所趁的话,那么别说这场仗能不能打赢,恐怕己方大军都有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


这不是危言耸听,不提太久远的例子,就说这几年汉军对魏军取得的胜利,不都是以主胜客的经典战例吗?


而大汉暂无曹魏那么雄厚的国力,一旦这种灾难降临到汉军的身上,那大汉的根基顷刻就会受到一次重创。


可若是汉军能夺取凉州,那么代表着汉军在关中有了一块地域广袤的根据地。


到那时候,汉军还能算的上进入关中的客军吗?


当然不算。


攻取凉州,将凉州化为己方的战略纵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


一旦汉军能完成这个战略,那么不管陈仓与长安有多么难夺取,但汉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而当收复整个关中都只是时间问题的话,那么四海一统的日子,还会有多远呢?


但优先收复凉州得到的战略上的好处,却远远不止这些。


“关中大部皆为平原,平原之上,骑军为王。


若无大量骑军,我军将何以拱卫粮道?


我军虽得两郡之羌氐骑兵相助,可外人之力终不长久。”


“而凉州虽地广人稀,但历来是我朝养马放牧之地,一旦我军能收复凉州,不用多久,我军便可正式组织一支骑军。


到那时纵使贼军幽并骑军并至,我军又何忧之有?


来日我军踏入中原之时,敌军又以何制我?”


在当世,组建一支骑军最难的地方在何处。


并不是战马与骑士的来源。


大汉与曹魏虽然是死敌,但民间的贸易一向并未断绝,特别是在与凉州接壤的梁州地带。


而大汉的蜀锦,又是当世公认的硬通货。


再加上曹魏境内的经济,只能用无比逗比四个字来形容。


故而过去几年在糜芳的主持下,大汉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到优良战马的。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