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糜汉> 第四百零四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四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1 / 2)

这骑快报正是从梁州而来。


由于深感军情紧急,这骑来自梁州的信使几乎是日夜兼程的南下。


日夜兼程的赶路,让这名信使整个人显得十分憔悴。


当他在成都城门下高喊出“紧急军情”四个字后,成都的城门校尉一点都不敢怠慢,在确认过身份后便连忙亲自将这名信使接引到尚书台中。


而当正在处理繁杂政务的诸葛亮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手中不断反转的朱笔陡然一停。


与此同时他的脸上流露出凝重的神色。


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诸葛亮赶忙让属吏接过梁州信使手中的军报,然后便展开看了起来。


尽管在心中已经有了推断,但诸葛亮还需要了解更多的讯息,这样才能让他下一步做出正确的决断。


等看完法邈亲笔书写的一应军情后,诸葛亮脸上的凝重之色便又多了几分。


此刻在这处大堂之中,不止有诸葛亮一人在办公。


尚书令马良,尚书马谡、杨仪等俊才这时俱在大堂中。


身为俊才的他们,很快就从诸葛亮的脸色察觉出异常。


当他们刚刚听到梁州有紧急军情送到时,他们的心中就隐隐浮现一些不好的猜测。


现在马良几人看着诸葛亮脸上的神色,他们便意识到也许情况比他们想的还要糟糕。


作为堂内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尚书令马良随即开口问道:


“丞相,可是逆魏有所异动了?”


在问这句话的时候,马良心中还存着一些希望。


魏军有所异动这个推断,可以包括很多方面,马良希望不要是他最不想看到的那方面。


只是诸葛亮接下来的回答,让马良感到失望的同时,还让他与其他几位俊杰感到惊慌。


“据子成奏报,逆魏正在长安大肆囤积军力,或许不久之后敌军就要大举进攻汉中了。”


诸葛亮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语气是沉重的,但毕竟没有失了镇定。


而相比于诸葛亮,马良等人的反应则就没有那么镇定了。


诸位贤才中性格最为急躁的杨仪下意识失声道:“那该如何是好?”


其他贤才虽没有像杨仪一般失声,但从他们的脸色也可以看出,杨仪问出了他们想问的话。


其实能在一个堂中协助诸葛亮办公的,皆是大汉目前的贤才。


只是恰恰如此,他们的反应才会如此之大,因为他们比寻常人知道的更多。


马良、马谡、杨仪等人近来一直在诸葛亮的身边,诸葛亮凡有要务也会和他们商量。


他们知道诸葛亮在料理完成都的事宜之后,便会进行南征。


甚至就在最近一段时间中,尚书台中已经发出数道催促地方上缴粮食、兵役的文书。


很明显,诸葛亮已经开始在正式筹备南征事宜了。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马良等一众贤才来说他们最担忧的便是,北方的逆魏会趁机进攻汉中。


南中相比于逆魏,实力肯定是远远不如的。


但是南中偏远,地势又复杂,若汉军一旦出兵南中,那么南征之战的损耗势必不会低,也很可能会打成持久战。


这不是单单靠人力就可以扭转的事。


这也是之前刘备与诸葛亮迟迟不对南中下手的最大原因。


而若在这个时候,逆魏大举进攻汉中,那么汉中是没办法得到来自于益州的支援的。


诚然糜旸目前是大汉第一名将,但久守必失的道理在场的人都懂。


况且逆魏的国力远强于大汉,若逆魏有心与糜旸在汉中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的话,单单以汉中一郡的国力,又如何能抵抗的住呢?


当初公安一战时,其实公安城的粮食都快不济了。


而要是当时孙权不急功近利从而被糜旸抓住机会的话,那么哪怕糜旸再如何善战,他也没办法打出那么辉煌的战果。


在国力差距面前,再强大的个人实力,有时也显得颇为苍白。


随着脑海中的担忧越来越深,种种对己方不利的局面开始浮现在马良等人脑中。


他们之前一直寄希望于逆魏不会有所动作,只是这也太小觑敌人了。


敌人一直不缺人才。


想到此,马良率先对诸葛亮一拜进言道:“丞相,不若将南征事宜暂缓,我军专心防备北面。”


马良的这个建言一出,立即得到了在座诸位贤才的同意。


既然大汉目前没办法两面作战,那么对大汉来说最好的办法便是专心一面。


而相比平定南中,无疑作为益州门户的梁州更加紧要。


只是诸葛亮在听完马良的这个建议之后,他却微微摇了摇头。


马良的建议或许可以解决当下的困局,但只是治标不治本。


诸葛亮知道魏军会有大动作,他们很可能已经暗中与南中联络好。


哪怕他现在停止南征事宜专心北面,那么魏军难道就不会继续鼓动,而南中难道就会安分吗?


要知道他之所以在筹备南征事宜,根本原因就在于南中与益州世家牵扯过深。


当初当他对益州世家下手的时候,就代表着与南中的一战再也难以避免了。


既然势必都要与南中有所一战,那么宁愿将这场大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况且就算南中现在不反,但大汉的使命在于北伐。


当初刘备也想过提前解决南中这个隐患,但那时却被诸葛亮劝阻。


因为那时的情势是大汉还未与众益州世家完全撕破脸,大汉与南中之间还有着一定的和平可能。


但现在都已经知道南中必反,那么还要留着这个隐患到将来北伐之际爆发吗?


马良的建议或可保益州一时安稳,但却不是长久之计,诸葛亮是不会采纳的。


唯有真正平定南中,才能彻底破解敌人的“南北绞杀”之困局。


想到此诸葛亮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他对着马良吩咐道:“告知诸公卿大臣,明日一早召开朝会。”


马良将诸葛亮奉为偶像,他对诸葛亮是颇为了解的。


在得知诸葛亮有召开朝会的意思后,他便大致猜出诸葛亮心中的决断是什么。


马良本想再劝,但想到诸葛亮以往的作风,他在心中暗叹一口气后,便领命告退。


随着马良的离去,诸葛亮看天色不早,就让马谡等人先下去歇息。


等众人都离开大堂中之后,诸葛亮又将手中的军报反复看了几遍,在确认无有所遗漏之后,他方才将手中的军报放置一旁。


在做完这件事后,诸葛亮便又处理起桉上的政务起来。


可诸葛亮的内心不如他的表面那般平静,在得知大汉正渐渐步入一个危局之时,公忠体国的诸葛亮又怎么会不感到担忧呢?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