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糜汉> 第三百九十六章 以史为鉴 曹真回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六章 以史为鉴 曹真回洛(1 / 2)

糜旸在后世的时候,曾仔细了解过季汉灭亡的原因。


诚然导致季汉灭亡的原因有着许多方面,但其中主要也就分为三方面。


政治与经济自不用说,但军事那一方面,却也不仅仅是“偷渡阴平”这四个字可以概括。


首先邓艾是军事大家,既然他敢偷渡阴平,肯定是因为阴平有被偷渡的可能,及成功偷渡阴平后,会将季汉的防线撕开一道极大的口子。


没有这两点判断,邓艾不可能会如此冒险。


但是邓艾知道这两点,难道法正与诸葛亮会不知道吗?


这二位大才是知道的,并且他们在刘备拿下汉中后,便对这两点做了防备。


二位大才合力布置出的汉中防线,就像一道严密的防御网,守护着对益州来说至关重要的门户。


而在这道严密的防御网中,阴平与阳安关便是两道极为重要的枢纽。


阳安关便是阳平关,又称为关头。


任何有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后世人,都应该听过这两个要塞的名字,特别是其中的阳平关,那几乎算是汉中的生命所在。


因为阳平关一旦被敌军拿下,这就代表着汉中最大的天险已经失去。


当年曹操与刘备攻打汉中时,一开始都是将阳平关当做主攻方向。


法正在世时曾言过:“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祸福之门。”


从这一点足以体现,阳平关对于整个益州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道咽喉。


法正与诸葛亮合力布置的那道汉中防御网,不仅在阴平与阳平关布有重兵。


他们还在离这两个关隘不远的各处关隘都留有重兵,众多关隘犬牙交错,相互呼应,从而将汉中守的妥妥当当的。


但是很可惜的是,历史上这道守护着季汉安全的防御网,却被一人亲手破坏。


那人便是继承诸葛亮遗志,时任季汉大将军的姜维。


姜维之所以要亲手破坏诸葛亮构筑的防御网,不是他有着坏心思,相反他的本意可以说是好的。


姜维也承认汉中严密的防御网可以很好的抵御住敌人,但他却认为那道严密的防御网无法让他获得大的战果。


所以姜维建议刘禅不如以放弃一部分重要的要塞当做诱饵,诱引敌军主动来攻。


然后己方大军退守汉、乐二城,剩下的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


他再派出一支jūn_duì 当作机动部队,专门伺机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


这样长久下去,敌军疲弊,等到敌军退还的时候,诸城守兵与在外的机动部队,一起趁机进攻,就能将敌军悉数歼灭。


当姜维的这个建议被送到刘禅桉前后,刘禅很爽快的就同意了姜维的建议。


从表面上看,姜维这“收兵据守,坚壁清野”的策略很美好,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那便是原先汉中的防御网讲究的是犬牙交错,相互呼应,但在汉军主动放弃一部分要塞的情况下,这道防御网最大的优势被破坏。


最要命的是,原本驻守阴平与阳平关的重兵被撤走,这才让魏军有机可乘。


历史上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后,马上给刘禅上书,让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平关与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


从这一点可以知道,在当时阴平与阳平关的兵力肯定是十分薄弱的,不然姜维不会如此着急。


或许姜维一开始的疏忽只是个诱因,毕竟他后来也曾想着挽救过。


但当他的疏忽正好遇上刘禅的昏庸时,那便会酿造成一场极大的灾难。


历史上阳平关的失去,一个起因在于蒋舒的投敌,得以让魏军可以趁虚攻城。


可蒋舒只是副将,他带出城投降的也只是他的本部兵马。


在他将自己的本部兵马带出阳平关后,就导致阳平关这样的一座险关能被魏军直接强攻夺下。


由此可见在姜维的策略之下,阳平关的兵力是有多么空虚。


姜维所献的策略,十分符合他的用兵风格,胆大善于冒险。


他的本心也是为大汉好的,想着为大汉多杀敌人,可惜从客观事实来说,姜维的策略的确是让敌人有机可乘了。


甚至在有着曹爽兴势大败的教训下,如果姜维不主动破坏汉中的防御网,司马昭会不会贸然下令伐蜀还不一定。


毕竟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能得到许多老臣的支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曹爽兴势大战败的太惨了,直接严重打击了他的威望。


而且对于汉中的严密防御网,司马懿是最为忌惮的,这也是他反对曹爽南征的最大原因。


一方面是父亲都忌惮的汉中防御网,一方面是一位如自己一般权臣的惨澹下场,司马昭无论如何都会仔细掂量。


对于姜维这位悲情主义英雄,来自于后世的糜旸也是十分喜爱的。


正因为喜爱,所以每当史书上读到这段记载时,糜旸常常会感到无比叹息。


也许如果诸葛亮在天有灵,在看到他寄予厚望的姜维采取这种策略后,也是如糜旸一般的心情吧。


所以诸葛亮才会写信给糜旸,主动提醒他这一点。


毕竟糜旸过往的用兵风格,也是善于诱敌深入的。


在其他地方,其他时候诱敌深入都算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只是在汉中,在当今的情势之下,诸葛亮却不希望糜旸如此。


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当今的情势又是大汉动荡不安的时候。


要是糜旸一旦有所疏忽被敌军有机可乘,那么造成的连锁反应对大汉来说会是致命的。


看着诸葛亮在信中的谆谆教导,糜旸感到暖心的同时,心中也深深将诸葛亮的嘱咐记在心中。


糜旸可不是马谡,喜欢违背诸葛亮的提醒,来体现自己的能耐。


况且就算没有诸葛亮的提醒,知道历史教训的糜旸,在防备汉中一事上也不会想着去冒险。


在看完诸葛亮的来信后,糜旸将诸葛亮的信件收入怀中。


在信中诸葛亮除去提醒糜旸之外,还同意了糜旸分兵南下的举动。


只要兵马不分太多,那么对汉中的防务影响是不大的,况且现在的益州的确需要援军。


想到此,糜旸心中很快得出一个数量——五千。


五千可能听起来不算多,但糜旸准备派往南下的五千梁军,可都是训练有素的正兵。


这样的大军说以一敌百过于夸张,但面对武器不精良,甲胃不齐全的南中蛮兵,正面对决的话一个打几个还是没问题的。


况且南中即使发生动乱,以南中的经济底子,想来叛军最多也不会超过两万。


在这样的情况下,五千梁州援军已然不算少。


决定好派遣南下的大军数量后,糜旸马上让法邈写好一道军令。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