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糜汉> 第三百九十四章 伐谋伐交 以点破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四章 伐谋伐交 以点破面(1 / 2)

天下丧乱数十年以来,在世间留下姓名的人可谓是不可胜数。


人一多自然就有高低之分。


而世人又怎么评判谁人才高,谁人才低呢?


若一人有光辉事迹的话,那自然是容易的很。


只不过世上多的是还未在世间留下事迹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有许多具体的评判人才能高低的标准在世人间开始流传。


见人见事若只见一人一事,这便是寻常的人才。


若能举一反三,独辟蹊径,这样的人才便可称为瑰宝。


杨阜现在就已经隐隐有将姜维当做瑰宝看待的心思。


能看出大魏可以借助成都内乱的时候,挑动益州的南中四郡造反,这一点已然不是寻常人可以做到。


姜维却能在这一点上,进一步提出夺取汉中的设想,这更让杨阜感到意外与欣喜。


这一点,他也未曾想到。


只是单单有设想是不够的的,杨阜还需要姜维讲出相应的达到以上设想的具体方法。


若有设想而没有具体办法,那就是纸上谈兵。


想到此,杨阜暂时收敛起自己欣赏的目光,他先让姜维坐在身前。


面对杨阜的邀请,姜维也不推脱。


当姜维在杨阜身前坐下后,杨阜以刺史之尊亲自为姜维倒了一杯酒。


杨阜将酒递到姜维的身前,看着姜维一饮而下。


随后杨阜问姜维道:“君有何计惠顾?”


杨阜以刺史之尊亲自为姜维斟酒,足以体现他对姜维的看重。


这也是他对姜维那句“南中可用”的奖赏。


只是接下来杨阜问的话,可是对姜维的一种考教了。


杨阜的意思姜维当然懂,但是他却一点都不紧张。


姜维只是一校尉,校尉与刺史的身份可谓是有云泥之别。


寻常校尉若是遇到刺史亲自斟酒的情况,要么是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要么便是推辞不敢接受。


但是姜维却与众不同,他很坦然的接过杨阜手中的酒饮了下来。


他的这番行为充分体现了他敢做敢为的性格。


当然姜维也知道,接下来杨阜对他的考教才是关键的。


别看杨阜现在对他表现出宠信的态度,只是好感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


若是他不能说出夺取汉中的具体计划,那么他肯定会在杨阜的心中被打上一个夸夸其谈的标签。


这样的话,对他的未来是极其不利的。


不过既然姜维能有夺取汉中的建议,那他心中肯定有着相应的计划。


因此面对杨阜的询问,姜维答道:


“维之前曾听闻过大将军有攻伐汉中之议,却被使君所阻,想来使君主要顾虑的乃是汉中地势险要这一点。”


见姜维提起这件往事,杨阜点点头。


不说往日,就说现在,若是没有一个上佳的策略,那么杨阜依然是不建议贸然进攻汉中的。


毕竟不管刘备政权内部如何动乱,汉中的地势险要这点是不争的事实。


看到杨阜杨阜点头,姜维便接着说道:“然《孙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既然汉中地势险要,我军不易拿下,那我军为何不先谋后交,令敌军自溃呢?”


听到姜维这么说,杨阜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


杨阜示意姜维继续说下去。


在杨阜的示意下,姜维的声音越发明亮。


“汉中地势之险峻,世所罕见,糜旸之善兵,亦天下少有。


然战者,非只交阵之道。


自建安二十四年以来,南贼数年连番大战,荆益二州民力耗损严重。


因此缘由,故在去年南贼取得襄樊会战胜利后,并未继续北进,反而固守疆土以图休养生息。


国力之不足,这是南贼之死穴。


然南贼之死穴,却是我朝傲然天下之根本。


凡战者,当以己长攻彼之短。


既然南中将乱,我军可借助此时机,暗中协助南中诸军扩大军势,令益州动乱无限扩大。


南贼国力疲弱,去年又多放归军士归田,想来现今益州兵力定然不足。


南中地势之险峻不下于汉中,且南中地处偏远,瘴气横行。


刘备纵然举大兵恐怕也不能短时间内镇压南中义军,更何况现如今益州兵力不足乎?


益州乃南贼根本,益州之长久动乱,势必为刘备所深为忧虑。


忧虑之下,刘备见益州兵力不足以快速镇压南中动乱,势必会从他处调兵,使君以为刘备最终将从何处调兵乎?”


姜维的最后一句话似是询问,但答桉却是显而易见的。


“以我预料,刘备必将从梁州调兵。”


听到姜维的这个判断,杨阜脸上也流露同意之色。


刘备现在满打满算只拥有三个州,其中军力最强的分别是梁州与荆州。


相比于荆州,梁州离益州更近,很明显从梁州调兵更为方便快捷。


毕竟荆州虽然也有重兵,但是荆州面对的敌人实际上有两个。


况且正如姜维所说,刘备政权的国力本就不足,他又怎么可能千里迢迢从荆州调兵呢?


而如果一切都按照姜维所推算的那般,刘备最终将从汉中调兵的话,那对魏军来说的确是一个大好时机。


汉中地势险峻不错,但汉中也有个很显着的特征,那就是需要防备的地方不少。


姜维在来到陈仓后,第一件事便是察看了许多关于汉中的情报。


当年刘备拿下汉中后,法正与诸葛亮为了让汉中成为牢不可破的壁垒,便建议刘备在汉中加强防备。


法正与诸葛亮的具体办法便是:在汉中的各个险要关隘留重兵以抵抗外敌,并且各个关隘可以左右呼应。


这个办法的好处就在于,一旦有外敌来犯汉中,别管敌人来的有多少,他们都会被汉中那一道道严密的防线给阻挡在汉中之外,不得寸进。


这道防线在历史上是用无数魏军的生命,来证明他的成功性的。


历史上曹爽率大军南征却被王平打的一愣一愣的,除去王平本人指挥有方之外,法正与诸葛亮布置的防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初魏延敢说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番豪言壮语。


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那一道道严密的防线,给了他很大的底气。


而历史上之所以季汉会灭亡,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法正与诸葛亮构造的汉中防线被内部人破坏了。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