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这是华夏兵圣孙武提出的一个重要作战理念。
虽然这个作战理念是孙武在春秋时期提出的,但是这种思想是很先进的。
这个作战理想的具体解释是:当大军双方交战进入焦灼状态时,领兵将领应该在恰当的时机投入机动部队。
而这一点若做的好了,那么将领后续投入的机动部队,就会成为获胜的关键。
孙武这句话中的奇兵,准确来说指的应当是大军的机动兵力或者预备兵力。
所以孙武才会在说完这句话后,紧接着说道:“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至于许多人将这句话理解为,大军的主将应该学会出奇制胜,其实也不算谬误。
因为善用机动兵力,本来就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战术。
甚至可以说是古代行军打仗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战术。
只是孙武所说的这看似简单的短短九个字,却成为了华夏数千年以来,无数将领成为名将的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门槛。
什么时机适合投入己方的机动兵力,一次投入多少机动兵力,该动用哪部分的机动兵力,主将一旦要动用奇兵无疑都要考虑这三方面的问题。
而这三方面的问题,则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
若有一点决断错误,那都有可能顷刻间引起大军的慌乱乃至于溃败。
这种后果无疑是很严重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正因为后果十分严重,所以每当一方主将要动用奇兵时,都会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数万人的生死,只在他的一念之间。
最重要的是,要想不出差错的动用奇兵,十分考验将领对战场局势的判断力及他临机应变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除去一些天赋异禀之辈之外,大多数将领只能靠着多年的从军经历慢慢培养。
汉军主将关羽,正是那大多数将领中的一员。
关羽自从军以来,最早是以个人勇武闻名天下,而对于指挥大军作战,一开始他并不擅长。
正因为关羽一开始不是如韩信那般天赋卓绝之辈,所以早期他并不乏被人击败的战例。
关羽的开始与绝大多数人一样,但刘关张三兄弟皆是心志卓绝之辈,坚定的心志让关羽十分的好学。
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关羽不断的吸取经验并且不断的成长着,及至现在的关羽,已然可以打出威震华夏那般令人惊艳的优秀战例。
现在的关羽,几乎就在瞬息之间判断出当今的双方作战局势。
而在明了当今的局势对汉军有着不利后,关羽命身旁的门下督廖化挥舞起了令旗。
目前已经展开交战的汉魏大军,都只是彼此的前军而已,双方各自还有着数万预备兵力未曾进入战场。
而接下来双方的奇兵,都将从这数万大军中产生。
当廖化高高挥舞起手中的令旗之后,汉军的大阵中顿时响起一阵阵高昂雄浑的鼓声。
高昂雄浑的鼓声配合上井然有序的令旗指挥,让未交战的汉军都明白了关羽的意图。
而当关羽的指令传到以糜旸为主将的汉军后军时,糜旸的眼神踊跃出升腾的战意。
面对汉军前军因为兵器不利,渐渐陷入不利的作战局势时,关羽并没有令他的中军出击。
他反而命令本来掩护大军侧翼的后军出击。
关羽下达这个命令,是有着多重考虑的。
虽然双方的大军还未全部交战,但是在这广袤的平原之外,双方大军的身形都被双方的将领看的清清楚楚。
在观察之下,关羽知道魏军中的骑军目前只有许褚所率领的三千轻骑军。
而那三千轻骑军在两军短兵相接之时,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大。
之前关羽特地让糜旸领军保护大军侧翼,为的便是防止曹丕从关中或者河北调来大量铁骑。
现在看来在他的计策之下,他的这点担忧并没有成真。
在目前的战局之中,汉军侧翼的安危是无须太过担忧的。
既然如此,糜旸所率领的后军,便是目前关羽手中最重要的一支机动兵力。
至于他自己亲率的中军,既是中军,那么不到大战的最后关头,当然是不能轻易动用的。
只是尽管如此,但是用兵向来周到的关羽还是只下令糜旸的大军出动一万支援前军。
虽然关羽心中有想着保护糜旸,但关羽不是因私废公之人,况且保护糜旸也是在汉军大败的情况下。
现在双方大军激战正酣,胜负尚未明朗,正是汉军中的每一人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
在明了关羽的命令之后,糜旸决意率领他所带来的一万益北大军前去支援张飞。
关羽的命令并没有点名让糜旸亲自领军支援,在这种情况下,糜旸本可以指派一员大将领军前往。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只是糜旸虽然因为经验的受限,无法敏锐地如关羽那般对汉军前军的作战态势,做出精准的判断。
但是他知道当关羽比敌方先动用机动兵力之时,那自然是己方开始陷入劣势的时候。
而在这种时候,他所派出的一万汉军,便起到扭转当前战场局势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糜旸必须亲自上阵。
他知道自己不是如关张那般的万人敌,但他现在所率领前往的一万大军,是他在上庸城外一手操练的嫡系大军。
糜旸的恩威,早已经深深根植在这一万大军心中。
只要有他在这一万大军阵中,那么这一万大军就能够发挥出自身最强的战斗力。
在快速的整军过后,糜旸令副将张嶷掌管留下的一万大军,他自己则亲率着另一万大军朝着前方的战场快速而去。
而当糜旸的大军动起来之时,这上万大军的举动很快就被张辽所察觉。
看到汉军后方的大军中,有一支大约万人的大军,开始缓缓朝着前方行进,张辽本来并无多少意外。
他与关羽一样都是擅长指挥大军作战的宿将,汉军的这种反应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只是当看到那一万汉军军阵中,打的是糜旸的旗帜之后,张辽及其他魏军诸将脸上都浮现出忌惮的神色。
公安、西城、两场大战,令当世两大名将饮恨去世。
当曹仁这样在魏军中有着莫大声望的大将死在糜旸手中时,这让魏军诸将对糜旸心中的忌惮,都快形成一种本能的反应了。
不久之后,在得知是糜旸亲自领军支援后,脸带忌惮的朱铄马上就驾马来到张辽身旁,对着他言道:
“此贼不死,陛下不安,社稷不宁。”
朱铄身为曹丕的心腹大臣兼知己好友,他短短八个字道出了曹丕心中对糜旸的忌惮甚至于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