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大秦:始皇嫡子,诸天升级成神> 第一六九章 嬴政 敕封赵玄为秦武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九章 嬴政 敕封赵玄为秦武君(2 / 2)

“国尉相邀,我等岂能不去?”


王翦笑着回道。


“不错。”


“忘忧阁美酒,那可是世间极品,国尉大人请客,正好。”


尉缭也笑着道。


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去拒绝什么。


所有人都纷纷笑着,在这大殿外也是一场难得的盛事。


周围的朝臣不由得被笑声吸引,有羡慕的,有想参与其中的,但是也有嫉妒的。


“这赵玄当真是太过无礼了。”


“长公子来了,他竟然也不来拜见。”


听到那些笑声,姚贾心底阴郁,然后带着深意的说了一句。


王绾和李斯的脸色微变。


余光看向了扶苏。


不过扶苏则是表现的十分平淡。


持续了一阵后。


秦王殿的大门缓缓的打开。


辛胜从其中走了出来。


“朝会启。”


“百官觐见,交佩剑。”


辛胜大声的喊道。


闻声。


大殿前原本散开的百官纷纷汇聚,以文武分列,赵玄作为大秦国尉,掌四大营,当之无愧的站在了武臣第一位,然后依次是王翦,桓漪,尉缭他们。


而文臣一列自然是王绾为首,再有九卿之列,依爵位高低而分,而扶苏就站在了王绾的身后,这自然是他的公子身份。


殿门打开。


文武群臣有序的向着殿中而去,当到了殿门前,将腰间佩剑解下,递给了禁卫军。


在这时代。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臣,皆有佩剑。


这也是属于这时代的一种风骨吧。


武臣可上阵,文臣亦可保家卫国。


入了大殿。


“大王驾到。”


“百官恭迎。”


“山呼。”


赵高站在王位一旁的阶梯,大声的高呼道。


“臣等恭迎大王。”


“愿大秦万年,大王万年。”


满朝文武纷纷躬身一拜,齐声山呼。


在这山呼声下。


嬴政缓步从后殿走到了王位前,俯瞰着整个朝堂。


昨日行刺之事已经落下了帷幕。


昨日秦王殿内的狼藉一片也全部的清理干净了。


“诸卿平身。”


嬴政展开双手,威声道。


一身冕袍,头戴冕旒,腰间配剑。


当真是威严无限。


“谢大王。”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道。


然后以此落座于各自的位置上。


秦王殿内,立刻就坐下了数百个朝臣。


“有本奏,无本退朝。”


赵高大声的高呼道。


“启奏大王。”


“臣有本奏。”


王绾站起来,手捧着朝笏。


“说。”


嬴政看向了王绾。


“昨日行刺一事,使我大秦震动,燕国行刺之举,冒大不韪,更是公然对我大秦宣战。”


“臣已经拟定了国书,发于齐楚燕三国。”


“我大秦,已向燕国宣战。”


王绾声音带着郑重,大声启奏道。


“做的不错。”


“燕国行刺于孤,若是不灭其国,孤还如何掌控大秦?”


嬴政带着一种如天之威的说道。


随后。


嬴政将目光看向了赵玄,道:“赵卿,灭燕,该启何军?”


“启奏大王。“


“赵地未稳,燕国国弱,只需一大营足可。”


“臣,举荐骊山大营,蒙武上将领兵攻燕。”


“无需取速功,稳步推进灭燕,如此可不损耗我大秦国本。”


赵玄捧起朝笏,大声说道。


“如此,就按照赵卿所言。”


“令骊山大营出征灭燕。”


“具体如何调度,就有劳赵卿去安排了。”


嬴政当即应允道。


“臣定不辱王命。”赵玄立刻回道。


“恩。”


嬴政点了点头,又看向了朝堂:“昨日刺客行刺,孤差一点就殒命于刺客手中,若非赵卿赶回来,孤或许已经不能再处于这朝堂之上。”


“在孤敕封赵卿为我大秦国尉之时。”


“诸卿还有一些反对之声。”


“如今赵卿殿中救孤于危难,再立大功,可担得起这国尉之位?”


嬴政目光环视朝堂,威声道。


“国尉大人,足可担此大权。”


“大王圣明。”


满朝文武立刻回道。


救王之功。


这可以说是难有了。


谁若是敢反对,那就是有毛病了。


“孤当初说了。”


“赵卿归于咸阳之时,便是孤为他赐君号之日。”


“对于赵卿的君号。”


“诸卿可有提议?”


嬴政看着群臣问道。


“启奏大王。”


“国尉大人于军中立功而达到今日的地位。”


“以武立军功,以武定三晋。”


“而自古以来,以武封君,唯有寥寥数人罢了。”


“臣提议封国尉大人为武安君。”


王翦站起来,手捧朝笏,大声的启奏道。


“武安君之名,国尉大人完全担得上。”桓漪也紧接着道。


“臣等附议。”


武臣一列,几乎所有人都开口道。


“臣附议。”


“国尉大人之功,足可以武封君。”


冯去疾,蒙毅他们也是接连附和。


武安君。


这代表着的是作为武臣武将至高无上的荣誉。


昔日白起,正是以武封君,声望达到了鼎盛。


全军皆以武安君为敬,天下扬名。


但是白起封君之时已经四十岁左右了,而赵玄如今才二十一岁,以武封君,必将名留青史。


如若获封此号。


赵玄的声望在大秦将会仅次于秦王了。


“站得越高,摔下来就越惨。”


“昔日白起不正是这般。”


王绾心底一笑。


也出声道:“国尉大人足可封武安君。”


看到王绾出声。


朝堂上顿时就是一片附和之声。


所有人都赞同赵玄封号武安君。


不过。


听到这武安君的封号。


赵玄却是在心中古怪吃味。


“便宜老爹啊,你可别乱来。”


“虽然我不怕什么,但是武安君这个封号有些不吉利。”


“你还是换一个吧。”


赵玄心中暗想到。


对于其他人而言,武安君封号或许是他们毕生都达不到的荣耀,但是对于熟知历史的赵玄而言,这封号虽然响亮,他却十分的抗拒。


嬴政目光一扫,立刻就看到了赵玄脸上的古怪。


当即出声问道:“赵卿,武安君的封号,你觉得如何?”


“启奏大王。”


“臣以为武安君封号,不妥。”


赵玄站起来,当即说道。


此话一落。


大殿内的朝臣都纷纷诧异不解的看着赵玄。


“武安君封号不妥?”


“难道他不知道这封号能够给他带来滔天的声望吗?”


群臣都不解的看着赵玄。


要是他们的话,得到如此封号,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会拒绝。


“有何不妥之处?”


嬴政笑了笑,问道。


“回大王。”


“大秦的武安君,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我大秦,还是天下人。”


“皆知我大秦武安君为白起。”


“昔日之事不论,但武安君白起为我大秦所立之功,天下人有目共睹。”


“如若臣获此封号,无论是对昔日的武安君,还是臣,都有些不妥。”


赵玄表情严肃,不卑不亢的道。


“恩。”


嬴政点了点头:“如此说来,的确是不妥。”


“也罢。”


“武安君封号,就此作罢。”


听到这话。


赵玄当即一拜:“臣谢大王。”


“这国尉赵玄,当真是摒弃了一个名震天下的封号。”


朝堂上许多臣子都为之不忿的暗想道。


“武安君封号免了。”


“孤,亲自为你定一个封号。”


嬴政笑了笑,脸上浮现了一种沉思。


满朝朝臣的目光全部汇聚在了嬴政的身上。


“赵卿以武定三晋,为我大秦立下诸多大功。”


“武之一字,不可无。”


“赵卿身为我大秦武将,大秦重臣,自是以秦为本。”


“孤,封你为秦武君。”


“我大秦武定之君。”


嬴政凝视着赵玄,威声的说道。


不料。


听到秦武君的封号。


朝堂上十之八九的文武都脸色一变。


相对于武安君。


这秦武君的封号却是透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含义。


以大秦的国号为名,这是何等的殊荣?


哪怕是王族公子,只怕也难以得到如此殊荣。


可是秦王竟然将他给予了一个外臣?


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


但是。


朝堂上知晓赵玄身份的人,心底惊震的同时,却是涌现了狂喜,他们自然明白秦王是在为什么而铺垫。


“大王。”


“以我大秦国号敕封,这似乎有些不妥吧。”


“还请大王收回成命。”


“另为国尉大人定封号。”


王绾忍不住的站起来,大声启奏道。


“是啊大王。”


“秦乃是我大秦国号,怎可敕于外臣封号之上?”


“这,未免太过了。”


“国尉大人为我大秦立下诸多大功,但以此为封,却是极为不妥。”


“还请大王收回成命.....”


朝堂上。


在王绾出声后。


一个接一个的朝臣也都纷纷开口。


这个封号太重了。


哪怕是赵玄有功,都无法承受这封号。


“我这老爹,这是在给我做铺垫啊。”


赵玄看着高位上的身影,心底却是感动的一笑。


他又哪里不明白给自己加上这秦封号的意义是什么。


而看着朝堂上一片反对之声。


嬴政的神情却是极为平淡。


显然。


他是料到了的。


朝堂上的反对,他没有任何的意外。


“你们说说,为何赵玄就不能担此封号?”


嬴政表情平静,看着朝堂上的人问道。


此话一落。


朝堂上那反对的声音就立刻安静了下来。


最终。


王绾出声道:“启奏大王,秦乃是我大秦国号,如若是敕封在王族公子身上,或许可以担当,但放在一个外臣身上,却是有过不妥。”


“那孤问你,孤的儿子之中,王族宗室之中,可有谁能够担此封号?”嬴政又问道。


“这...”


听到这个问题。


王绾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身后的扶苏,却不知如何回答。


扶苏虽为长公子,但是没有功,也没有机会封如此君号。


“说不出了?”


嬴政威严扫了一眼,大声道:“孤的大秦,秦法森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有功者,孤可赐予他一切殊荣。”


“赵玄乃是我大秦武臣之首,为我大秦立下无数功勋,昨日更是于殿前救了孤一命。”


“以秦武君为封号。”


“这不仅仅是孤对赵玄功绩的认同,更是向天下人宣布我大秦的国策,我大秦的赏罚之律。”


“如若你们只有一句不妥,那可不足以否决此封号。”


“孤,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除了这不妥之外,可还有其他话?”


嬴政扫视着朝堂。


看着每一个朝臣的脸色。


但是目光扫过。


一片鸦雀无声。


如若赵玄无功,或许他们可以以此来驳斥,但是恰巧,赵玄功勋卓著,昨日更是立下了救王之功。


如此大功,在这满朝文武之中,谁人能够比拟?


以功劳去驳斥他?


那是自取其辱。


正如嬴政所言。


如若单单论一句不妥,那就是可笑了。


“秦武君封号,国尉大人完全担得起。”


“以国尉大人之功,我大秦无其能够左右者。”


“国尉封秦武君,臣服。”


王翦当即站了起来,捧着朝笏大声启奏道。


在他站出来后。


桓漪也立刻站了起来,大声道:“国尉封秦武君,臣服。”


“臣附议。”


“朝堂上,任何人以秦武封君,臣或许会反对,会谏言,但唯独国尉以此号封君,臣服。”


尉缭也紧接着站了起来。


看向三人。


朝堂上的人都不由得大惊。


王翦,桓漪两位是上将军。


尉缭更是位九卿,乃是秦王最信任的人之一。


有关于大秦攻伐之策,大多由尉缭所出。


但是。


随着三人站起来附议,还远远没有结束。


只见蒙毅,韩非,冯去疾,冯劫也纷纷站了起来,齐声高呼道:“臣附议。”


这一刻。


朝堂之上。


哪怕是王绾,想要说什么,可嘴巴微张,却不知道说什么了。


整个朝堂的九卿之中,大半都赞同此议。


秦武君封号于赵玄,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了。


“这赵玄究竟给王翦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让他们如此支持?”


“王翦他们年龄比赵玄大,在大秦的资历也比赵玄深,赵玄获封国尉,他们不记恨也就罢了,却还如此支持他。”


“还有尉缭,从来不参与朝臣之中的事情,如今竟然也参与其中,支持赵玄。”


王绾看着朝堂上的一幕,心底是非常的惊恐。


他不明白。


赵玄几乎是上朝最少的人,为何会得到如此之多的朝臣支持,而且关系似乎都非常的要好。


无形之中。


就好像是一个小团体一样。


“可恨。”


姚贾心底也尽是愤怒。


但是这时。


令王绾更是始料未及的一幕发生了。


李斯站了起来,手捧朝笏道:“臣,附议。”


“我大秦律法以赏罚为本。”


“国尉大人为我大秦立功,灭三晋,扩我大秦疆土,这些都足以封君。”


“更何况昨日国尉大人还救下大王。”


“此功一件,就可封君。”


听到李斯的声音。


王绾眉头一皱,姚贾也是一样。


他们没有想明白,李斯为何会替赵玄开口。


“这李斯,在向我示好吗?”


赵玄目光一瞥,心底一笑。


而韩非听到李斯为自己主上说话,目光之中也闪烁了几分动容之色。


李斯。


除了心性有些狭隘,能力不俗。


如果他真的有些改过,得到了韩非的原谅,的确可以接纳用之。


看着朝堂上的赞同附议之声。


嬴政表情不变,心底却是在暗自发笑,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之所以将自己儿子的身份透露给王翦他们,这就是目的所在。


如若朝堂上没有支持的声音,哪怕是他作为君王也无法完全的实施下去。


如若朝臣与君王离心离德,那对于国本就有很大的伤损。


但是现在朝堂上,九卿大半同意,形势一边倒,这就是嬴政想要的。


“玄儿。”


“你放心吧。”


“未来的路,爹已经为你安排好了。”


“爹不会让任何人阻挡你。”


“还有对你娘的承诺,我会完成的。”


“我会让你娘以王后的身份永远天下,我会让你成为大秦的嫡长公子。”


嬴政心底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他已经在开始为自己的儿子铺路了。


而且铺设的是一条真正的康庄大道。


“看来无人反对了。”


嬴政环视了一圈,威严的道。


“今日。”


“孤以秦王之名,敕赵玄君号,号,秦武君。”


嬴政凝视着满朝文武,大声的宣布道。


而这一刻。


再无人敢提及反对,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可以反对的理由,一个不妥,远远的不够。


就算有些人心中不甘心,此刻也只能搁置了。


“大王圣明。”


满朝文武齐声附和道。


而赵玄则是站起来,躬身对着嬴政一拜:“臣赵玄,谢大王隆恩。”


“臣,绝不会辜负秦武君封号。”


…………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