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办得妥妥当当!”李明立刻应下。
其他官员一看,两眼就红了,他们这些人拼死拼活,建设了那么多,让这个月产量那么大,吏部的官位尚且没有定下来。
他李明这个平时啥事儿不干的家伙,反而成了第一个最有机会获得吏部官员的人,虽然只是一个六品官,提升的级别不高,小小中层,是中层的边缘人物。
但看他拿出了详细规定的本子,看样子是八十不离十,这官位就拿到手了。
挫败之余,众人也对李明多了一丝认可,他们发现,李明似乎很早就认识清楚了吏部的作用,并且在这方面做出了规划,到现在还拿出了具体的计划。
相反再看他们,到现在还是没有一点头绪,对于有能力的人,并且确确实实表现出来,而且还得到了王扬的认可,他们的认同感会迅速的提高。
很有意思的现象,而一些头脑灵活的官员,已经开始琢磨着,如何从李明的事件中,让自己获得帮助。
当官,其实就是拼的脑力,这点百官们多多少少的已经感受到了。
尤其是越身居高位者,就越明白这点,只要脑子好使,创造出来的效益,可比亲自干活来得多。
张鱼等中层官员更是理解深刻,他们已经不需要亲临第一线,甚至第二线,第三线都不需要他们亲临,他们要做的,其实就是整顿好一个部门,并且提出大致的发展方针。
至于细节和实施。是分给下面人的,由更低级的官员。更更低级的官员去完善,最后由广大群众完成。
或许是当得久了。脑子用得多了,灵活能力也不断提高。
那句话怎么说的,脑子不用就会生锈,反过来,脑子越用就越灵活。
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完成了从搬砖的苦工,到指挥的包工头的转变,为了国家这个集团获利,那个占有了大部分股权。却没有太大权力的董事长,就是王扬。
而普通民众,就是股票持有人,是股民,只有把公司发展好,他们的股票才值钱,收益才越大。
每一个国家,基本都是这样一个构造,很有意思。简单到发指。
看了看众人,王扬知道所有的事情就快解决了,他建立一个帝国基础的最后一步,只差实施了。等一切完成,这个国家的地基才算牢固,才能在上面盖大厦。
他的心潮很是澎湃。想想还真是有那么一点小激动。
不过现在再留众官也没有事情需要讨论,大家各怀心思。估计有什么问题也不打算讨论,就挥挥手:“退朝。”
……
出了大殿。众官员立刻来向李明祝贺,这个很少表现自己的家伙,这次真是太出彩了,不仅第一个获得了吏部的官员,正式迈入中层官员的阶段。
还给众官员提供了一个进入吏部的思路,所以对他,众官员还是颇为客气的。
张鱼这样的中层官员,也是上去祝贺,认同了他:“李大人厉害啊,在此先祝贺了。”
“李大人能力不俗,表现抢眼啊。”
“李大人,你是不是很早就知道怎么进吏部啦?和我们讲讲你那个规划妙在什么地方吧?不少字”
见众人一口一个李大人,李明感觉神气十足,很是高兴,像他这样的文官,想要升官实在是太艰难了,能表现的地方实在不多。
所以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在礼部的部门升官,早早就盯住了吏部,而他又不像张鱼驱黑他们一样,有固定的管理部门。
无事可做的他,只好换一个想法去想吏部的事情,果然,虽然他没有实权,没有管理部门,但有失必有得,他尽早的换了思路,反而让他成为第一个最有机会进吏部的官员。
而帮助他的几个助手,也是开心不已,虽然没被许诺升级,调入吏部,但一笔功劳是跑不了的。
在人多任务少的礼部做文官,比其他人多一笔功劳,那就是巨大的优势。
他们很是高兴,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众官员都很开心,气氛热烈,李明也当之无愧的受了众人的称赞,直到李四出来了,他才赶紧把功劳归于李四。
“如果没有尚书大人的推荐,我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在不流行谦虚的年代,说出这么一句很是谦虚的话,只能表明,事实确实如此。
当时有好些文官都有意进入吏部,李四却选中了他,只把他推荐了出来,这就直接让他不需要去竞争,只要安下心来,稳定的做事。
这可是特殊照顾啊,他李明自然无比的感激李四。
李四却不是特意照顾他,只是这国家刚刚成立,许多人还认不清现状,文官里面,有一小部分是书呆子,读书可以,理论也很强,实际是没多少操作可行性的。
李四见证了从二十几人到三千人的发展经历,虽然,自己没有亲自做过多少事,可是多少人亲身经历的耳濡目染,判断一个计划是否可操作的眼力,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