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三国之最风流> 135 曹孟德借兵破贼(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5 曹孟德借兵破贼(中)(2 / 2)

陪着曹操叙过当年洛阳后,王邑的从弟就不怎么再开口,卫固成为了河东三吏中的主角。


他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向曹操道了声路途辛苦,就转入正题,与曹操说道:“曹公兵行神速,离太原时给鄙主的来书才到鄙郡数日,公之兵马已然入我河东,不愧用兵如神之名,却不知曹公接下来的进战策略是何?”


曹操先不说自己的打算,抚须问卫固,说道:“君是河东之俊杰,王公对君赞不绝口,君必是已有计策,我愿闻其详。”


卫固年纪不大,约二三十岁,曹操不管是年龄、官职、出身、名声皆远胜於他,但他却丝毫无有畏畏缩之态,也没有什么故作谦虚的作态,听到曹操此问,他就痛快作答,说道:“鄙郡南接弘农、西邻左冯翊,此两地而下俱有凉州兵屯驻,而鄙郡北之西河,又是白波黄巾诸贼的老巢,因此与明将军议定共讨李乐诸贼后,鄙主经过与下吏的细细商讨,与下吏一致认为此战亦当速决,不可久拖。如果拖延,则不仅杨奉会自长安驰兵来援李乐诸贼,并弘农、左冯翊之凉州诸部兵可能也会来犯,西河郡的白波诸贼也一定会南下攻我,到得那时,明将军与我部就会三面受敌,莫说攻灭李乐、韩暹、胡才诸贼,河东郡恐亦将会不保!”


曹操点了点头,说道:“卿言甚是。”


夸赞了卫固两句,曹操不动声色,没有对卫固道出,他已经遣夏侯惇等将率精兵翻越吕梁山,奔袭西河黄巾去了,只是又问卫固,“确乎当速决也,然该如何才能速决,君有何策教我?”


卫固说道:“明将军与鄙主的暗中联手此事,李乐诸贼至今尚且不知,这对我联军是有利的。来见明将军之前,下吏献给了鄙主一策,鄙主深以为然。”


曹操说道:“是什么计策?能让王公赞同,一定是高明之策了?君请说於我听。”


卫固说道:“下吏此策即是我部与明将军所部里应外合!”


“里应外合?”


卫固说道:“当明将军部兵已到河东郡的消息传开后,料李乐诸贼将必会因为轻视明将军而率部前来迎击,而且他们还必定会令鄙主率部一同出战。当其时也,我河东郡兵就假装服从诸贼之令,却值诸贼与明将军交锋之际,我部倒戈,明将军趁势击之,则李乐诸贼败之必也!”


卫固所说的李乐等闻知曹操入境后,必会因为轻视曹操,率部迎击这话,不是无缘无故说出来的,却是有其原委。他这番话暗指了曹操此前数次与白波黄巾交战,却皆无大功,没有占得上风这段故事。那么曹操既然无非如此,李乐等人自认为河东郡是他们的地盘,曹操现而下又是以客军的身份入境,最关键的,李乐诸将皆乏智谋,尽是恃勇好斗之徒,料来必然就会轻视曹操。如卫固推断,十之八九,他们的确是会轻易地率部来迎击曹操。


尽管被卫固暗指了自己此前数战无功,曹操无有惭色,亦无怒容,笑道:“君之此策甚妙。”


卫固说道:“明将军亦以为然么?”


曹操说道:“君之此策,正与我意相合!”顿了下,说道,“我给君之此策做个稍微的补充。”


“敢问明将军,是何补充?”


曹操说道:“明天我会拔营,继续南下,但我行军的速度会放缓,此补充之一;行军途中,我会故意叫各部行军阵型散漫,此补充之二。”


卫固顿时了然曹操的意思,说道:“放缓行军速度,是为给李乐诸贼足够的集结、前来迎战之时间;行军阵型散漫,是为骄李乐诸贼,公之此二策大妙!”


曹操抚摸胡须,再度细细打量卫固,笑问道:“君现在河东郡府,任何职也?”


“蒙鄙主不以固寡陋,现任曹掾。”


曹操顾与帐中诸吏,说道:“屈才了!”回过脸来,笑与卫固说道,“以君之才,区区掾吏,焉可限之?待败诸贼,我一定建议王公,论功行赏,对君加以拔擢。”


卫固起身下揖,说道:“多谢明将军厚意。”


曹操下到堂中,亲自把卫固扶起。


却曹操身材不高,其貌不扬,卫固自以为雄杰之才,有轻侠之风,刚才初见曹操时,其实内心中是称不上重视曹操的,以貌取人,毕竟是人之惯性,可就只这么简短的与曹操对谈数句过后,不知为何,也许是在听明白了卫固“暗指”之意后,曹操却能做到面不改色,也许是举止言行间,曹操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与卫固类似的任侠做派,又也许曹操那两个“补充”,表现出来的他的军谋策略,在卫固心中,曹操的形象却仿佛亲近、高大了许多。


——这或许就是曹操与刘备尽管不同类,然性质相同的人格魅力。


卫固是王邑派来的代表,和曹操定下了此战方策后,暂留在了曹操军中。


王邑的从弟和那武吏赶回郡府,向王邑禀报,曹操已然同意里应外合此策这件事情。


……


王邑的从弟、那武吏间道潜行,回到郡治,把曹操的答复告诉了王邑。


王邑年有四旬,一部大胡子,相貌堂堂,身材高大,虽为文臣,有着北方边地人的雄壮之气。


他听完他从弟的回报,便召亲近的郡吏入见,先把此事告诉了诸人,然后吩咐诸人分头悄悄地去做准备,打探李乐那边的动静。


却诸吏散去后,一人折转回来。


这人年纪不大,方弱冠之龄,衣饰朴素,然气宇轩昂,外露刚正。


此人名叫贾逵,家在河东郡襄陵县,其族世为著姓,但其少孤家贫,乃至冬天连棉裤也没有,有一次他在他妻兄柳孚家借宿,天亮后穿着柳孚的裤子走了,因为此事,他於郡县中,颇得通健之名。贾逵为儿童时,戏弄常设部伍,其祖父异之,对他说:“你长大必为将率。”其家虽贫寒,到底是右姓豪族,文化的底蕴是不缺的,其祖父便向他口授了兵法数万言。


王邑到任河东太守后,听说了贾逵的事迹和姓名,於是就把他召入郡府,和卫固一样,任命他做了一个掾吏。卫固对曹操说,“须当速决”是他和王邑商议出来的,“里应外合”是他献给王邑的,实际上这些并不仅仅只是卫固一人而为,其中还有贾逵的很大贡献和功劳。


王邑见贾逵转回,便唤他的字,问道:“梁道,李乐诸贼现下大概已经获悉曹公部入境,大战就在眼前,你不赶紧去做准备,怎么又转回来了?”


贾逵说道:“明府,逵有一疑,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对贾逵,王邑是非常欣赏,很喜欢他的,闻他此言,就笑道:“卿有何疑,尽管问来。”


贾逵说道:“若说之前曹公来书与府君,希望能得府君之助,歼灭白波诸贼,答应他也不是不可以;可现在洛阳已为镇东将军帐下之徐荣所部和孙伯符部兵马入据。


“明府,这曹公他可不是荀镇东的对手啊!正是因为不敌荀镇东,曹公在兖州没了立足地,他才乃西投袁公,才又到并州太原。却既镇东所部已至河南尹,明府为何不与镇东联系,谋划共除李乐诸贼,而仍与曹公联手?”


王邑听了贾逵此问,也不瞒他自己的想法,回答说道:“梁道,我岂不知单论兵势,曹公不如镇东!可是一则,镇东所部现下是刚入洛阳,怕是没有余力助我攻灭李乐诸贼;二者,我与镇东不相识,他的治府又远在徐州,我即使想请他相助,也联系不便。


“民谚有云: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故我决定仍与孟德联兵。


“又且而今,正如孟德所言,李傕、郭汜、樊稠正与马腾、韩遂对峙於长安,李傕现在一定是没有多余的兵马给杨奉,助他驰援李乐诸贼,机亦不可失也!


“所以,还是先和曹公联手,待灭李乐诸贼,河东全郡还回我手,底下来,我郡可以北连曹公,亦可南通洛阳,和镇东通消息,游刃有余,即此谓也,岂不也是更有利於我河东么?”


贾逵想了一想,觉得王邑此言深有道理,下拜行礼,说道:“明府深谋远虑,非逵可比也。”


王邑笑道:“好了,梁道,你若是再没有其它的‘疑’,就去做准备罢。”


贾逵应诺而出。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