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三国之最风流> 218 媒归婚得两家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8 媒归婚得两家允(2 / 2)

南北风俗不同,是以北人多仕北国,南人多仕南土,江东士人出仕多在扬州,稍远点,也至多是如广陵这样的近地,比如现下会稽周昕为丹阳太守,吴郡陆康为庐江太守,吴郡太守盛宪是会稽人,早前的丹阳人陶谦为徐州刺史,俱皆是任不远本地。


本地人出去得少,外地人来得也少,而出仕为官者又多在扬州本地打转,几个缘故合在一起,吴地士人的乡土意识想不重也是不可能的了。


除了乡土意识重,江东三郡现下还算安稳,荀贞掌了徐州,下一步会干什么?吴郡士人必有猜测,四姓等不肯允婚,或亦有不想在时局开朗之前就被荀贞拖入关东乱战中去的缘故。


荀贞问道:“允婚者何姓?”


“钱塘全氏,永安沈氏。”


听了是者二族,荀贞原先的略感不足更是所剩无几了,颇为喜悦,因此二族虽不及四姓,却也相差不远。


“钱塘全氏,许的何女?”


姚昇说道:“全柔的从妹。”


全氏族中这一代中最有名的当属全柔了,此人早年被举孝廉,数迁,补尚书郎右丞,逢董卓乱政,遂弃官归乡,州辟他为别驾从事,后被朝中授为会稽东部都尉。


荀贞点了点头,又问道:“沈氏所许何女?”


“仲则之妹。”


“仲则?可是沈仪么?”


“正是。”


沈氏的族姓与全氏相当,其先本非江东土著,前汉时迁居九江,已是显宦,族中有官居骠骑将军者,入到本朝,有名沈戎者,被光武封为海昏县侯,辞不受,又举族徙至会稽,遂世居至今,顺帝时,分会稽为吴郡,其乡被拨归吴管,因又从会稽人变成了吴郡人。


沈戎迁到会稽后,其族裔与会稽和后来吴郡的名族通婚不断,如沈仪的祖父沈鸾,本身是陆稠的外甥,又娶了陆稠的女儿,而沈仪的外祖则是盛宪。


荀贞喜道:“我闻沈仲则守道不移,不妄交纳,今却将妹许给了我族中的弟子!”


姚昇笑而不语。


姚昇是不好直说,以沈仪的性格,本是不愿意允婚的,但姚昇为荀氏子弟求妇的事情被盛宪知道了后,盛宪不知是出於什么考虑,插手其中,这才有了沈仪许妹之事。


荀贞又说道:“虽只得二姓女,然出自全、沈,必佳女也,足可配我家弟子了。”


吴郡士族颇多,按理说,以荀贞现下的权势、名望,就算吴郡的士人再保守,再有乡土意识,也应是不该只有全、沈两家许婚的,事实上,姚昇到吴郡后,本来也的确是有好几个大姓都有意应允的,可之所以后来除了全、沈,其它的都不再提许婚之事,乃是因为一件事。


只是这件事,姚昇也没办法对荀贞明言。


这件事是:在姚昇为荀氏子弟求妇的消息传开后,吴郡中的清议者发表议论,说:“公明不娶,二龙应之,司空违命,公沙割席,广陵攻州,无诏非义,盛名之下,乃有虚士”。


“广陵攻州,无诏非义”说的自是荀贞,说他没有诏令,以郡攻州,是不忠不义。


“司空违命,公沙割席”说的是荀爽,北海有望族公沙氏,荀爽与其族中一名叫公沙孚的友善,两人年轻时相约,出不得事贵势,后来荀爽被董卓强征,九十三日而为司空,公沙孚认为荀爽违命,便在其后的一次见面时,与荀爽割席而坐,不肯与之共席。


“公明不娶,二龙应之”说的是桓帝末年,中常侍唐衡想把女儿嫁给汝南傅公明,公明拒之,唐衡转把女儿许给荀彧,荀绲同意了,荀绲是荀氏八龙中的二龙,是以说“二龙应之”,这是在嘲讽荀绲没有清直的刚正气。


六句议论,两句讽刺荀绲,两句暗指荀爽趋炎附势,两句抨击荀贞,虽是只有仅仅二十四个字,却是接连贬低了荀氏两代人,贬低的还是这两代人中最出色者。


发此议论的吴人,不排除其中确是有生性高洁,是在真心批评荀爽和荀贞的,但其中却也一定有不少是想趁此机会,通过贬低荀氏这个关东右族,从而来抬高江东吴士声价的。


由是之故,姚昇此次回吴郡,只给军中的诸荀说成了两门婚事。


吴人的这几句议论,不但说了荀贞,还说了荀爽和荀绲,既是为荀贞的尊者讳,也是担忧荀贞闻此会勃然大怒,日后真要兵入吴地时,恐会有害於吴之士人,所以,这件事姚昇不能说。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