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三国之最风流> 71 董仲颖操立天子 袁本初离洛奔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1 董仲颖操立天子 袁本初离洛奔冀(2 / 2)

不管是谁想出的这个主意,其实早在荀贞还在洛阳时,董卓就流露出过这个意思。


废掉现在的这个天子,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这个主意不得不说是个“好主意”,“好”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董卓有大利,二是,而且很可能不会受到文臣集团太强烈的反对。


先说对董卓有大利:刘协又被称为“董侯”,是董太后把他养大的,他一向把董太后家视为他的“外家”,也即“母家”,董卓也姓董,虽然和董太后不同宗不同族,但政治这种东西,董卓现在大兵在手,他非要说他和董太后同宗同族,别人也没办法他,而他一旦成为了董太后的同宗,他就可以依照汉家惯例,以外舅的身份来执掌国政了,这是非常“名正言顺”的。


再说而且很可能不会受到文臣集团太过强烈的反对。


在今天子无有失德的情况下去搞这个“废立天子”,肯定是会受到文臣集团的反对的,但因为袁绍早前血洗北宫之事,把“心中对此有深深阴影”的今天子搞下来,换个“没有经历过那等杀伐、颠沛,心中可能对此没有太多阴影”的新天子上去,却不一定会受到袁氏的强烈反对。袁隗现是太傅,乃是文臣之,加上袁家在政坛上的强大影响力,只要袁家对此不是强烈反对,那么这件事情就肯定能够做成。


所以说,结合这两点,既对董卓有利,可能也不会被袁家反对,换言之,对袁家可能也有一定的利处,这个主意确实是个“好主意”。


可问题是,袁隗为的袁家长辈为了本家族的长远利益可能不反对这件事,但就袁绍来说,他却是完全不赞同的。


这不是开玩笑么?老子在洛阳蛰伏了这么多年,结交士人、豪侠,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掌握朝权,最终孤注一掷,冒着天大的风险,带兵杀入北宫,提着脑袋干成了“尽诛诸宦”的事儿,总算守到了“云开月明”,挟家资之势、持诛宦之威,声望之高、一时无两,眼看朝权就该由自己来接班了,你董卓半截腰杀出来,又是以兵威吓我,现在又打算废立天子,这事儿要真让你干成了,老子干啥吃去?百岁千载之后,老子可不成后世笑柄了?蛰伏那么多年,养望纳士,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结果倒好,胜利的果实被你董卓轻巧巧摘去,这要留在史书、传到后世,可不就是个笑话么?就别说袁绍一世豪雄,能不能咽下这口气,就冲着不能遗笑后世,他也不能眼看着董卓把这事儿干成。


故此,在一次会谈中,当听到董卓明确表露出他要废立天子之后,袁绍当天就离开洛阳,挂印北上,奔去了冀州。


曹操并在信中说,现今形势恶化,朝事剧变,事难谋矣,他也准备离开洛阳了。


送信来的是曹操本家的一个子弟,在荀贞读完信后,他请荀贞屏退左右。


荀贞心中一动,心道:“袁本初离洛,别处不去而直奔冀州,这必是在离洛前他就已经做过全盘考虑,有了下一步的计划了。孟德与袁本初交情甚佳,必知其中内情。”


一边想,他一边示意陪坐堂上的姚昇、魏光等人退下。


很快,堂上没有了外人,只剩下了荀贞和这个曹家的子弟。


荀贞说道:“君请我屏退左右,必是有秘事相告。请言之。”


这个曹家的子弟是曹操的族弟,他说道:“在下离京前,吾兄私下对我讲了几句话。他说有些东西不好写在信上,叮嘱我务必转告明公。”


“请说。”


“今洛阳之时局已不可挽回,数月前,明公离开洛阳时,曾与吾兄有过一次深谈,吾兄叫我问一下明公:敢问明公可还记得当时当夜所谈之话?”


“记得。”


“吾兄说,践行当夜之话的时刻,很快就要到了。”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