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宠也明白这个道理,连忙建议道:“使君,形势危急,再等皇帝的命令已然是来不及了,我等应当加快速度、倍道兼行,不去东关,而是前往皖城接应大司马,若能及时赶上,我东路大军尚有一线生机。”
“就这么办。”
于是,贾逵当即下令大军改变道路、水陆并进,加快赶往皖城。
然而纵然魏国君臣已经算是反应及时了,但另一头的曹休还全然不知危险将至,依旧领着兵马朝着皖城这个吴军精心准备的陷阱飞速奔去。
“报,启禀大都督,魏军前锋已进入枞阳境内,距离皖城只有五六日的路程了。”
陆逊颔首道:“很好,再探再报。”待哨探退下后,看向帐内众将道:“诸位,决战的日子就要来了,这几日还望诸位约束将士、做好准备。”
“谨遵大都督军令。”众将齐声领命。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诸将都十分激动,独有左都督朱桓一人心里有些五味杂陈。
他回到自己的营中之后,让随侍的亲卫都退了出去,只留他一人呆在屋内盯着墙上的庐江郡界图发呆。
“大战即将到来,自己必须做些什么,不然就真的要被陆逊给比下去了。”又一次在脑海中对皖城一带的地形捋了一遍后,朱桓的心里渐渐有了个想法。
他来到桌案前,取出一份空白竹简摊开,然后又往右手边的砚台里加了些水,一边研墨,一边斟酌着奏疏的用词。
片刻后,朱桓提笔蘸墨写了起来。很快,一篇慷概陈词的奏疏一气呵成,朱桓又检查了一遍,这才满意地用泥印封好。
“来人。”
一名心腹亲卫闻声入内,躬身拜道:“将军。”
“汝即可乘快船将这封奏疏带回武昌交给少主,让他立刻入宫呈送至尊。”
亲卫连忙接过奏疏,应道:“诺。”
“有了这条妙计,就不会让陆逊独享大功了,自己也能分兵行动,不用每日在此听他号令。”待亲卫离去后,朱桓又来到地图前沉思道。
皖城距武昌虽有六七百里之遥,但皆是水路,因此朱桓的亲卫仅用一天就回到了武昌,将奏疏交给了自家少主朱异。
朱异不敢怠慢,马上入宫将其父的奏疏呈递给了吴主孙权。见他一大清早就跑进宫来,孙权心知朱桓在奏疏中想说的事肯定不会太小,连忙看了起来。
这一看才晓得原来是朱桓献上了一条分兵断后的计策,只见朱桓在奏疏中的大概意思是,曹休本来是因为身为魏国皇亲国戚的缘故才受到重用,其实并非是什么智勇双全的名将。
如今交战他是必败无疑,战败之后就必定逃走,而魏军逃走时一定会经过夹石和挂车这两个地方。
这两条道路都很狭窄险要,如果让一万兵马预先在此用柴木阻塞道路,那么敌军就可以尽灭了,而曹休本人也可以生擒。
如果承蒙孙权的威名,吴军生擒曹休完成大计后就可以乘胜追击,直取寿春,割据淮南,进而谋图许昌、洛阳。
这是决定千秋万事的时机,不容有失。因此,朱桓请求亲率部众前往夹石和挂车两地断掉曹休的退路。
孙权阅完之后,虽然对奏疏中所提到的计策颇为赞同,但想到自己前些天自作聪明地进攻江夏险些坏了大事,这回再也不敢自作主张,急忙遣使去询问陆逊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