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但是燕京昭明宫的正殿里面仍然是灯火通明。这座女真人的后宫大殿,现在还是北明军召开军议的所在。几张大方桌子被搬来拼成了个长桌,上面铺了张地图,乃是整个汉地的图。北明军西征军的重将和随征的文臣赵复,都聚集在长桌周围,每个人都脸色凝重,还不时低声交换着意见。
明王陈德兴则坐在大殿中的御座上,旁边还放了把椅子,椅子上正是满脸焦急的李翠仙。
李璮的告急文书是昨天下午送到燕京的,军议也是从那时开始的。李璮送来的消息很让人担心——其实就是李翠仙一人真担心,别人都是假装担心——蒙古人突破了忻口,杀到了太原城下,打了李璮一个措手不及。
蒙古人一开始南下的时候,李璮还以为是支偏师——因为忽必烈派出了大量的探马游骑封锁战场,李璮想要获取准确的战场情报有点困难,而且李唐军上下都认定蒙古人要和陈德兴拼个鱼死网破,因此就发生了误判——并没有太过重视,只拍了少量部队去封锁忻口,结果却让蒙古人潮水一般涌到了太原城下。这下把李璮吓了个半死,一面死守城池,一面向陈德兴告急。
而陈德兴和他的大将重臣们,从下午一直议到次日凌晨,居然也∧拿不出什么定论。
对于大明龙兴开国的这一代人物。后来的史书上都吹捧的英明神武,个个都是什么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探险家、发明家、科学家云云的。但是陈德兴自己知道,现在北明政权其实就是个草台班子。靠着士爵制度、八旗制度、h药武器还有钢铁的加持。军事上的战斗力不弱,战术也很有一套。如果两军在战场上摆开来对决。忽必烈多半打不过陈德兴。但是战略上的东西,什么运筹帷幄。什么决胜千里,那陈德兴比忽必烈就差远了。在某些时候,北明集团的战略部署甚至非常随意。
是的,就是随意!譬如这一次的西征,本来的计划是夺取金莲川草原,切断燕云和蒙古的联络,再以精锐八旗兵袭扰东蒙古和辽中、辽北草原。
这就是原本的战略。先取战略上的优势,再由北而南收取燕云,妥妥就是一个大契丹了。
可是陈德兴和北明军高层却因为蒙古东道四王想要入居燕云的企图而放弃夺取开平。转而急袭燕京去抢夺人口,结果将自己置于了进退都不易的地步。
反观忽必烈,则是因势利导下了几步妙棋。用燕京和粮草问题困住陈德兴,又用陈德兴的威胁整合了蒙古东道四个兀鲁斯,还让末哥指挥六万大军占住燕山和山后州据了形胜,然后则出人意料的以主力借道山西南下!一举甩开了战斗力最强的北明军突入到了东唐腹地。
而除了战斗力强悍的北明军,忽必烈的二十万蒙古铁骑哪儿还有对手?到了南边儿还不是想打哪儿就打哪儿?实际上,就是北明的六万西征军对上忽必烈的二十万大军,也就是一场惨胜而已。这也是北明军重将谋臣都不大愿意去救李璮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留在燕云。就能先定山前诸州,再夺燕山隘口,然后北上开平,收复山北。都是妥妥的功劳。稳扎稳打的提升国力。若是燕云十六州尽复,北明的人口极有可能突破200万,只要将新得的土地人口整理好了。最多两年。北明就能拉出20万士爵兵和八旗兵。到那时再去和忽必烈决一死战才是最稳妥的……如果那时李璮已经被忽必烈灭掉了,那就正好收了李璮的残部。那可就实在太理想了!
不过今天李翠仙也出现在军议上了,大家伙脑子又不笨。当然不会挑明说这等事情,因此会议也就拖拖拉拉开个没完了。而李翠仙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陈德兴一直在用眼角瞄自己的老婆,见她紧咬嘴唇,一双明眸当中闪烁着泪花,只是忍着不说话。心里满意地点点头,这个女人虽然喜欢耍小聪明,对政治的兴趣也浓厚了些,但还是颇重感情且知道大体的。就是看在她的面子上,也该去救一救李璮!这个啥,样子总是要做一做,等李璮英勇牺牲了,还少不得去济南和李彦国抱头痛哭一场……
“不须再议了!”陈德兴突然开口,打断了众人的低声议论,“准备出兵南下吧!”
李翠仙长吐了口气,感激地看着陈德兴,原本在眼眶中打转转的泪水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陈德兴看了她一眼,笑了笑道:“忽必烈是一定要打一下的,不把他打怕了,咱的燕云十六州就不会太平!辽东之所以会太平,还不是因为塔察儿被咱们打怕了?”他放沉语气,“现在忽必烈还不知道怕,那么就要打到他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