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二百九十二章:龙颜大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二章:龙颜大悦(1 / 2)

吴主事懵了很久。


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对方应该是来消遣自己的。


于是他堆笑,和颜悦sè道:“钱粮账簿,哪里有这么多……这……这不合规矩啊。”


张安世道:“那该是多少?”


吴主事道:“每年各府的账目,有多有少,可绝大多数,是洋洋数万的数目而已,可下官看这里头的数目,只怕有数十万之多……”


张安世道:“我们太平府就是这样的,怎么,你还嫌我这太平府钱粮少了吗?”


此言一出,吴主事脸sè微微一变。


他干笑:“这……这是什么话……这……下官……下官……请人来核算。”


张安世倒也没有揪着他的辫子,教他自己来算,于是道:“我来了也不给我一口茶水喝。”


吴主事忙点头,让人去斟茶递水,又被张安世搬了一把椅子。


张安世则挪了椅子,直接坐在吴主事对面。


后头高祥等诸官,便亦步亦趋,恰好将吴主事的桉牍围的水泄不通。


吴主事:“……”


他缓缓抬头,见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看着自己,便又忙低下头去。


“来……来个人。”


一个书吏从人群中挤进来。


“开始盘算太平府钱粮,给我抽tiáo几个能吏来,不,给我将所有的书吏都给我抽tiáo来。”


“是,是……”


不得不说,吴主事还是很专业的。


毕竟久在户部,就算他可能不太会算账,可至少知道,户部之中谁能算账。


待一屋子的书吏纷纷进来,吴主事开始分工,编了甲乙丙丁四个组,甲组专门算银钱,乙组则算粮食,丙组进行汇总,丁祖则进行核算,确保账目万无一失。


书吏们开始忙碌起来,所有人都不敢怠慢。


过了片刻,有差役来,道:“湖北布政使司的人来了,问账目厘清了没有,他赶着回去复命。”


“让他等着。”


又有人来:“四川布政使司……”


吴主事大急,自己现在被人盯着呢,虽说户部也是看人下菜,一般府里或者县里的人来送钱粮簿子,户部都是爱理不理。不过到了布政使司这个层级,毕竟这些人背后是封疆大吏,往往都会给一点面子,和颜悦sè的招待,提早帮他们折算,让他们早一点复命。


可现在是什么时候,吴主事瞥了一眼张安世,张安世慢悠悠的喝茶,一副澹定的样子。


可吴主事不敢耽误事,不过很快又有人来催了,这一次不是差役,而是湖北清吏司的郎中亲自来:“吴主事……那边催得急了……”


这人大喇喇的进来,人未至,声音先到,着急上火的样子。


可一进来,见这场景,有点懵了,又见穿着蟒袍的青年,似乎意识到…什么,便转身要走。


张安世朝他招手:“人来……”


这郎中才苦笑着道:“下官……下官刘和……”


张安世道:“你来的正好,不要多礼了,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去算账吧。”


刘和:“……”


他鼓足了勇气:“下官……下官还有公务在身……”


张安世sè变,道:“清查钱粮,就不是公务吗?我怎么看你像白莲教……”


刘和两腿竟有些软了,毫不犹豫道:“可天大的事……天大的事,也及不上威国公您的事。下官……来搭一把手……”


张安世才心满意足,他眯着眼,似开始在打盹。


高祥等人,看的心惊肉跳,公爷太年轻人了啊,这不是把人都得罪死了吗?


别看这些人,表面上恭顺,可在庙堂上的这些人jīng,哪一个不是表面和气,背地里给你使坏的,就好像那吏部……


高祥觉得,若是自己罢官了,临走时一定要和张安世好好的谈一谈,这威国公的脾气不改,以后要吃大亏。


外头也有一些当值的官,听说了这边的事,便在外头故意走动,或者探头探脑看乐子的。


谁晓得刚冒头,张安世朝他们招手:“来来来,正缺人手。”


…………


紫禁城。


文渊阁大学士和吏部、礼部、户部等诸官见驾。


吏部尚书蹇义上了京察的奏疏。


这奏疏只呈送皇帝,便连文渊阁大学士,也不能票拟。


吏部之所以被称为天官,就因为它的职责过于紧要,许多的事,几乎都可和皇帝直接沟通,不需经过文渊阁。再加上掌握无数大臣的升tiáo和罢黜,自然不同。


朱棣看到这密密麻麻的奏报,便觉得头痛,道:“此番京察,不会又是做样子吧?”


蹇义连忙道:“不敢,这一次,评为劣等的有三十一人……比之往年,足足多了十倍不止。”


朱棣颔首,这才显得满意,随即他大怒,吏部极少评劣,若是评为了劣等,可见这些人有多令人生厌,当下……他皱眉道:“所有评为劣等的,一律罢黜,不……他娘的,吃了朕的皇粮,却是不给朕好好地办差,实在可恨,罢黜之后,流放至琼州世代为吏,子孙不得科举。”


谁也没想到,这一次竟是格外的严厉。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不到人神共愤的地步,吏部是绝不可能做坏人的,哪怕你贪一点,缺德一点,名声糟糕一点,办事湖涂一点,本着不将人得罪死的原则,这吏部还有协办的都察院、大理寺,都会捏着鼻子给你评一个优。


朱棣看着这厚厚一沓的京察,随手翻阅了一二,不过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主要是信息量太大了,而后对蹇义道:“吏治若是败坏,这就是吏部的过失,往后京察,切切不可怠慢。”


蹇义道:“是。这一次,臣也是这个意思,有一些民愤太大的,受了许多的检举,臣便命吏部清吏司的郎中去查实,除此之外,都察院御史,还有大理寺的判官,也都协同,这才查实了一些。”


朱棣满意的点头:“辛苦了。”


说着,又看向户部尚书夏原吉:“今岁的钱粮……大抵数目都出来了吗?”


钱粮是根本。


夏原吉道:“有六七成的账目,已经核对过了,今岁最令人惊讶的,乃是湖南长沙府,因为江浙和江西等地这两年发生了灾情,可湖广却是大熟,其中长沙府的情况最是乐观,有九十一万石,远超了往年的夏粮税赋,臣记得,去年的时候,长沙府是六十七万石,前年乃五十九万石。除此之外,银税也颇为可观,竟有七万六千两,也比之前两年,要多了许多。”


朱棣道:“这长沙知府是谁?”


“姓郑名录,是洪武年间的举人。”


蹇义似乎也对这个人有印象,含笑着补充道:“此人官声不错,当初……长沙修筑河堤,他也是功不可没。”


朱棣道:“这样的能人,要大用,先让他在长沙府再呆一年,明年入夏之后召入京城,朕要亲见。”


“是。”


夏原吉道:“不过总体而言……今年的税赋征收……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朱棣皱眉:“怎么,相较往年少了吗?”


“臣对照了前几年的情况,也只堪堪……和建文二年可比,迄今还未超过洪武二十年之后的记录。”


朱棣听罢,显得不悦。


他背着手,来回踱步,建文二年……怎么好比,这建文二年的时候,自己正在靖难,许多地方,根本不在朝廷手上,更别说征税了。


“这倒是怪了,洪武年间……国家初定,朕继位之后,前几年朝廷还在恢复元气,倒也还说得过去,可天下也太平了这么多年……怎的粮税还少了。”


其实朱棣如果知道,到了后世,明朝太平了两百年,可税赋还有登记的田产居然绝大多数时候,都没有超过洪武年间的钱粮收入,估计要骂娘。


朱棣叹了口气:“要查实一下,问题在何处,总不能年年都是天灾吧。”


夏原吉道:“是。”


朱棣挥挥手:“好了,下去吧。”


夏原吉打道回府,回到户部部堂的时候,他心里还在想着陛下让自己查实情况的问题。


这事儿……夏原吉也有难言之隐。


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天下初定,百姓们争相开垦荒地,不少土地都得以征税。


可问题在于,这数十年过去,不少地方……土地开始兼并,而有本事兼并人土地的人,往往有本事将土地隐藏起来,这种隐藏,当然不是变魔术一样把地变没了,而是凭借着他们的家世和地位,与差役合伙,在官府登记的田地登记的土地中藏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门道,也是多如牛毛。


可问题就在于……这事……没办法清理,总不能像太祖高皇帝一样,把天下的所有的州县父母官都砍了脑袋,然后换新的知府和县令们去理清土地的情况吧。


夏原吉叹了口气,等进了户部,他目不斜视,自是先到中堂那儿去,可谁晓得,中堂那儿却是空无一人。


夏原吉皱眉:“人,人呢?”


连续怒叫了两声,这时才有个差役匆匆而来:“部……部堂……”


“人都去哪里了?”


“都……都被拉了壮丁,那威国公来了,带着人……侵门踏户……抓着官吏们去算账。”


算账?


户部何时得罪过他,他要算什么账?


夏原吉怒从心起,勃然大怒:“荒谬。简直就是荒谬,这还有国法,还有纲纪吗?他张安世……这是要干什么?”


说罢,勃然大怒道:“那你为何在此?”


差役苦着脸道:“小人不识数,不会算账啊。”


夏原吉:“……”


这时候,夏原吉才意识到,这差役所说的算账,原来真的是字面意义的算账。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