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北雄> 第1739章生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39章生产(2 / 2)

让两位大将军空跑了一趟,听上去好像有点开玩笑的意思。


可也没办法,吴王杜伏威回来的太早,让人们对大军班师的预期提前了许多,不光是朝臣,连李破都觉得李靖在夏天回军刚刚好。


只是高句丽那边的收尾工作最终还是交到了李靖的手里,先期运送过来除了一些唐军士卒之外,就都是高句丽的战俘。


于是工部,兵部,户部等便联合了起来,从山东那边接收着一批批的高句丽人,各处的工程都很缺人手,倭人不够分的,高句丽人来的正是时候。


朝廷大略估算了一下,今后两年,从东海掳来的“外来人”加起来能有六七十万人之多,用好了的话,今后十年的各种工程就都有了着落。


什么叫用好了呢?数十万的壮年男女,没有受到过于残酷的对待的话,他们必然会繁衍人口,子子孙孙皆为大唐所用。


听上去可能让有些人不太舒服,可当世之人接受能要高的多,尤其是普通百姓会受益于此,不用像前隋那样每年来服劳役,日子会好过许多。


而且大唐元贞七年,李破腾出了手,终于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该把一些新的技术全力推广开来。


在他的认知中,推广新技术的过程自然和当世之人有所不同。


大规模生产意味着当世这种小的手工作坊模式是不足以满足李破的胃口的。


实际上,在另外一个时空当中,大唐鼎盛时期,确实也出现了几户,几十户进行联合生产的手工也作坊。


这是社会需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生产力会得到改进,生产效率得到提高,文明就此也将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如果没有藩镇之祸,皇室以及贵族们也没有那么的穷奢极欲,社会财富积蓄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便会厚积薄发,让中原文明踏上一个崭新的高度。


…………


此时李破琢磨的则是官府进行强制干预,把生产力提高上去,换句话说,就是进行一些生产协作模式的大规模生产活动。


不过此时也只是个想法而已,农业立国的国策,是符合当世现实的,此时的农民不可能脱离生产,因为没到那个程度。


只有在人口膨胀到一定的数量,可耕地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甚或是土地兼并状况比较严重的时候,才能出现大批的失地农民。


这都是当年从中学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李破很清楚那都意味着什么。


而且大规模的生产,就意味着大规模的需求,生产力过剩的话同样会出大问题。


但这些在他看来并非没有解决之道,人口不够,那就去争夺更多的人口,大唐需求不足,那就向外倾销。


无论是西域还是草原,都还是很有些购买力的,而且海上通商之后,东南亚的那些小国,也可以作为目标。


当下要做的就是,鼓励创新,先把底子打好,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改革一下如今落后的生产模式。


至于军事方面的那些作坊,却是可以先做起来,数十万大军,对于现下的生产力来说,对军事物资的需求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