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北雄> 第1142章建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2章建言(1 / 2)

高地上出现了空白,该怎么去填补?


这就是摆在李破面前的大问题。


高地在之后必然要纳入到大唐版图之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白给的好处都不要,难道非要跟人拼命去争抢的东西才香?


而且不管吐蕃存亡断续,高地都会是横亘在大唐和吐蕃之间的一个重要的防线,而且这也对河西走廊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


不论如今大唐的战略重点在哪里,一旦西突厥有事,大唐的jūn_duì 走的都会是河西走廊一线,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地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


按照之前制定的战略,李破和他的臣下们预计在将来的三到五年当中,大唐才能基本消除来自高地的威胁。


这还是在基于吐蕃内乱的条件之上的评估,只要吐蕃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平息内乱,这个时间还要延长许多。


………………


只是这世上的事情总是逃不脱计划没有变化快的规律。


就比如说天气变暖这事,太史局关注这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按照近十年来的记录,嗯,虽然战乱时节,记录有所缺失,可长安毕竟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所以太史局一直在运转当中。


不像洛阳那边,人都快死光了,其他也就不用提了。


所以说今年太史局上奏的表章是有切实依据的,天气确实是在变暖。


这对王朝的兴替无疑有所影响,尤其是对于农业的影响会很大,夏秋时节稍微长上一些,北方粮食的产量便不可同日而语。


而以农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必然会产生连锁性反应。


粮食产量多了,人口也就会快速增长,然后可能就是帝国疆域的扩展……


这种观点在后来并不新鲜,只不过当世的诸般限制,没有人能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王朝的兴衰。


所以李破给予太史局的诏令就是让他们继续监测,并随时和司农寺,太常寺等部衙互通消息,看看这对大唐而言,有什么样的切实影响。


是粮食产量会大幅增长,还是干旱来临的前兆?


…………


回到高地的问题之上,吐蕃人来投,顺便扫清的高地部族,那么选择谁去为大唐守卫高地?


李破琢磨了一下,没什么头绪。


吐蕃人奉上的礼物缺筋少肉的实在令人难以下咽,因为高原的环境对于大唐来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有那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的话,高地部族也不会存在那么长的时间。


当然了,在李破这里不存在没办法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如今的形势跟前隋时大不相同了。


比如说当初李年等人出朔方进入灵州时,曾收取当地的一些部族首领的子嗣送到长安,当做质子,范文进之后也有仿效,如此这般至今已有数载。


这些人一直在千牛备身府中任职,由秘书省派人教导,现在应该是能用到他们的时候了。


派一些人回去,带领部族到高地驻守,应该具备一定的忠诚度,才能上也会比那些土著强的多。


…………


李破略略琢磨了一下,便将此事下发到三省六部,让臣下们也来参与一下讨论。


不几日,尚书令萧禹上书建议,他认为应该立即在高地划分郡县,即便唐军不能进驻,也当派遣一些官吏前往,做好彻底把高地纳入大唐版图的准备。


之外他不建议让陆续归附的那些高地部族重新回去故土,高地部族向来反复无常,臣服于大唐乃无奈之举,重新回到高地后很可能会有所反复。


李破就觉得这厮在胡言乱语,凭借一些官吏,区区几百上千人可无法在高地立足,萧禹对高地诸部的评价倒是很中肯。


吐谷浑政权,高句丽,突厥,这些年向来是中原王朝之大敌,如今吐谷浑覆亡,大唐自然不能给其以死灰复燃的机会。


而尚书省给出的建议就很有操作性。


温彦博等人认为,应该在高地设下都督府,下面再设几个折冲府,对高地进行全面的军事化管理。


所有去到高地驻守的人们,都要先在凉州进行操训,顺便进行忠君报国的诸般教育,三五年一轮换。


如此坚持下去,十年之后,雪山以北,将尽为大唐之疆土。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