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北雄> 第1278章海战(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8章海战(一)(1 / 2)

在这次盟会之上,李破向阿史那杨环做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承诺。


第一个就是只要阿史那杨环在位一天,大唐便不会向突厥主动挑衅,尽量维持两国间的基本和平,如果阿史那杨环有事需要大唐相助,李破也会酌情应之。


这些李破都能够做到,但他到时候愿不愿意遵守自己的诺言,还需时间来证明。


第二个承诺便是他支持突厥王庭收回西域,这是他与臣下商量好的战略,当和阿史那杨环谈过之后,便不会再做更改。


至于东西突厥之间的恩怨,大唐暂时不会,也没那个能力和意愿再做参与。


也就是说,不管西突厥东征,还是突厥王庭攻拔西域,大唐都会作壁上观,不会像前隋那样帮助西突厥猛拽突厥王庭的后腿,或者是追求东西突厥之间的平衡和牵制。


相应的,阿史那杨环在两国边界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至于两国互不侵犯,通商诸事,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很快就能达成一致。


毕竟不是后来,大国之间关系那么复杂多变,当世要简单的多。


而这也象征着南北的人们在经历了十几二十年的变乱之后,终于恢复了些理智……


……………………


只是纷争永远不会结束。


大唐元贞四年八月初,北方渐渐进入秋末时节。


在东海的海面上,从大洋上刮来的季风依旧保留着温暖的气息,而且比之前劲急了几分。


风波汹涌,这并不是一个出海行船的好季节。


驶离东莱的大唐船队此时正行于海上,八十余艘大大小小的海船,散落在数十里的海面上,簇拥着旗舰,不停的矫正着航向。


大唐的海船多数都是继承于前隋,大业中后期,是前隋造船也最为发达的时期,杨广开凿了运河,江南以及东都的造船业顺势兴旺了起来。


而三征高句丽,更是进一步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


据说当时大隋有大小船只上万艘,来护儿渡海攻高句丽时,率领的海船有上千艘,规模庞大。


现在就不用指望了,八十多条海船已占了江都海船中的半数。


而且船都比较老旧了,杜伏威主掌江都的时候,他没能力再造大船,只能修修补补,直至如今,江南的造船业已然式微,想要恢复过来的话绝对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


………………


杜伏威立于船头,随着船只上下摇晃,他身子却稳如泰山,和在陆地上没什么两样,几年未曾率人出海,一旦到了海上,杜伏威的精神头是一日足似一日,浑身上下几乎每个细胞都在欢呼雀跃。


他所在的旗舰是当世标准的海上巨无霸,中原的人们称之为楼船,长约二十余丈,载兵一营。


三面大帆,前后两边是副帆,主要作用是矫正航向,主桅在船中,鼓风向前,如果海上风力不足的话,船的底仓之中还有踏轮,可以用人力驱动,充分的保证了大船的机动性。


这是当世最为先进的战船,没有之一一说,船大如许,却不笨重,行于海上,无论是速度还是灵活性,都非平常船只可比。


………………


感受着船只摇晃的幅度,以及吹来的海风的强度,还问了问东莱海边的渔民以及新罗人,对于这片海面上的风险杜伏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


在八月份,南边的海面要凶险的多,这里反而很少见到风暴和雷雨,就是天气有些冷而已。


出于安全以及对这里还不太熟悉的考虑,他们一直是半帆前行,并时刻注意着天气的变化。


杜伏威的部下们都是曾经屡次出海的老人,船上的活计难不住他们,不过还要来往上两次才能熟悉这里的海情。


尤其是海上不像陆上,有路供人选择,辨明方向也很简单,海上则不同,需要大家仔细辨明航向,这是个比较考验经验和技术的行当,还有驾船,掌帆等事,都需要老水手来做。


标准的团队作业,国力稍微弱点都不成。


杜伏威建立的长安海事学院教导的其实就是这些东西,杜伏威对此还是比较期待的,当年他从江都驾船出海,大家可都是用命在赌。


开始的时候谁也不敢驾船远离海岸,就怕迷了路或者翻了船,把大家都葬送在海里。


如果有一所专门教导人行船的书院,情况估计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懂得行船的人多了,代代相传,将来出海便能平安许多。


皇帝就是皇帝,有长远的眼光,比俺这些粗人强的多,当年怎么就想着填肚子了呢?杜伏威想着,顺便拍了拍皇帝的马屁。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