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红楼之挽天倾> 第六百零二章 崇平帝:朕龙体好着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零二章 崇平帝:朕龙体好着呢!(1 / 2)

河南,巡抚衙门


子夜时分,后院书房中的烛火还依稀亮着,一道颀长、挺拔的身影坐在太师椅后,提笔悬腕,伏桉书写。


贾珩定了定心神,托起一旁的茶盅,喝了一口清茶,将齿颊之间的阵阵甜腻雪香压下。


刚刚欣赏完舞蹈,就即刻写着书信。


先前晋阳要来河南的事儿倒也提醒了他,先前好像给家里写家书,忘了给晋阳写着书信?


于是不由发散联想,在河南一呆要两三个月,只怕还需经常往家里写信才好。


贾珩思忖片刻,将一封刚刚晾干字迹的书信装进信封,在封面上书写“元春亲启”的字样,旋即以火漆蜡封了信封,剑眉之下目光深深,低声道:“不如都写一封,看着也不起眼一些,就是不能……不能送错了,不然,那就当场去世了。”


他之所以先前不写给晋阳的书信,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书信这东西就发诸笔端,落于文字,一旦为人所截获,就有安全性的问题。


故而,哪怕现在写着,对元春还有对晋阳长公主,里间也都是寻常的问候之语,这倒没什么。


接下来,是要写给秦可卿、宝钗,她们两封书信可以装在一起,这样可卿就可以将书信递送给宝钗。


再有一封,就是写给惜春,她和妙玉两人装进一个信封。


黛玉可以单独一封,这倒没什么大事,湘云可以与写给探春的信封装在一起。


甚至贾政以及老丈人秦业,也都各自写了信。


至于信纸中的内容,自是叮嘱着离京之后的事儿,对公务以本分勤勉为要,对朝堂齐浙两党之争不可间与,遇事多写书信询问他这边儿的意见。


另外还给董迁写了一封,询问了五城兵马司的近况,或者说隐晦问起,魏王那边儿的近况。


而就在贾珩“群发”书信之时,西跨院,厢房之中,澹黄色帷幔脱离金钩束缚,垂落而下,而里厢传来哗啦啦的声音,借着高几上的明亮灯火映照,将一个坐在浴桶中的云堆翠髻的丽人身影,倒映在屏风上。


咸宁公主云鬓挽起,现出那,藕臂舒扬,撩起带着花瓣的热水,轻轻搓洗着雪子上的口水,热气腾腾之中,一张芳姿婧丽的脸颊已然滚烫如火,嫣然如霞,至于晶然明眸,则满是失神。


先生刚刚真是……简直与平日天壤之别,宛如小孩子般。


可她为何没有一丝讨厌,反而心底有着些许窃喜呢?


呀,她都在胡思乱想什么。


只是,先生那般对她……什么时候娶她?


咸宁公主一时陷入失神。


洗了一会儿,也觉得没有头绪,拿起毛巾擦了擦身子,换上衣裳,躺在床上歇息。


……


……


翌日,天光大亮,晨曦刚刚披落于巡抚衙门上空,贾珩就唤着咸宁公主用罢早饭,在大批锦衣府卫士以及京营骑军的扈从下,一路骑着快马,赶至兰阳县巡查河堤,及至傍晚时分,澹方从河堤而返,重新回到巡抚衙门。


“先生,兰阳县城那边儿的河堤好一些。”咸宁公主鬓发因微汗黏在鬓角,面色虽有疲惫,但清眸却湛然有神,在贾珩身侧轻声说道。


贾珩叹道:“那里地势险峻,河床陡高,还需加固才是。”


在咸丰年间的黄河最后一次改道,就是在兰阳县瓦厢口决堤,造成后世的黄河流向格局。


贾珩与咸宁公主,说话间,前往宋暄之家。


宋暄一家四口暂且居住在开封府城区的一座宅邸,前后三进的宅院,此刻宋暄换上一身圆领长袍,与妻子岳氏,降阶而迎,恭候多时。


因为咸宁公主之故,将贾珩当作了通家之好。


“宋国舅,久等了。”贾珩寒暄道。


下了衙堂,贾珩也不知道如何称呼,如唤着宋兄,肯定要吃咸宁的一记白眼,如唤着宋知县,又有一些太过摆谱儿,只能唤着一声宋国舅,以示尊敬。


在衙门里,宋国舅也是以上下级称呼着他。


许是因为科甲出身,宋暄并无寻常皇亲国戚的骄横,面如冠玉,目似朗星,见到咸宁和贾珩两人,笑着相邀道:“也没等多久,听巡抚衙门的书吏所言,子玉是刚从兰阳县过来?”


贾珩道:“刚刚回来。”


另一边儿,咸宁公主唤着宋暄之妻,轻声道:“舅妈。”


岳氏年纪也才二十四五岁,面皮白净,温柔宁静的花信少妇,笑意嫣然,目光打量着飞鱼服、腰间配绣春刀的少女,笑问道:“咸宁,怎么穿着这一身?”


说着,亲近上前去拉咸宁公主的玉手,轻声道:“看着也风尘仆仆的。”


“这不是刚跟着先生从河堤巡查而返,还没来得及换着衣裳。”咸宁公主眉眼弯弯,柔声说道。


宋暄这边儿伸手相邀着贾珩进入花厅,回头看见锦衣府卫士抬着的礼物,道:“子玉,来就来了,怎么还带这些?”


贾珩落座下来,说道:“登门拜访,也没有空手上门的道理,来的匆忙,挑一些礼物给小孩子,都是吃食,还请不要见怪。”


宋暄笑了笑,也没有太在意,分宾主落座,仆人奉上香茗,两人品茗叙话。


“子玉,兰阳县河堤如何?”宋暄问道。


贾珩道:“比开封南北两岸大堤强一些,但也不容轻忽,这几个月都需要疏浚一番。”


宋暄面色凝重,说道:“子玉,可确信今年入夏会有大雨?”


“这谁也不好说,不过旱了几年,也当趁机对河堤修缮。”贾珩着,问道:“府县官吏如何?”


“最近又录取了一些口供,有汝宁,怀庆二府之官吏不法之事。”宋暄轻声说道。


“倒不出奇,也要严防诬告之事滋生?”贾珩问道。


提及公事,宋暄面色严肃几分,说道:“这个倒没有,严格遵循制台所言,根据多方核实,先做登记,再行查察。”


贾珩对地方士绅和贪官污吏的打压,也不是说不经查察,制造冤假错桉,同样要事后经过多渠道进行核查,明察暗访,最终带走之后,进行询问,同时也不是全部一网打尽。


“在贼寇和丁夫口中,官声斐然的官吏,也可以做下登记,我事后让人查访。”贾珩沉吟片刻,说道。


宋暄点了点头,算是记下贾珩之言。


贾珩清声道:“大乱之后,方有大治,先兴修水利,使民得以湖口,再谋他途,以纾百姓生计之难,宋国舅在河南三年,应对河南的艰难处境有所了解,不知可有一言教我?”


宋暄面色凝重,说道:“近些年,中原之地虽有天灾,但更多还是人祸,吏治腐败,贪酷苛虐,朝廷年年都会蠲免河南一些府县的赋税,但胥吏盘剥仍屡禁不绝,故而每到灾年,食不果腹的百姓将自身卖于大户之家,大前年,南阳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百姓人相食,几成人间地狱。”


贾珩皱了皱眉,面色凝重,问道:“朝廷没有派粮赈济吗?”


宋暄摇了摇头道:“户部派了一位堂官赈济,还曾任河南府府尹,然而,南阳知府袁继冲伙同其贪墨救灾粮食,以沙子掺米粥,饿死不知多少人。”


他这些年在河南为官,种种乱象见识太多,而他为附郭县知县,因为身份特殊,虽没有人为难,但地方官员也不视他为自己人。


贾珩皱了皱眉道:“户部侍郎?梁元?”


“就是此人。”宋暄沉声道:“巡抚周德桢、布政使孙隆与之蛇鼠一窝,不向朝廷奏禀,子玉以为周德桢和孙隆两人为何被贼寇戕害?百姓对这二人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其肉。”


贾珩默然片刻,问道:“那袁继冲其人呢?”


宋暄愤然道:“被朝中御史参劾一本,丢官罢职,于去岁复起,倒也不知走通了谁的门路,如今派到扬州任知府去了。”


贾珩面色顿了顿,问道:“竟至于此?国舅没有上书向圣上言明此事?”


宋暄摇了摇头,道:“家姐……娘娘不让,说地方事务自有经制,如对官员迁转不满,自有科道言官检劾,另外,罢了……不提了。”


说着,恍然明悟自家姐姐是皇后来着,应该称着娘娘,连忙改口说道。


也是因为眼前的少年,总给人一种同龄人的感觉。


贾珩道:“是巡抚衙门的人,与国舅谈过话,不得插手河南之事?”


宋暄闻言,心头一惊,道:“子玉焉何得知?”


贾珩目光幽幽,沉声说道:“彼等欺上瞒下,自然要上下打点,国舅当初调来祥符县,在彼等眼皮底下,就是这些官吏防范的手段。”


宋暄道:“子玉一语中的,说来惭愧,我虽为国戚,对彼等也没有什么法子可想,这里上上下下都是他们的人。”


“吏治腐败,亟需整顿,这是圣上与衮衮诸公的共识,京察如今正在如火如荼,诸省大计也会如期而举,这次我对府县官吏也有一次大的检视,能上庸下。”贾珩沉吟了下,朗声说道。


这位宋皇后的四弟,还算有着政治良知,或许有着政治抱负。


“子玉少年俊彦,初掌军即名扬天下,如今又为军机辅臣,在地方上定当有所作为。”宋暄道。


说来心思也有几分艳羡,他那个姐夫信重这个年不及弱冠的少年,反而对他们这些外戚,并不怎么倚重。


贾珩道:“留任太短,能为者也有限,如今只能初整河南,以后得机会,再行督抚地方罢。”


他绝对不能产生在一省一域种田的想法,否则,如四川总督高仲平如何?当年也曾为崇平帝依为臂膀,可一旦被焊在地方,几年不回中枢,天子就立刻寻了“新宠”。


嗯,也就是他。


况且,他的起势之地,原就是在中枢之地,否则离得太久,人的感情就澹了。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