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革马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革马政(2 / 2)

永乐倒是本钱不少,出去一趟就是几十万兵力,但这些兵马以步兵为主,骑兵数量不多,难以深入追击,加上人多后勤太重,拖延了行军速度,别人搬家了,他还在后面晃悠。


归根到底,他们不是没有能力打败甚至是消灭北元或瓦剌鞑靼,而是因为缺乏战马,缺乏一次深入、长期驻扎、持续作战、穷追到底的资本。


朱允炆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发动一次真正具备决胜性意义的战争,让草原彻底臣服。


既然官牧战马的数量已经上来了,继续摊派百姓养马就不应该再进行下去了。


朱允炆思虑再三,终下定决心:“内阁拟旨吧,昭告民牧之地,百姓之家,朝廷摊派牧马一律交还官府,由官府造册之后,发卖给百姓或商人,日后再无民牧之事。为补偿百姓牧马辛劳,洪武年间准给免一人徭役的,照例准许五年。”


铁铉、徐辉祖想要反对,却难以找出合适的理由。


杨士奇赢得了百官的敬重,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胆略,移开了压在江南、江北数十万户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让许多“牧场”重新回归农田。


马政虽然革新了,但太仆寺的事并没有结束,夏允忠、张永修、王栋等人被押解京师,查实之后下狱待斩,而太仆寺的整顿也随之展开。


都察院并没有放过这一次整顿官场的机会,抓到就咬,咬住就不放,短短十日,就有三十余太仆寺官员被处置。


在这个过程中,监察御史张子真、夏洵、陈文儒立下大功,成为了言官中的佼佼者。那一位骂人不吐脏字,文笔犀利的顾靖海,更是领了一纸调令,从国子监直接进入都察院,成为了一名言官。


戴德彝与练子宁并不在意顾靖海骂过都察院,这个家伙敢骂人,不怕得罪人,是最好的言官苗子。


事实证明,顾靖海并不是一个投机政客,在进入都察院的第二天,领导、同僚还没认熟,就写了一封奏折,直接弹劾都察院。


这家伙,狠起来连自己也弹劾……


戴德彝苦涩不已,练子宁有些无奈,但顾靖海弹劾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风闻奏事,而是实事求是,一针见血,直指都察院办事效率低下,御史不办事,尤其是地方御史,一年到头连两篇弹劾文书都写不了,要你们干嘛去了,应该强制规定,监察御史下至地方,一年不得低于十二封弹劾奏疏。


至于弹劾的是主簿,还是知县,亦或是知府,布政使司,随你们,????????????????即要真实,负责到底,又要有数量。


戴德彝有些惊恐,你顾靖海一个月能写五篇弹劾奏章,难道其他人也能?强制数量,你就不怕冤枉好人?


难道说地方上就没有好的了,没有事也得胡乱弹劾?


考虑到顾靖海的战斗力实在是旺盛,加上六亲不认,戴德彝也担心落他手里,索性委以重任,安排顾靖海去了江西巡视。


在马政案进行的同时,五军都督府与兵部联名上奏,请求在京军中设置骑炮兵营,先行摸索与试验骑兵、炮兵结合的战术,研究适配骑兵的火器与战法。


朱允炆欣然同意,将躲在燕王府里抱孙子的朱棣给拉了出来,让他负责骑炮兵营的组建、训练。


自从昌都剌大捷回京之后,朱棣就“消失”了,谁上门都是闭门谢客,一律不见。一年也就露面一两次,还是躲不过去的那一种,比如给老朱上陵。


朱棣知晓,虽然朱允炆不害怕自己功高震主,但自己害怕,害怕沾沾自喜之后得意忘形,最后走上一条不归路。


现在的朱允炆已经掌控大明九年了,九年来,他文韬武略,开疆拓土,大兴文教,无论是军士、还是士子,无论是百姓还是商人,无论是匠人还是医者,都认可朱允炆,支持朱允炆。


人心稳固,江山稳固,已是不可撼动。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宁愿躲在家里陪孙子朱瞻基,也不想与军士更多接触,以免引起朱允炆的顾虑、言官弹劾、安全局的尾随……


可朱允炆并不打算遗忘朱棣,虽说几次大战,大明有了不少新的将领,如张辅、袁岳、段云、周大志等,但朱棣是唯一的,是很难被取代的。


天才的将领很多,但天才的统帅加将领却很少,偏偏朱棣就是。


朱允炆再次启用朱棣,骑炮兵营的设置,拉开了大明jūn_duì 火器革新的新篇章,传统的步兵型神机营地位逐渐弱化,炮、骑结合的战术开始萌芽……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