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九百四十七章 少年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四十七章 少年志(1 / 2)

陈力、陈树毕竟只有十四五岁,见过的世面不多,即便是面对平和的朱允炆,也难免局促不安。


毕竟,他是大明的建文皇帝!


杨士奇看出两人紧张,便笑呵呵地上前,温和地说:“只是寻常考校,不会为难你们,怎么想,就怎么对答。”


陈力、陈树作揖,直起身来等待杨士奇的考校。


杨士奇略一沉思,开口道:“少年郎应有志向,说说你们的志向吧。”


陈力与陈树对视了一眼,目光中都有些意外,这考校第一问,竟不涉学问,只问志向。陈力放轻松下来,先答:“回先生,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教书先生。”


“为何?”


杨士奇问。


陈力认真地回道:“先生也应是知道,我们是山西移民至北平附近的百姓,祖祖辈辈可都算是白丁,并不识几个字。幸是朝廷大开社学,振兴文教,我们才得以读书识字,了解这世上的学问与道理。日后,我也想成为一个像张博志那样的先生,无私地授业解惑,让更多的人可以识文断字。”


朱允炆连连点头,在一旁称赞:“你有如此志向,倒是一件好事。文教并非一朝一年之策,而是百年大计。日后每年朝廷都将在教育上投入更多力量,待你学业有成时,相信你也愿意加入到先生行列。”


杨士奇知道,在打败帖木儿的大军之后,朝廷在外敌上的压力就变得很低,即便是瓦剌、鞑靼依旧有威胁,但这种威胁也变得极是有限。


接地方奏报,瓦剌的安乐王把秃孛罗亲自带使团而来,想来瓦剌暂时会老实一阵子。鞑靼虽然有了大汗鬼力赤,但鬼力赤毕竟缺乏威信,能不能控制好局面都很难说,他想要直接对抗大明,怕是有点难。


在外敌威胁变弱的背景下,朝廷的施政重点只能是内治,而教育则是内治的重中之重,是仅次于官场治理的第二大事。


教育是持续一代又一代的大事,不仅需要这一代先生出力,更需要年轻人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未来的学子才可以踩着前人的肩膀,抵达一个新的高度。


百年大计,一点都不为过。


杨士奇看向陈树,陈树抬手擦了擦额头,说:“我的志向是进入水师,成为像郑和一样的英雄,带领船队远航海外。”


“郑和——”


朱允炆有些感慨,也不知道郑和的船队现在到哪里了。


自建文五年九月,郑和带水师船队第三次出航,至今已有一年多,考虑到他们需要护送西洋使臣回家,等待季风洋流等,如果一切顺利,此时应该乘上了非洲西岸的本格拉寒流,抵近非洲中部西海岸。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航海,其中的风险无法估量。


郑和是英雄,是大明远航的代表人物,他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提起远航,必然绕不过这个名字。甚至于坊间中有些书坊,竟专门找人写了《郑和西行记》,虽说里面夹杂着海怪、海贼、法宝,明显偏离现实,可人家销量还不错……


陈树握着拳头说:“我想的是,近年来朝廷解开海禁,远航贸易日益增多,就连北平也出现了一些南洋诸国的商人。为了保障远航贸易,朝廷总需要一支水师远航东西。在郑和之后,还需要一个郑和。”


朱允炆大笑起来:“好一个郑和之后,还需要一个郑和。没错,朕需要无数个郑和,将远航一直推动下去。”


杨士奇有些欣慰,陈力立志教书育人,陈树志在浩瀚大海,单单就从志向上来说,他们的方向十分明确,且有榜样在前,而非含混不清,宽泛虚指。


“为了实现志向,你们打算怎么办?”


杨士奇含笑问。


陈力再无压力,回道:“张先生说,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先生,就必须进入国子监进修,还说国子监的学问是最深奥、最全面的,只有进入国子监才能得到完备的学问,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先生。”


朱允炆与杨士奇点头。


作为教育革新的引领者,国子监无论是在师资力量上,还是在各项资源调配上,都是超一流,背靠朝廷,缺钱可以要钱,缺物可以要物,缺人可以在各地调。


加上国子监革新已走过多年,各科学院也基本建立起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教学体系,相关探索也不断出成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先生,在国子监进修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


陈树也想要进入国子监,理由很简单,国子监在今年五月份,开设了海洋学院,专门负责培养海航、远航人才。


朱允炆对陈力、陈树很满意,有定位,有道路,剩下的就是去做了,加之他们出身农家,又跟着父母经历了千里移民,生性中本就有着一股子坚韧,何况能被张博志推举,想来心性是不错的。


“开春之后,你们就去京师初等学院修习课业吧,到时候自有人考校你们学问,看看归属六级中第几,朕愿你们记住志向,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时代在快速改变,已经没有人能停留在原处了。”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