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三百九十一章 思政教材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一章 思政教材之争(1 / 2)

京都暗流,可不只是神宫监。


朱允炆在京师撒下了一张巨大的罗网,等待着飞蛾扑动,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京师要肃清,东昌也不能没有人去盯着。


在朱允炆看来,这一系列阴谋的背后,并非只有黑暗的野心,白莲教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一枚棋子。


山东恐怕便是这一枚棋子发挥作用的地方吧?


若山东乱,那白莲教也好,暗中的阴谋家也好,都有了运作的空间。只不过,他们低估了朝廷的手段。


不虐民,唯亲民,民自不乱。


绩效制度引入会通河疏浚工程,本身便是一种革新,即释放了百姓劳动热情,又避免了官民矛盾,多好。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白莲教还能见缝插针,挑动民众蓄意对抗朝廷,那也只能给白莲教点个赞,然后一起杀掉了。


后世证明,稳定压倒一切。


若一个国家今日一暴动,明日一造反,后日一战争,那用不了多少年就会民生凋敝,民心尽失,江山不稳。


朱允炆这段时间没少召内阁、户部、工部的官员进入武英殿,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为的就是能最大限度上保障会通河疏浚顺利进行。


现在看来,自己过于高屋建翎,没有低头看看底层官吏与百姓,导致一些官员依旧出现问题,若一开始在盘查制度上更完善一些,在监察方面再勤奋一些,或可避免这些问题,而一旦这些问题发酵,定会被白莲教散播与扩大,继而引出骚乱。


归因所有的问题,总饶不过一个关节点,那就是令人头疼的白莲教。


教育!


唯有教育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


白莲教根基都在民间,聚是白莲教徒,散则是农民百姓,想找都没办法找。只有启迪民智,扫盲群众,才能让人明事理,懂律条,才会明白鲁莽与对抗朝廷的后果,才能更服管……


朱允炆传召解缙、郁新、方孝孺、姚广孝等人,询问思政学府的运作状况。


方孝孺是思政学府的博士,也是重要的讲官,凭借着扎实的学问根底,正统的儒家思维,方孝孺在思政学府可谓是得到了众多官员的拥戴,见其面皆称“方博士”。


方孝孺现在生活得很是惬意,虽然他身上有着很多头衔,但最珍惜的却是这“方博士”之名,在这里,他倾注了自己毕生的所学与思考,将大明、官员、百姓的关系彻底认清,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那些已经踏入官场的官员与即将踏入官场的新人。


“皇上,思政学府虽创办不久,然已取得良好成效,官员风气已有大变,尤以去年与今年新取进士变化最大,皆是拳拳报国之士。”


方孝孺欣慰地回道。


郁新含笑附和:“思政教育看似简单,实则极有必要。往日不曾多思多虑,致使一些官员松懈,失却本心。有了这思政教育,倒可以重振旗鼓。”


朱允炆颔首,嘴角带着满意的笑,道:“朝事繁忙,你们还需抽出时间来讲学,倒是辛苦你们了。”


解缙走出一步,恭维道:“是皇上聪敏通达,有惊世之智,才有今日思政学府之伟力。”


面对夸赞,任谁都会愉悦。


朱允炆原本低沉的情绪一扫而空,道:“朕思白莲教问题,病症在于民智为启,文教不兴。欲将思政学府教育之纲领、内容,编纂成册,分发县学、府学与国子监,作为与儒学、数学并列的第三门大课业,你们意下如何?”


解缙、郁新等人顿时一愣,面对这个问题没有丝毫准备,一时之间都没有说话。


思政学府最初的设定,只是面向官员,比如已经进入官场的,包括六部要员,比如刚刚进入官场的,新科进士、翰林编修等。


而国子监、府学与县学,说到底除了国子监中的“举监”外,其他人距离“官”还有多少场考试呢,这有必要给他们上思政教育课吗?


即便是皇上想要将思政教育纳入课业,也不需要放在儒学、数学这种最重要位置吧?


解缙皱眉,委婉地劝道:“皇上,府、州、县学课业中,加入杂学已让其承压,各地亟需训导,且若再加课业,会不会引读书种子不满?”


郁新眯着眼看向解缙,此人往日里都是顺着皇上,今日怎么竟反着来了?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