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三百四十七章 调整内阁,新四人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七章 调整内阁,新四人组(1 / 2)

监察里面的监察?


朱允炆眯着眼看着戴德彝,这个家伙倒有些想法,想在都察院内部设置一个监察都察院的部门,沉思少许,道:“六十人?朕可以批准,但有个条件。”


戴德彝放松下来,问道:“不知皇上有何指示?”


朱允炆起身走向戴德彝,道:“既然这六十人负责监察都察院御史,那就不能归于都察院,应设置在东厂之下,对六部、内阁与朕负责,而不对都察院负责。”


戴德彝惊讶地后退一步,连忙道:“这不太合适吧?”


朱允炆严肃地看着戴德彝,摇了摇头,道:“让都察院自我监督,早晚会出问题。不若在东厂专门设置一个御史盘查司,专司御史调查之事。若发现御史与地方勾结,欺瞒朝廷,舞弊贪污,可直报朝廷。”


戴德彝悻悻然退出武英殿,自己只是想在都察院挂一个警钟,不成想朱允炆却给都察院悬了一把剑,这下不好玩了……


扩大东厂,是朱允炆不得不做的事。


言官太多,关于官员的弹劾奏章不少,一天少则关涉二三人,多则十几人。


可东厂调查一天能解决几个事件,查明几个真相?


东厂的人也没有窃-听器,电子眼,探察问题也需要一点点来,全靠一些安全局的老粗干活,那结果只能是眼下的情况:


案牍累累!


总积压着也不是个事,安排一些文人去干活,效率肯定高许多。


翌日朝会。


宋晟奏言,主张对安南用兵,以显大明煌煌天威,震慑宵小之辈,夺回被掠百姓,将安南胡氏抓至京师,杀头了事。


户部、兵部表态反对。


茹瑺也清楚宋晟此举只是展示五军都督府的态度,但此时事情还没有到那一步,茹瑺陈言道:“胡杜授首,两万安南军士覆灭,安南胡氏必会惶惶不可终日。朝廷无需动用大军,只需遣一使臣前往,一可展示我大明天威,二可弘和平于四方,三可收回我百姓。止戈为武,方为上策。”


内阁郁新支持安排使臣前往安南,道:“不若先遣使臣于安南,探寻安南态度,若其愿归还我大明子民,恳乞求饶,大明应有宗主国度量。若其不尊不从,一意孤行,再动大军也不迟。”


文臣附言者众。


朱允炆答应下来,问道:“既如此,安排谁去安南合适?”


此话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出使解决问题,自然是成本最低的法子,无外乎路费,说说话就回来了,纯当一趟长途旅游。


可问题是,旅游的地方有点特殊,它需要出国……


万一安南胡氏不听话,真的一心反抗大明,撕破脸把使臣给咔嚓了,家里老婆孩子的怎么办?


出国有风险,出使需谨慎。


眼看要冷场,吏部尚书蹇义出班,推荐道:“臣以为行人司谭胜受可承担此任,其曾出使过三佛齐,去一趟安南,应不成问题。”


朱允炆微微点头,答应道:“既如此,就由内阁拟写敕令,问问安南胡氏意欲何为,是战还是降,让谭胜受早日出使。”


出使这件事,谁去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根本在于有人将敕令带过去,表达大明的态度。


敲定出使人员之后,朱允炆看向内阁郁新,道:“眼下张紞需去广西、云南,内阁只剩下郁新与解缙两位,人员偏少,事务却颇为繁重,就在六部尚书中,选出两人加入内阁吧。”


解缙和杨士奇等人在贡院批阅试卷,殿试之后还有得他们忙,加之内阁人员过少,容易专权,朱允炆便借张紞离开内阁的机会,扩大内阁。


此言一出,六部尚书之中各有不同心思。


谁不愿入阁,享受下“丞相”的待遇?


吏部尚书蹇义自不会争取,他刚上任吏部,不可能擢升内阁,倒是陈迪、茹瑺、黄子澄、暴昭、郑赐等人彼此看着,似乎在商议着什么。


郑赐沉默许久,最终选择了退出,作为工部第一人,大明最大的包工头,他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加入内阁,因为工部在今年准备兴修水利,疏浚河道,这是一项大工程,也是一项事关民生的大功绩。


与其入阁,统揽大局,不若做点实事。


朱允炆通过慎重考虑,命户部尚书黄子澄、兵部尚书茹瑺进入内阁,与解缙、郁新组成新的四人内阁。


在众多朝臣看来,两尚书入阁是最大的事。


但在朱允炆看来,接下来的命令更为重要:


夏元吉接替户部尚书,铁铉接任兵部尚书。


在历史上,夏元吉可以说是“大明第一管家”,其财政能力无与伦比,从农税司的运作、管理、户部钱粮调配等来看,他无愧于此殊荣。


将户部交给夏元吉,是最合适的选择。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