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运河不太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运河不太通(2 / 2)

在这个时期,大运河的河道维护已然难以为继,巷道不断淤积,航运出现了中断。再加上黄河数次泛滥,淮河以北的大运河河道会冲断,一些河道更是堵塞无法使用。


到了元代,这些蒙古人选择大都(北京)为首都,他们虽然是游牧民族,可毕竟来到了中原,总不能将所有地都种上草,天天牵着羊去放牧吧?


再说了,总吃羊肉也不是个办法,米饭多好吃,把南方的大米运过来,供应朝廷。


可运着运着,元政府发现不对劲了,总这样运,累死人也跟不上吃的,必须重开河运。


于是在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元政府开凿了会通河,北接卫河,南接泗水与黄河。


元政府的开凿运河,彻底改变了原来大运河“y”字型的走势,大运河自此之后,不再经过洛阳,河南与安徽北部河段被废,大运河形成了南北直行的走势,南北航程缩短了一千多里。


按理说,到了明代朱允炆时期,这条水路应该还是畅通的,可现实情况是真的不通畅。


根子还是出在元朝,修个河道,也不找点有水平的水利专家,随便指派个人便算了事了。


就以会通河中的济州河来论,其以汶河、泗水河为水源,将两河水源引至任城,然后在任城这里,进行南北分流。


可是任城这个地,它并不是济州河的最高点,真正的最高点在任城北面的南旺。


就因为这个缺陷的存在,任城分水时,总是南面河道水流多,北面河流水流少,所以北段河道又浅又堵,走走小木筏,抓条鱼,洗个澡什么的还可以,想要走大船,那是不可能的。


总不能大船到了这地,将粮食丢岸边,又转陆路运输吧?


来回折腾,也不是个事。


朱允炆可以不在乎朱桂的煤能不能运到南京,却很在乎南京的粮食能不能运到北平。


派遣朱桂去山东挖煤,顺带调查下河道状况也是好的。


诚如马恩慧所言,修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总需要一步步来,至少今年是不能考虑如此大动作了。


这一日,朱允炆没有办公,只带着马恩慧在京师城中逛着,直至夜幕垂落,才返回宫中。


一入后宫,马恩慧便从一个任性调皮的女子,成为了威严端庄的皇后。


十天之后的一个深夜,朱允炆早已熟睡,朦胧中感觉到有动静,惺忪地睁开眼。


马恩慧坐在一旁,轻轻喊着:“皇上,解缙求见。”


朱允炆摇晃了下头,皱眉道:“什么时辰了?”


“寅时初。”


马恩慧轻轻说着。


朱允炆坐了起来,寅时初可是凌晨三点,若不是出现了紧急事件或紧急情报,解缙绝不会惊扰自己。


“解缙可说什么了?”


朱允炆看向不远处的跪着太监,问道。


“回皇上,解大人说,郑副总兵来信了。”


朱允炆听闻之后,顿时来了精神,吩咐道:“让他至武英殿,朕稍后便到。”


马恩慧帮着朱允炆穿好衣裳,轻声说道;“皇上,早去早回。”


朱允炆听出了马恩慧声音中的不安,自信地说道:“皇后无需担忧,郑和来信,绝不会是报忧的,朕相信他。”


马恩慧见朱允炆如此相信郑和,便也放心下来。


武英殿。


解缙见礼之后,连忙拿出了八百里加急信件,交给太监转呈,道:“臣深夜惊扰皇上清梦,还请皇上降罪。”


“按宫廷令,遇紧急军情、奏报,需立即通禀,你又无错,何罪之有?”


朱允炆接过信件,看着信封之上龙飞凤舞的“郑和奏报”四个字,不由沉声道:“此乃是一封捷报。”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