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十章道衍献计燕王,朱棣准备去京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道衍献计燕王,朱棣准备去京师(2 / 2)

朱棣开口打破了沉默。


道衍止住了佛珠,缓缓说道:“有所耳闻,不知虚实。”


朱棣叹了一口气,说道:“应该是真的,只是本王拿不准朝廷态度,不知此行,是凶是吉。”


道衍沉思稍许,说道:“王爷,若朝廷真的召王爷入京,依我看来未必有风险,或许,还是机会。”


“哦?”


朱棣眼神一亮,看着道衍。


道衍分析道:“听闻京师之中,皇上召王爷入京与裁军十万的消息早已是路人皆知。若是此事属实,这便是告诉了天下人,皇上并无意削藩,至少,当下不会削藩。”


朱棣看着道衍,沉声问道:“师父有何依据?”


道衍严肃地说道:“其一,若是皇上借诸藩王入京奔丧,强行扣留,一力削藩,必会让天下人心胆寒,也会让边塞诸将担忧,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兵变。”


“其二,皇上裁动京军,明显不是削藩前兆。若行削藩之策,最核心的便是强干弱枝。皇上如今尚未弱枝,却先一步弱干,可见其意在民生,并非为削藩做准备。”


“其三,京师之中并没有传来削藩的准确消息。虽然齐泰、黄子澄屡屡进言,但皇上却不为所动,可见,皇上尚未拿定主意。”


“其四,最重要的一点,王爷在京师中的旧部与人员,并没有传来警训,也没有京军调动的迹象。”


道衍慎重地分析着。


朱棣听得连连点头,但依旧有所担忧地问道:“若皇上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削藩,如何是好?”


道衍嘴角微微一动,说道:“王爷前往京师,若行一事,必然无忧。”


“哦?何事?”


朱棣问道。


道衍缓缓说道:“大张旗鼓,广告市民与诸军。”


朱棣默然。


道衍的方法,便是携民众与jūn_duì 之心前往京师,一旦朱棣身陷京师,必然会引起北平民众与jūn_duì 不满,到时候,北平便彻底乱了。


而这个结果,可不是朱允炆可以承受的。


“如此说来,本王去一趟京师便是。”


朱棣打定主意。


道衍含笑道:“王爷不必担忧,若是进入京师,未尝不是机会。五军都督府中,与王爷亲近者众,若可以走动一二,或可为日后……多做准备。”


朱棣平静地点了点头,在留道衍用过午膳之后,便安排人护送道衍返回庆寿寺。


行走在燕王府的朱棣,看着站岗的马三宝说道:“准备下,过两日随本王入京。”


“遵命。”


马三宝肃然答应。


京师,武英殿。


朱允炆召翰林院待制王绅,道:“国子监乃是朝廷人才重地,然回顾太祖之时,国子监所出英才寥寥,朕深感痛惜。希望你可进入国子监,担任博士,自监生之中遴选出机辩、锐新、富学之才,以充朝廷。”


王绅应下,道:“臣定不辱命。”


国子监祭酒程师周,司业张智对于王绅的到来自是欢迎,安置妥当之后,便各自忙碌。


王绅并非是迂腐之人,心中清楚,皇上想要的人才是机辩、锐新、富学之才,绝非是空有学问,而无能力之士。


可机辩、锐新、富学之人,哪里又容易找?


王绅思虑再三,终定下了安排,去了点薄厅找了一份国子监监生名录,并其往日表现与考核进行调查。


国子监的监生肄业后是可以直接被朝廷授予官职的,但监生的生活,并不好过。


按照明代规制,国子监监生每个月初一、十五休假两天,其他时间,不是上课,便是自习。


比如说初二、初三会讲,初四背书,初五、初六复讲,初七背书……


不是会讲、便是背书与复讲。


一个月中,大致十三天的时间都在背书,八天复讲,剩下的便是自修、检查学业、参与活动之类的时间。


相对后世不要求死记硬背的素质教育(应试改革后),国子监可谓将死记硬背发挥到了极致。


每个监生都必须熟记文词,通晓义理,三天一检查,每次检查,都需要背诵大诰百字、本经百字、四书百字……


背不过去,打十板。


别误会,这十板子可不是打手心,而是打屁股……


每个月还要写六篇作文,经义二道,四书义二道,诏诰、表章、策论、判语内科二道……


想偷懒都不行。


对于明初的国子监而言,监生还算是用心的。


不过,很多监生是正统儒学之士,俗称:


书呆子。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