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明末逐鹿天下> 第585章 百家争鸣大会(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5章 百家争鸣大会(五)(2 / 2)

“霍大人,这人只是晕了过去。”


霍启道看到这种情况,他松了一口气,立刻让人把吴栋林抬到医院。


人群中有人议论纷纷。


“吴大人这个气量不行啊!辩不过人就被气晕了。”


“吴大人一直因为他是法家的奠基人,却被说成是儒家的人,怎么能不生气。”


“我觉得霍大人说的没错,吴大人只是一个小吏出身,前半生都在学习朱程理学。


他自己又不是思想家,不可能那么快就另投它派。”


吴栋林的挑战虎头蛇尾,人群中很快散去。


有两个一高一矮的十几岁青年,他们在护卫的保护下,观看着法家这场辩论。


“大哥,法家这个思想太极端了。


父……父亲给我们选的老师,不知道会不会直接教授这种思想。”


苏蜀看着他的亲弟弟,一母同胞所生的四皇子苏铭。


他这个天真的年纪,正是无忧无虑的时候。


“铭弟,你可以不认可法家的思想,但必须要了解法家的思想。


法家的理念,对于治国理政极为重要。


缺少法家,整个国家都会混乱。”


他在弟弟那么大时,也思考朝廷有贪官、清官等官员。


为什么父皇要容忍贪官,而不是把所有贪官全部处斩。


苏蜀长大才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非黑即白。


他父皇经常教导他们,要学会中庸之道。


苏蜀与弟弟走到心学的阁楼,他本以为儒家会内战。


心学学派、大同学派、朱程理学这三家斗得不可开交。


苏蜀却发现,以这三家暂时没有打起来。


他们却在默契的挑战其他家,打压其他家的气势。


等到墨家、道家几派、佛家代表都闭门不出。


这三家才互相挑战,叔叔作为观众一直在旁边观看。


儒家是一潭死水,但能传承至今,确实有可取之处。


那些方外避世的学派,根本无法与儒家相比。


朱程理学最为腐朽,他们说是要改革,但死咬着礼制不放。


儒家大同学派务虚,苏蜀自己的观点,大同学派就是经过改革的朱程理学。


儒家心学学派务实,他们不看重家世、大义等虚无缥缈的东西,只看重能力。


这也是心学学派能持续发展壮大的原因。


一名官员能做到知行合一,他取得的成就绝对不会低。


苏蜀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


墨家阁楼之中,马明远望着先贤的典籍沉思不语。


他是一名屡试不第的老举人,做官已经无望,经营着一家书店为生。


马明远平时喜欢收集一些孤本,新朝诸子百家思想重新兴起。


他就被墨家思想所吸引,决定要继承先贤的遗志。


马明远联系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加入墨家毫无好处,只有一些对科举无望的人,才会加入墨家。


“师傅,你没事吧!


我们墨家的学说,可是支持亲自报仇,当年墨家侠客活跃于先秦大地。


师傅你觉得心中气不顺,我就把那个儒家的小崽子打一遍。”


马明远长叹一声,说道:“儒家那人说的对,我们照本宣科,不思进取。


帝国现在不需要先秦时期的墨家思想复苏。


而是需要符合帝国需要的墨家思想。


儒家有着读书人的支持、工家有着官吏和工厂主的支持,法家更不用说。


哪怕是农家,也有着农民作为基本盘。


现在遍地小学,农民出生的读书人也很多,农家肯定能传承下去。


我们之前一直没有想明白,基本盘到底是什么?


先贤墨翟的核心思想是谦爱非攻。


哪个人群需要我们墨家谦爱,哪个人群连发声的渠道都没有。


士农工商,只有工人现在过的最苦,却没有人为他们出头。


师傅我已经想好,我们墨家之后要团结工人的力量,代表工人的利益。”


马明远感觉他是在百家学宫悟道了。


他平时也接触到很多工人,知道帝国工人的情况。


马明远结合墨家思想与工人利益,他立刻奋笔疾书,准备在百家争鸣大会结束之前,搞定新的墨家思想。


………………………………


王宝玉掐着腰,站在阁楼前大喊。


“项文忠你给我出来,我要再次挑战你。


我一定会把你们这个异端赶出百家学宫。”


项文忠一脸不耐烦的走出来。


“你这个手下败将,竟然还敢前来找死。


你以为我们工家和道家、佛家那些小家一样,灰熘熘的被赶出百家学宫。


儒家出手的太狠,也只有墨家这一个小家,还在继续坚持。”


项文忠看着王宝玉,他都感觉脑袋疼。


百家争鸣大会进程已经过半,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彻底被取代。


项文忠认为皇帝搞百家争鸣大会,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儒家独大,再次掌控朝廷的大局。


他们工家的主要竞争对手,依然是儒家。


毕竟工家和儒家,思想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兼容。


王宝玉不找儒家的麻烦,反而经常来找他的麻烦。


项文忠这么讨厌王宝玉,那就是他们两人,已经辨不出结果。


他们辩论了数十场,之前也想把对方彻底驳倒,最后才发现,两派根本拿不出决定性证据,彻底驳斥对方的理论。


项文忠看到王宝玉再次上门,他拿着广东发来的最新电报。


他念完数据后,表情冷漠的说道:“王宝玉,这是你爹王大钢的表现。


九月的税收数额出来了,你爹到任后,月度税收立刻就下降百分之五。”


王宝玉毫不相让,立刻喷回去。


“你这个数据不准,我们搞重工业,从来都是以年为单位,两三年后再看,广东经济必然会站上一个台阶。”


王宝玉说完,他也拿出北方几省,几年前的数据和现在的数据相反驳。


项文忠摆手道:“你这个证据不可信,哪怕是西北二省,随着帝国的发展,经济也在腾飞。”


他知道这次的辩论,也会无疾而终。


两派的对错,要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经过时间验证才能得出。


但项文忠知道,第一届百家争鸣大会已经快结束。


他对这个大会的印象,那就是一点用都没有。


这场大会无法再现百家争鸣的盛况。


诸子百家也不会放弃传播自己的思想。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