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明末逐鹿天下> 第324章 新朝新气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4章 新朝新气象(2 / 2)

蒙古鞑子打进来,他们的身份没有改变。


洪武皇帝北伐,他们的身份也没有改变。


这次大华攻灭大明,本以为他们还和之前一样。


没想到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曲阜孔家,突然之间就没了。


偌大的孔府,也被改建成孔子庙。


新的官府没收孔家的土地,他们把土地分配给租种土地的佃户。


当时田里的麦子已经结穗,周大石的知道这个消息,他开心的吃了一个白面馒头。


周大石正捆着麦子,他看到一个穿着官服的人,带着几名官吏,向田里走过来,其中还有乡长大人。


他看着田边的麦子,顿时紧张了起来。


之前给孔家种麦子,收税的官吏都非常客气。


周大石也见识过,周边少数几个自耕农,遇到税吏的下场,那真是有苦说不出。


曲阜县知县华山松在孔庙乡乡长鲁水牛的陪伴下,视察秋收。


周大石看到这些官员接近,他立刻跪下磕头。


“草民拜见大老爷。”


周大石不认识这个人,但看乡长的表现,这人一定是大官。


华山松立刻让人扶起跪下的百姓。


“老乡,现在已经是新朝,见官不用跪下行此大礼。”


华山松看到这个满脸沧桑的大汉起来。


他继续询问道:“老乡,今年田里的收成怎么样?”


周大石磕磕绊绊的回答道:“大老爷,今年风调雨顺。


咱们这片地方,也没有经受兵灾。


今年麦子的产出,属于正常年景的产出。


不算丰收,也不算歉收。”


华山松看了一眼田边的麦子。


今年田地里的收成,还算比较不错。


华山松语气平和的说道:“老乡,我这次下村,就要告知你们一件事。


现在是大华王朝,不再是大明统治你们。


皇帝陛下已经发圣旨宣布,今后对于农民,只收统一的田税。


不再征收人头税和各种杂税摊派。


今后再有官吏,向你们征收人头税、使用水渠的水费、火耗等杂税。


你们可以直接拒绝,这些税都不是朝廷征收。”


周大石听到大老爷这么说。


他立刻朝北方跪下,不断的磕着头。


“感谢皇帝陛下,给了我们小民一条生路。


取消人头税,又给我们分了地,我家又能多生几个娃。”


华山松搀扶起周大石,他在鲁水牛的带领下,继续视察田地的收成,同时宣传新朝的税收政策。


华山松要根据当地的收成,估算出粮食的平均亩产。


这些情况要汇报给山东巡抚衙门,由山东巡抚衙门和山东省税务局,划定当地每亩土地,需要缴纳的税款。


江苏首府南京。


南京知府李天养,带着南京一众官员,前来迎接江苏巡抚魏时鸣。


李天养因功被提拔为汉中郡知府,不久之后大战爆发。


他跟着第五军一起行动,梳理过襄阳政务,管理过战后被大火烧掉的武汉。


他作为随军的官员,一直管理战后的城池。


他最终被任命为南京知府,管理这个江南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一艘军舰停靠在南京城外的码头上。


江苏巡抚魏时鸣,从船上走了下来。


他看着长江繁忙的船只,露出了笑容。


这里经过大战,但很快就恢复活力。


魏时鸣看着和他一同下来的东南都督府都督张瑜亮。


“感谢张都督,要不是借着你的光,一起乘坐军舰到来。


我走大运河赶来,还要浪费十多天时间。”


魏时鸣从包头得到消息,他直接乘船顺着黄河南下。


本来顺着黄河,从淮安府直接南下南京。


路过开封时得到通政司的消息,他还要去京城述职。


前往南京时,闽国公张瑜亮也要前往南京。


魏时鸣搭便船,乘坐军舰一起赶到南京。


军舰的乘坐体验不太舒服,但它的速度非常快。


魏时鸣和张瑜亮告别,他走向南京前来迎接他的官员。


南京知府李天养,他听说过这个人,比较擅长治乱,是一个政治手腕很高的人。


能从一个乡长升到知府,非科举出身的他,将会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李天养看到魏时鸣,他直接聊工作。


魏时鸣作为有名的工业派大臣,一直崇尚有事直说,反对繁缛节。


“魏巡抚,南京城已经恢复正常。


战后俘虏的甄别审讯,还有清理士绅和分地工作,都已经完成。


江苏的知府和知县,朝廷已经陆续派遣到位,有些人比魏巡抚早到,已经投入到工作。


有些人还没有到,当地官府只维持最基本的运转。


江苏巡抚衙门,大部分衙门的官员已经到达,可以正式运转。”


江苏巡抚衙门的事情,本不该李天养插嘴,但他还是说了一句这里的概况。


魏时鸣听到后很满意,皇帝陛下派他来到江苏。


那就是要在江苏地区,发展工业。


特别是这里传统的纺织工业和茶叶茶叶,必须要发展起来。


松江府已经开海,可以和全球各地做生意,江苏将作为大后方,提供足够交易的物资。


魏时鸣来到南京城,他立刻督促南京城的各个衙门,快速运转起来。


秦淮河花船上,柳如是一脸愁容。


这些花船背后的妈妈和贵人,全都新朝的官府抓走枪毙。


只有她们这些清倌人幸免于难。


柳如是召集顾横波、董小婉等姐妹,商议她们之后的下场。


柳如是紧皱眉头说道:“我们现在已经是自由身,卖身契被新朝废除。


凭借我们攒下的钱,后半生能过得很好。


但楼里的姐妹,很多都已经无家可归。


我们这些人,嫁人为妻太难了,嫁人为妾又没有保障。


新朝的法令,不允许汉家女子以青楼为业。


咱们集思广益,帮助姐妹们一起想出后路。”


她们这些人心气高,特别是姐妹陈圆圆,已经去京城找与她私定终生的冒襄公子。


她们之前联络的公子,很多在新朝时已经家破人亡。


让她们嫁给普通人,心又有所不甘。


只能商量出路,维持自身的名气。


董小婉建议道:“我们姐妹,就有人嫁给新朝官员,经过姐妹们的打探。


青楼没有办法开下去,我们这些人,又不会其他的谋生手段。


我觉得花船可以开下去,只卖艺不卖身,只要按时交税,新朝法律不会管。”


柳如是听完后,赞叹道:“董妹妹的建议很好,新朝的法令严苛,对我们也是保护。”


她们一直决定,花船继续开下去,只卖艺不卖身。


打响自身的名气,趁着年华正好,嫁给新朝新贵。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